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行】南沙破局

2023年10月11日 06:07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調研組

  南海之濱,獅子洋畔。多條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要道在此匯聚,牽手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的廣州市南沙區。

  從廣東唯一國家級新區、廣東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片區,到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再到“打造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實現“攜手港澳共同擴大對外開放”,南沙開發開放的戰略地位不斷攀升。

  “南沙是廣州的未來,也是大灣區的未來”,要“把南沙建設成為推動廣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成為大灣區的閃亮明珠”。在今年7月份舉行的廣州市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郭永航強化了“南沙期待”——打造最中國、最嶺南、最現代、最國際的“未來廣州”。

  不負厚望,乘勢而上,新時代的畫筆正在這片803平方公里“灣區之心”上書寫壯美篇章。

  廣州南沙蕉門河中心區。(資料圖片)

  錨定“芯晨大海”

  在南沙灣遠眺蒼茫伶仃洋,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上,廣深佛莞等地競相發力“制造業當家”,城市競合如火如荼。南沙雖占灣區地理“C位”,卻是產業新兵。

  “制造業當家”靠什么?一靠完備的產業鏈,二靠數量龐大的產業工人。“趕了晚集”的南沙,直到本世紀第一個十年結束,二者優勢仍不明顯。

  后發的南沙要成為“灣區之心”,唯有通過新思路、新賽道、新舉措,蹚出產業發展新路。

  坐上全無人駕駛的出租車暢行明珠灣靈山島尖,一條“未來之路”在記者眼前延伸。前排無人,卻如穩坐一位老司機;綠化帶間閃現行人身影,它剎車減速、小心預判;前車壓速,它從容換道……

  “南沙是我們的福地。”望著島上林立的高樓,小馬智行副總裁莫璐怡十分感慨:“2017年把中國總部落在靈山島尖時,我們是島上第一家入駐企業。”

  誕生于美國硅谷的小馬創業團隊,當初為何走遍全國,最后決定落戶廣州南沙?

  “南沙有先行先試的政策,更有先人一步的膽魄。”莫璐怡回憶,在2017年,整個中國還沒有自動駕駛相關政策出臺,自動駕駛車上路,那可是“非法改裝車”。哪里才能找到真實場景開展路測、研發迭代?

  2018年初,中國第一支常態化測試的自動駕駛車隊行駛在南沙城區。自此,南沙一次次在全國率先開放政策、場景,助小馬一路闖關。“得益于南沙強大的示范效應,小馬才能同時在北上廣深做無人化路測、在全球累積2200萬公里路測里程,用核心技術證明自己的實力。”莫璐怡說。

  “獨角獸”集聚度,是一個地方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在南沙精心經營的“獨角獸黃金牧場”上,除了小馬智行,還有巨灣技研、中科宇航等一批企業上榜,25家企業入選廣州“獨角獸”“未來獨角獸”等創新企業榜單。

  為何往南沙遷徙?“獨角獸”們講述著同樣的邏輯:這里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場景,有推廣示范的強大輻射力!

  在哺育“獨角獸”過程中,南沙漸漸摸索到解決產業痛點的路徑——

  以“鼎新”帶動“革故”,產業鏈強韌起來。一個小馬智行,帶動了自動駕駛上下游企業聚集,攜手當地豐田、廣汽、中國外運、如祺出行等龍頭企業,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汽車制造業的強結合、深融合,讓南沙2000億元規模的傳統汽車產業向智能化升級。

  靈山島尖建設中的大灣區科學論壇永久會址,提醒著南沙人時刻牢記囑托。2021年12月,習近平主席向首屆大灣區科學論壇致賀信時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要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定位,努力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推動新興產業發展。

  南沙區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沙正是要瞄準科技產業雙策源,打造科創高地、未來產業高地。

  在南沙,創新不問“出身”。來自五湖四海的企業,有志于突破顛覆性技術、領跑未來的就是英雄好漢。

  “我們發力灣區之‘芯’、凝聚‘晨’光力量,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聚集10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南沙開發區投促局四級調研員李志勇說。眾多企業致力開發新一代顛覆性技術,推動南沙在芯片、AI、創新藥等領域持續突破。

