“內卷”之困——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問題探析(上)

2025-03-31 06:03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內卷”之困——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問題探析(上)

2025年03月31日 06:03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調研組

  編者按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主動破除地方保護、市場分割和“內卷式”競爭。從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要求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整治“內卷式”競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十分突出。聚焦這一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調研組深入采訪,從“內卷”之困、“內卷”之因、“內卷”之治進行探析,今日起陸續刊發。

  “內卷”,當下普遍理解為因惡性競爭導致沒有發展的增長,形象地說,就是“越努力”越低效。

  一個時期以來,從光伏、動力電池等新興行業,到鋼鐵、水泥、輕工產品等傳統產業,再到電商平臺上的一家網店、線下的一家商超……眾多行業和企業為爭奪有限市場,陷入競相降價惡性循環的“內卷”之中,“逐低”而非“競高”。“內卷式”競爭成為諸多行業的現實困境,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

  企業之困:

  惡性價格戰如旋渦,誰都難免卷入其中

  3天時間,沒有人給出任何解釋,等來的只是草草一紙中標公示。2024年12月22日夜間,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罕見下場質問業內企業。

  事情的起因是,相關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存在中標價格明顯低于成本的可能。早前,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曾公布11月光伏組件最低成本(含必要最低費用)為0.69元/瓦,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投標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報價競標。

  成本與報價之間的界線,在現實中涇渭分明,但在法律確認上有難度。

  ——不斷出現的超低價中標、企業大范圍虧損、行業協會有心無力,暴露出行業面臨的復雜窘境。

  2024年前10個月,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及組件價格分別下滑超過35%、45%、25%;2024年前三季度,121家上市光伏企業中已有39家出現凈利潤虧損。

  價格戰猶如一個巨大旋渦,一旦轉動,不論企業情愿與否,都會被不由自主卷入其中。好比在劇院觀看演出,原本大家都坐著觀看,但是前排有人為了看得更清楚站了起來,導致后排的人也不得不起身,最終所有人都站著觀看。觀影效果沒有提升,反而降低了。

  ——“內卷式”價格競爭讓企業失去的不只是眼前的利潤和市場,更是長遠的品牌和形象。

  當企業無利可圖時,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廣東優凱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平在家庭清潔行業摸爬滾打了20多年。黃平質疑,電商直播間里那些3公斤售價不到15元的洗衣液,清潔能力是否過關?從配方、包材、生產到運輸……攤開成本一項項計算,他確信這些洗衣液的質量達不到行業標準。“在我們這個領域,行業標準是建議標準而非強制標準。”黃平告訴記者,“企業標準只需簡單備案即可生效,直播間一些洗衣液的超低價大多是通過提高含水量實現的。”

  一些企業把以次充好當作“降本方式”。“在低于成本價中標情況下,有的企業降低用料質量和標準,零配件的可靠性很難達到要求。”一位頭部企業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產品質量與品牌聲譽密切關聯。回顧20多年前,競逐東南亞市場的中國摩托車企業為了站穩腳跟,上演了“自相殘殺”式降價。偷工減料、忽視售后服務,導致產品口碑極速下滑,市場占有率斷崖式下跌,摩托車淪落到論斤來賣。如此慘痛的品牌“出海”教訓,至今令人扼腕嘆息。

  在2024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發出疑問:“行業普遍‘失血’,毛利率極低,幾乎沒有利潤。這種情況下,我們拿什么去創新?”

  企業發展壯大,從來不是單純靠外部環境,更離不開創新等內因。研發需要大量投入,當盈利都困難時,又何談創新?

  產業鏈之困:

  “大企業卷小企業”,全鏈條生態受損

  不少企業打得起價格戰,并非生產效率、工藝技術達到可以降價的水平,而是通過擠壓產業鏈上下游利潤空間實現的。

  ——“內卷式”價格競爭不僅在頭部企業之間進行。大企業或頭部平臺把壓力更多轉嫁給產業鏈上的弱勢方,乃至整個產業鏈。

  步入2025年,持續兩年之久的汽車業價格戰依舊沒有熄火的跡象,大批供應商將繼續面臨頭部車企的價格施壓。

  2024年11月,一則有車企要求供應商所供產品降價10%的消息引發熱議。從行業慣例看,與供應商年度議價并不罕見,但是10%的“極限壓價”擊穿了多數供應商的價格底線。根據《2024全球汽車供應鏈核心企業競爭力白皮書》,中國百強零部件企業2023年凈利潤率為7.2%。以此估算,若再降價10%,大部分供應商將不可避免跌入虧損泥潭。

  “流量太貴了。”做了多年電商直播后,黃平以每年200多萬元的虧損得出結論。“買廣告、找達人做直播,費用起碼占銷售額的30%以上,找頭部主播扣點更高,甚至能到70%以上。”

