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如同鳥之雙翼、車之兩輪,兩者深度融合是“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的具體實踐,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
科技創新是產業創新的源頭活水,要引領產業創新。從歷史發展進程看,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創新突破,都孕育出了新的產業變革。比如,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等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催生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科技創新助力企業開發出更具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為產業創新提供技術支撐。當前,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科技迅猛發展,將為產業創新開辟更廣闊空間。
產業創新是科技創新的重要載體和應用場景,要反哺科技創新。一方面,產業創新創造的豐富應用場景,為科技創新成果提供了驗證優化的平臺。一項新技術在實際場景中應用時產生的運行數據、用戶反饋等,將促進科技創新成果不斷完善升級。另一方面,產業創新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獲得經濟收益,要為科技創新投入更多資金。此外,產業創新過程中形成的技術標準、規范,引發的人才聚集效應等,引導著科技創新方向,并為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科技成果轉化連接著科研和應用兩端,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關鍵環節。科技成果想從書架走上貨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因而也被稱為“死亡谷”。從實驗室到生產線,涉及研發、孵化、轉化、中試、資金、投產等多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失敗。當前,科技成果轉化存在諸多堵點,包括產學研合作機制不完善,部分高校的科研成果在實驗室表現良好,但與產業實際需求脫節;風險投資、資本市場等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力度不夠,資金集中于少數熱門領域,許多具有潛力但風險較高的成果難以獲得資金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等。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關鍵在于體制機制創新。在深化產學研合作機制中,尤其要注意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對接中的作用,組建創新聯合體,強化需求導向。比如讓企業提出技術難題和市場需求,科研人員以此為基礎開展研究,成果更容易具有市場應用潛力。在優化資金投入機制方面,則要注重發揮專項基金的引導作用,降低轉化風險,推動社會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拓寬融資渠道,探索科技成果證券化等金融創新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創新活力的科技型企業。
把握融合方向,關鍵在于抓住人工智能新機遇。人工智能本就是當前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重要趨勢,且作為應用于多個領域和場景的通用技術,能有效促進技術突破和產業創新的良性互動。從技術創新看,人工智能憑借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創新的思維模式,能降低研發成本,加速科研進程,開拓科研領域,帶動多領域技術突破。從產業創新看,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也能催生新興產業業態,帶動產業創新全面升級,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高效銜接。
創新賦能產業,產業激發創新。破除融合障礙,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讓創新鏈和產業鏈同頻共振,將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在全球競爭中贏得未來。 (作者:黃鑫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