  在南沙,創新只問需求。再“高大上”的院所,都能在觸摸市場脈動、順應消費新需求中找到“接地氣”的選題。

  在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廣東空天科技研究院、廣東智能無人系統研究院相繼落成;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深海科技創新中心,國內首座深水科考專用碼頭啟用,大洋鉆探船等“國之重器”加速建設……科技“國家隊”將一個個頂尖科創平臺落在南沙,只為在星辰大海間探尋未來技術產業化的路徑。

  商業航天屬于前沿產業。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太空旅游飛行器……中國科學院成果轉化于南沙的中科宇航公司研發的商業航天“硬核”成果,激發了更多人探索太空、遨游星際的熱情。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一箭26星”,刷新了我國一箭多星最高紀錄。

  “深海藍金”市場前景可期。無人機和無人艇巡航海上、“海馬”號潛水器遨游海中,大洋鉆探船建成后將駛入深遠海……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深海科技創新中心展示的“空天海潛地”立體探測體系,關乎南沙競逐“深藍”產業、為“海上新廣東”戰略破局。

  “遷來南沙,就是要推動打造我國南方海洋科技創新中心。”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辦公室主任沙志彬說,海洋科技力量在南沙集結,不僅讓可燃冰等戰略資源的產業化提速,更打開了被譽為“深海藍金”的深海水、濱海溫泉等多樣化的新消費市場。曾經無力開發而依賴進口的深海水,有望從南海深處源源不斷進入國內化妝品、保健品等行業,引領高端市場。

  2022年6月14日,國務院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將“建設科技創新產業合作基地”列為五大重點任務之首。循著科技與產業互促雙強之路,南沙“未來產業生態版圖”已漸清晰。南沙開發區政策研究室發展研究處處長沈薇認為,這背后,除了得益于國家、省、市賦予的多重政策利好,更有賴于南沙出臺的一系列區級政策的效應持續釋放。2022年,南沙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36.9%。

  踏上后發跨越之路的南沙,正跨過后發區域承接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階段,滿懷信心抵達專精特新產業密集的“芯晨大海”。

  南沙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產能擴建項目二期總裝車間。(資料圖片)

  聚合港澳英才

  南沙產業的新格局因人才而生長,因創新而發展。

  新時代的南沙崛起,需要直面我國人口發展新趨勢。南沙不能也無法重復當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盡快謀得“人才紅利”支撐高端化產業。

  聚什么人、如何聚人?南沙意識到,肩負“打造成為香港、澳門更好更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和有力支撐”的國家使命,唯有協同港澳,建人才高地、聚創新創業人才,方能最大限度激發優勢與活力。

  《南沙方案》提出,南沙到2025年要成為港澳青年安居樂業的新家園,到2035年,區域內港澳居民數量顯著提升。然而,放眼廣東,各地張開懷抱吸引港澳人才的重磅政策不斷推出,僅遍布全省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的青創空間就已建成80多個。

  選擇南沙的港澳青年人才究竟看中什么?記者走進南沙港澳青創基地中的龍頭——創享灣,一探究竟。

  林諾謙的辦公室不大,夢想卻很大。從香港“北上”廣州發展,2016年開始在金融投資領域創業。“2020年我們就過來布局,看好南沙一定會成為投資引爆點。”作為廣州睿資創投合伙人的林諾謙打開PPT,向記者展示近半年投資的3個項目:“從南沙,我們能輻射到大灣區甚至全國。”

  “未來3年至5年,一定會有很多具有產業背景、技術優勢的獨角獸落戶南沙,我希望利用自己的資源和人脈,為港澳臺同胞和他們的資金搭建橋梁。”林諾謙說。

  距林諾謙的辦公室不遠,便是南沙首家港式金牌全科門診部。“金牌家庭醫生坐診,常用港藥、遠程會診中心一應俱全,讓在南沙創業居住的香港青年找到了熟悉的就醫環境。”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香港聯合醫務集團執行董事李家聰說。