  流量,是平臺企業的重要籌碼,對廠商定價頗具影響。在一些平臺上,廠商獲取流量通常靠重金購買,或者靠設置超低價。這讓流量、利潤、質量成為多數中小廠商難以同時實現的“不可能三角”。再加上不規范的“僅退款”、過度補貼等,又進一步攪亂行業生態。

  黃平算了一下,2024年一年下來,企業營業額增長了30%,利潤卻不升反降。即便如此,他依然選擇留在電商牌桌上,否則結果只能是“永遠出局”。

  ——一些鏈主企業在采購合同中嵌入賬期延長條款,甚至將供應鏈金融當作賺取額外收益的工具,向中小供應商轉嫁風險。

  北京愛山河國際建筑研究院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建筑工程和展覽展示的中小企業。公司總經理趙利坦言,現在不少項目都需要先墊資,施工在前,回款在后,對企業現金流考驗比較大。“公司最長的賬期在3年多,還有1000多萬元的款項沒有回流。”而這,也是目前眾多中小企業面臨的棘手問題。

  延后支付賬款、用非現金結算等手段,在車企價格戰中已成常態。有業內人士根據2024年16家中國上市車企財報估算,當前我國車企的應付賬款及應付票據周轉天數平均為182天,接近國際車企賬期的2倍。

  賬期還在變長。相比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車企賬期普遍長了1個月。部分上游供應商在投入資金生產、交付貨物后,得等6個月才可能拿到貨款。

  “正常市場運轉中,不同行業的賬期在半年以內比較合理。”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看來,拉長賬期,不應該成為鏈主企業打價格戰的“底牌”。

  “內卷式”競爭還衍生出一些怪象,如借用資質競標、盲投等。據趙利介紹,招投標要想入圍,除了卷低價,還得卷資質。市場上漸漸出現這樣一類公司:各種資質齊全,負責法務和合同的人員多,但是沒有研發和生產人員,沒有實際經營業務。這類公司專門掛靠其他企業,靠租借資質謀生。他們往往低價盲投,中標后再將工程分包,后期難免會出現偷工減料、增項索賠等情況。

  行業“套路”搖身一變,成了競標門檻。這不但令甲方企業頭疼,也對實際經營業務的創業公司、中小企業造成明顯擠壓。“大企業卷小企業,一級一級傳導下來,最終承壓的還是中小企業。”趙利說。

  創新之困:

  產品同質化,提質升級后勁不足

  價格戰往往與產品同質化相伴而生。但凡出現爆款商品,同行會立刻跟進復刻,價格更低,銷量可能更好。

  ——同質化是表象,折射出創新能力有限的真問題。產品越低端,同質化越明顯。

  多家接受記者采訪的制造業企業提到,當前低價“內卷”的大多數是中低端產品。卷得越嚴重,獲利越微薄,提質升級后勁越不足。

  “常規產品降價多,比如盤條加工,現在基本上是賠本買賣,但是不做還不行。”山東聚力焊接材料有限公司是國內焊材行業龍頭企業,董事長孟波告訴記者,靠著銷售高端特種產品,以及出口海外市場,企業才能補上常規產品的虧損。他們為此定下策略:向普通商品要規模,向特種商品要利潤。

  ——抄襲,進一步影響企業的創新意愿。當創新的價值被破壞,“劣幣驅逐良幣”效應被放大,創新者就容易陷入被動局面。長此以往,難免形成惡性循環。

  為了應對抄襲,北京一家科技服務企業不得不采取“兩代并行”辦法,也就是在發布第一代產品時,提前啟動第二代產品研發,預留技術儲備空間。“等他們抄得七七八八了,我們的第二代產品順勢推出,第一代產品才敢于用更高質量去拼更低價格。”這家企業的總經理對記者說,“這樣才能保障我們活下來。”

  盡管這些年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取得長足進步,但企業仍感到不盡如人意。上述科技服務企業曾打過知識產權官司,可是立案要將近1年,判決后上訴又花去6個月,執行判決又1年。前前后后兩三年過去了,企業很難耗得起。

  適度競爭是市場經濟的“標配”,但是“內卷式”競爭扭曲了市場價格信號,無法對資源配置進行正向調節引導。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商家不惜犧牲產品質量,損害消費者利益;一些抄襲者鋌而走險,一定程度上傷害了創新后勁。還有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是社會就業的容器。如果任由“內卷”長期持續,勢必影響擴大消費、提振內需。

  “內卷式”競爭沒有贏家,不整治不行!

  (調研組成員:經濟日報記者 魏永剛 暴媛媛 郭存舉 原 洋 執筆:原 洋)

(責任編輯:王炬鵬)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婷婷四房综合激情五月在线 | 日本七七中文字幕 |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中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