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話焦點】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2024-03-10 07:50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劉江)
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代表委員話焦點】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

2024年03月10日 07:50   來源:經濟日報   

  張全收代表:多舉措促進農民增收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著眼促進農民增收,壯大鄉村富民產業。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上蔡縣朱里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表示,我國經濟環境和農民的收入渠道都在不斷變化,應多措并舉促進農民增收。

  “經濟作物是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一些地區,經濟作物種植缺乏規劃,出現‘一窩蜂’種植現象,最終導致供大于求,銷路難找,給農民帶來損失。”張全收代表建議,各地有關部門應加強市場調研和分析,對當地經濟作物的品種選擇和種植規模進行合理規劃,減少因供需關系失衡導致的市場波動,降低農民種植經濟作物的風險。

  科技是農田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驅動力。張全收代表表示,在許多農村地區,農民普遍面臨種植技術落后、種植手段單一等困難。有關部門可搭建平臺,推動更多農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為農民提供農業種植技術指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和建設,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目前,外出務工已經成為許多農民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近年來,隨著用工環境變化,勞動力錯配現象日益突出。對此,張全收代表建議,借助信息化技術,搭建網絡招工平臺,精準對接勞務供需。在建立健全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網絡方面加大投入,建立科學、規范的農民工培訓體系,實行訂單、定向、定崗培訓,提升農民工技能和企業用工需求的匹配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袁勇)

  王傳喜委員:以大農業觀建設富美鄉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必須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代村黨委書記王傳喜表示,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是為了更好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王傳喜委員所在的代村,是一個農業大村。王傳喜委員介紹,代村建設了10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發展現代農業。同時開發農業研學、鄉村旅游項目,實現了“農文旅”三位一體發展。代村圍繞補短板、鍛長板,投資3億元建設了新天地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在蘭陵國家農業公園多園共建的帶動下,種苗培育、魚菜共生、種養結合等農業資源的多元化開發欣欣向榮。

  大農業觀強調,應用整體眼光看待農業發展,堅持生產、生活與生態并重。當前,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筑牢基礎。王傳喜委員表示,應通過改革解決土地碎片化問題,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此基礎上鼓勵支持農民、企業發展農林牧副漁等;通過科技創新提高食物生產效率和設施種養水平;支持農民發展林下、田間等種養結合項目,鼓勵農民在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上有所作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紅艷)

  于家傲代表:因地制宜走好產業振興路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堅持不懈抓好“三農”工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分類施策’這一原則,以產業振興撬動鄉村振興。”全國人大代表、北大荒集團寶泉嶺分公司黨委書記于家傲說。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業振興,農場與農村地連地、壟挨壟,北大荒就要發揮農業現代化的‘主力軍’、推動鄉村振興的‘國家隊’作用,助力建設農業強國,示范帶動鄉村振興。”于家傲代表介紹,2023年,北大荒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糧食產量連續13年穩定在400億斤以上。目前,北大荒正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努力推動北大荒農業建設行穩致遠。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基石,要結合自身特點選準主導產業,闖出一條符合自身實際的產業振興之路。”于家傲代表說,寶泉嶺分公司發揮國有企業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作用,打造了“三產融合產業集群”,成為輻射帶動周邊農村產業發展的“強磁場”。

  “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北大荒示范帶動鄉村振興的一條必由之路。”于家傲代表介紹,“一場帶一鄉”建設把北大荒先進的種植模式復制到周邊農村,與農民共享現代化農業的科技成果、規模效益,正在帶領越來越多的農民富起來,真正推動鄉村振興。

  于家傲代表表示,將繼續探索以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帶動產業振興,努力走出北大荒鄉村振興示范模式,全力將“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藍圖繪到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浩)

  杜志雄委員:加強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杜志雄表示,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是“三農”工作頭等大事。

  杜志雄委員說:“2023年糧食生產雖然遭遇了黃淮地區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以及西北局部干旱等災害的不利影響,但各地區各部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糧食安全根基進一步鞏固夯實。”

  杜志雄委員表示,我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食物消費需求進一步升級。與此同時,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必須繼續為“國之大者”筑牢堅實基礎。要樹立大食物觀,加快形成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繼續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嚴格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力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加快種業振興戰略落地見效,打好種業翻身仗。推進職業農民素質提升工程,為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人才支撐。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調動農民種糧和主產區政府重農抓糧的積極性。繼續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秦悅)

  杜崗代表:高標準守護耕地命根子

  “近年來,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致力于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實施土地‘增減掛鉤’政策,全力建設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五道河子農牧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杜崗說。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地處北緯46度大興安嶺南麓生態圈,是全國超級產糧大縣、國家首批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縣,2023年5月獲批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杜崗代表介紹,目前全旗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09萬畝,占永久基本農田的41%。2023年,糧食總產量達到47.41億斤,實現“二十連豐”。

  杜崗代表說,近年來,扎賚特旗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打造的“扎賚特模式”被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唯一一個玉米保護性耕作模式。該模式具有保土、保水、保肥、穩產增產和節本增效的優勢,每畝節約作業成本40元到60元不等。廣泛適用于興安盟、呼倫貝爾市等地,促進內蒙古東部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標準化、規范化大面積實施。

  杜崗代表表示,下一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同時,在產業發展方面繼續做好示范引領,助力鄉村振興。(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馬春陽)

(責任編輯:劉江)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五月婷婷亞洲綜合色色 | 亚洲成色999久久网站 | 亚洲中文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