  多年前,李家聰和香港醫療從業者就開始關注內地醫療發展,2018年以來已在6個大灣區城市建成138家港式家庭醫生診室,培養了2000多名金牌醫護人員。

  近一年,他奔波于南沙、香港與大灣區各地開拓業務。《南沙方案》公布那一刻,李家聰手握全國多地拋來的“橄欖枝”,最終選擇南沙。

  今年2月,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第一時間,全國政協副主席、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顧問梁振英就率領80人的香港調研團走進南沙,特地考察了這間門診部,更堅定了李家聰在南沙描畫未來的決心。

  “只有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才能如魚得水!”李家聰等港澳人才發出了同樣的心聲。他們選擇南沙,燃燒著創業熱情,飛奔在大灣區各地,胸中的事業版圖則延展向全國和世界。

  如何順勢而為,為人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營造如魚得水的環境?南沙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實踐,回應著他們的關切。

  ——破界求新。走進2022年9月份啟用并開學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美景令人沉醉。“南沙校區與清水灣校區錯位發展,開設紅鳥碩士班,打破學科壁壘,聚焦交叉、前沿學科,培養面向世界的未來領軍人才。”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紅鳥碩士學部主任陳民博士告訴記者。

  “瞄準‘芯晨大海’新興產業集群,南沙聚集了一批高端創新平臺。”南沙區人社局副局長陳國紅說。數據顯示,近年來,南沙已先后引進了20多所高水平科研院所。

  “就是奔著實驗室而來。”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引進的首位高端人才楊華勇表示,該實驗室自2018年11月成立以來,已匯聚47個海洋領域高層次科研隊伍,其中包括16個院士團隊,以全職和雙聘形式吸納的科研人員達800余位。

  據了解,南沙已與中國科學院和高校攜手建立22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啟動了南沙科學城、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等戰略創新平臺建設。預計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家級人才涌入南沙。

  ——啟夢青創。創享灣的一個個格子間,方寸之地盛滿含苞欲放的夢想,背后是南沙港澳青年五樂服務中心“樂創、樂業、樂學、樂游、樂居”的全方位服務,讓港澳創新創業青年能“一站式”融入灣區,累計孵化港澳(臺僑)青創項目團隊(企業)超200個,帶動超300名港澳臺僑青年創業就業。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建筑物能源研究中心的朱龍潛博士畢業后,在南沙孵化了自己的初創公司——亞熵科技。“青創基地有完善的孵化機制和配套服務,為創業提供了一個鏈接大灣區各城市的最佳鏈接點。”朱龍潛說。

  ——托舉人才。南沙國際人才港內人頭攢動,在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不時能看到外國友人前來辦理業務的身影。

  出臺“國際化人才特區9條”新政,實施“頂尖人才領航”“青年人才托舉”等九大行動;推出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新十條”,針對港澳青年就業創業痛點,增設“薪金補貼”“證書補貼”等措施……一系列舉措,為打造大灣區人才高地核心區增加了底氣。

  ——融合環境。在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開學之際,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也同步開學。“這是內地首個非營利12年一貫制港人子弟學校,學制、課程都與香港本地無縫對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老師、香港創業青年若舉家來南沙,完全不用擔心孩子教育銜接問題。”在廣州南沙港澳合作促進中心工作的香港姑娘葉舒韻自豪地介紹道。

  隨著充分借鑒香港城市運營經驗的港式國際化社區加速建設,“港人、港企、港規則、港社區”融合的環境,都讓港澳青年逐漸找到家的感覺。

  發展環境、發展機遇吸引眾多港澳青年“孔雀北飛”、創享圓夢。“南沙是全國唯一一個國際化人才特區。目前集聚高層次和骨干人才2萬余人,實現3年翻兩番。”南沙區人才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說。

  夯實“制度之利”

  “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制度”,這既是粵港澳大灣區開放“交融”的最大優勢,也是開放合作面臨的挑戰。

  如何將“制度之異”變為“制度之利”?南沙上下清楚地認識到,唯有持續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深化規則銜接,打破三地機制對接的“玻璃門”,讓制度創新成果更多、邊界壁壘更少。

  《關于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南沙)財稅專業服務集聚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動廣州金融開放創新實施方案》……今年以來,從財稅、法律到金融,隨著一個個關鍵領域的“玻璃門”逐步破除,一系列制度創新政策紅利釋放,南沙與港澳銜接的規則機制“軟聯通”不斷加強,助力南沙搶占制度型開放高地的窗口期。

