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引金融活水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各方如何協同發力?
新華社記者任軍、吳雨
日前,在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的見證下,首批6家企業獲得6家銀行超130億元融資支持。促成這批項目簽約的是兩部門建立的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項目聯合推介機制。
在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利用好政策機制,推動金融部門、產業部門、經營主體同向發力?各方正在探索新的路徑。
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工作推進會,6家企業現場簽署了融資對接協議,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華夏銀行等多家銀行拿出“真金白銀”,為這些企業的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項目提供超130億元融資。
在推進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鶴新宣布,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項目聯合推介機制正式成立,引導金融機構加快對接企業需求、推進融資服務落地。
當前,全面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美麗中國建設存在巨大資金需求。生態環境部牽頭編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一次雙年透明度報告》顯示,據測算,從2021年至2060年,我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領域資金總需求將達到約324萬億元。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圍繞綠色金融的重磅政策相繼推出。2024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于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19項重點舉措明確了綠色金融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框架與路徑。
“我國已形成較為完備的綠色金融體系。”朱鶴新介紹,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完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為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政策加力支持下,我國綠色金融蓬勃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5.75萬億元,同比增長25.1%,遠高于各項貸款增速;綠色債券累計發行3.9萬億元。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快綠色化、低碳化的高質量發展階段,對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提出,進一步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有效銜接污染防治技術指導目錄等,統籌謀劃綠色金融支持美麗中國建設項目。同時,應完善綠色金融政策制度,加快制定碳排放核算標準和技術規范,健全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考核評價體系。
這也得到了中國人民銀行方面的積極響應。朱鶴新表示,將持續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加快制定統一的綠色金融支持目錄和統計制度,明確綠色金融的重點方向。
發展綠色金融,需要有力的貨幣信貸政策和金融市場工具支持,還需要更有效的部門協同配合。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介紹,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政銀企對接平臺和政策保障體系,形成標志性重大工程項目清單推送金融機構。在此過程中,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將及時協調解決堵點難點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還將聯合當地產業部門建立機制,探索制定綠色發展項目庫,不定期向各金融機構推送。
“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服務好美麗中國建設,意義重大、大有可為。”朱鶴新說,各方要共同提升綠色金融的可持續性發展,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在推動綠色金融規模穩步增長的同時,注重綠色金融對環境效益改善、產業轉型升級的支持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