  高端財稅專業服務在聚集——

  “我們是‘四大’里第一家選擇在南沙落戶的機構,因為我們看到國家賦予廣州南沙非常高的戰略定位,南沙將成為大灣區的前沿窗口。”普華永道中國稅務及商務咨詢合伙人吳昱英告訴記者,普華永道廣東咨詢總部落地南沙,也是看中了南沙大開放的機遇。

  站在中交國際郵輪廣場,這里正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財稅專業服務機構和人才聚集的高地。今年3月,全國首個財稅專業服務集聚區在這里揭牌,入駐企業將享受雙“十五”稅收等優惠政策……

  “注冊會計師行業和稅務師行業是現代高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作為資本市場的‘看門人’,注冊會計師和稅務師作為涉稅服務的主力軍,都在以‘專而精’的服務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南沙區政府副區長琳琳表示。

  法律服務多元化合作模式在完善——

  “從澳門到大灣區,我們擁有一個前所未有的廣闊事業空間。”2022年8月,澳門律師鄺玉球代理的一宗涉港民間借貸糾紛案在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線上調解成功。這也成為港澳律師獲準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9市執業后,首個由澳門律師代理的案件。

  “南沙仲裁院是全國首家自貿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我在這里學習到了粵港澳三地勞動仲裁調解方面的知識。”澳門科技大學學生何兆良表示。今年暑假期間,4名港澳大學生來到南沙仲裁院開啟職場初體驗。

  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跨境民商事糾紛逐漸增多,仲裁、調解等多元化機制在跨境商事糾紛解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南沙發揮港澳多元化、國際化法律服務的開放優勢,打造了一站式民商事糾紛解決系統平臺。廣州市律師協會會長黃山介紹,南沙區一直致力于為境外投資企業構建全方位的服務,包括積極推動國際化法律服務先行示范,粵港澳大灣區暨“一帶一路”(廣州·南沙)法律服務集聚區已入駐30多家法律服務機構。

  金融領域互聯互通闖出新路——

  租車、租房很常見,但租飛機很罕見。在南沙,租飛機發展成了一個幾千億元的大生意。

  率先落地全國首單資產包跨境轉讓、首單二手飛機混合資產包跨境租賃交易;粵港澳大灣區首架雙SPV飛機跨境轉租賃項目……從飛機交付數量、資產規模等來看,南沙已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飛機租賃集聚地。

  南沙開發區金融工作局《南沙方案》組負責人歐陽娟介紹,南沙飛機租賃于2015年起步,歷經7年探索,目前已經發展成為南沙重點特色金融產業之一,累計交付253架租賃飛機,項目合同金額近160億美元。

  今年6月12日,廣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推動廣州金融開放創新實施方案》,支持南沙重點發展飛機、船舶、大型設備等領域融資租賃業態,支持南沙聯動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飛機租賃集聚中心。

  在南沙,像租飛機那樣,金融業開放的潛質越來越大,金融互聯互通功能不斷增強。目前,全區累計落戶金融企業超6800家,明珠金融創新集聚區吸引46家機構入駐,實繳資本近190億元。

  南沙的開放大門越開越大。出臺“南沙離岸貿易10條”,啟動南沙“離岸易”綜合服務平臺,發布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標準……以制度型開放為目標,南沙目前已累計形成884項自貿區改革創新成果,被國家和省、市復制推廣409項。

  “廣東已經完成了對外開放的2.0版本,目前正在向制度規則方面的3.0版本遞進中。”廣東港澳經濟研究會會長、廣東省社科院港澳臺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說,目前要素流動型開放的紅利已經呈現邊際遞減趨勢,規則制度型開放正成為廣東新一輪開放的戰略制高點。

  南沙用持續深入的“軟聯通”建設,撬動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上新臺階,一座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正在崛起。

  打通“神經末梢”

  “高鐵的開通使南沙與香港實現快速通達,大大降低了出行成本和時間,從南沙去大灣區主要城市都可在1小時內實現。”在南沙創業的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運營總監盧志強興奮地說。

  “5年前,走陸路從南沙到深圳需要2個多小時,到香港得3個小時以上。”今天,從南沙慶盛站乘坐廣深港高鐵21分鐘就到深圳福田中心區,而到香港西九龍最快只需35分鐘……

  粵港澳大灣區以“廣佛肇”為頂點,“深莞惠”與“珠中江”都市圈分列珠江口東西兩岸,隔著伶仃洋相望,在地理上被分隔,導致了珠江口東西兩岸的發展呈現出“東強西弱”格局,直接阻礙著大灣區發展潛力的釋放。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多年來,一江之隔的南沙與東莞存在巨大經濟落差。盡管南沙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發開放逐潮而動,但還是“起了大早,趕了晚集”。

  為何?“南沙作為空間地理上的粵港澳大灣區幾何中心,是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群的樞紐性節點,因其地處廣州最南端,是珠三角交通‘神經末梢’。”廣東省委黨校教授、廣東省城鎮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趙超分析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近5年,廣東從全局擘畫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支持廣州加快聚焦南沙基礎設施“硬聯通”,全力推動南沙聯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節點的交通樞紐建設。

  南沙奮力直追,跨越式推進交通樞紐建設開新局,為珠江口兩岸分流,為南沙導流,破解制約區域協調發展的堵點、痛點。

  今年5月21日,南中高速洪奇門特大橋順利合龍,預示著還有不到一年,深中通道將建成通車。屆時,從南沙到中山市城區的車程時間將縮短至15分鐘以內,到深圳也僅需20分鐘。

  “這將使珠江口東西兩岸發展的格局得到根本性改善。”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志堅說,珠江口東西岸的發展不平衡,關鍵是中間缺乏有效的連接樞紐。“地理幾何中心代表了城市的先天稟賦,但需要不斷完善航運、空運、鐵路、地鐵等基礎設施,才能讓南沙轉型為交通中心,進而成長為功能中心。”李志堅坦言。

  在南沙這個樞紐之地,海上絲路的躍升,與陸上交通的改善一樣有張力。

  站在珠江入海口廣州南沙灣的中交郵輪母港,眺望煙波浩渺的獅子洋上舟楫穿梭,“千年商都”廣州的海上絲路從這里通向世界……

  “1000多年前,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個起點。100多年前,就是在這里打開了近現代中國進步的大門。40多年前,也是在這里首先蹚出來一條經濟特區建設之路。”今年4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飽含深情的話語,激勵著廣州不斷提升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對外開放樞紐門戶的作用。

  在珠江入海口的南沙龍穴島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智控大廈,透過巨幕落地玻璃,只見紅藍相間的巨型岸橋林立,無人駕駛的拖車載著集裝箱不停穿梭……世界各地的萬噸巨輪在這里來來往往。

  “南沙港五期、國際通用碼頭、國際海鐵聯運碼頭等也在籌建。未來,整個南沙港區的港口通過能力有望達3000多萬標準箱,居世界單一港區前列。”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明忠說。

  今年5月2日,在開通往來土耳其的新航線后,南沙港迎來了首航班輪。滿載集裝箱的中國籍“中谷黃海”號緩緩靠泊,這條連通土耳其阿姆巴利港口的新航線,正進一步滿足中土兩國間貨物往來需求。

  “今年廣州市民實現了車厘子‘自由’,啥原因?得益于南沙港貨達四方的航運快線,加上配套的港口冷鏈倉庫建設。”廣州港集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品詼諧地比喻。

  一列滿載冰箱的集裝箱班列從中山黃圃站緩緩駛出,一路奔向廣州港南沙港區,1個小時后抵達南沙港南站,然后通過碼頭運轉裝船出口歐美國家。

  2021年最后一天,正式建成通車的粵港澳大灣區重點項目——南沙港鐵路,打通了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構建形成港口、機場、鐵路、公路多式聯運的立體運輸網絡,使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在南沙相會。

  “近年來,南沙港在暢通廣闊內陸腹地與連接國際市場兩方面同時進階,正朝著打造國際航運物流樞紐不斷發力。”李品說,通聯內外的開放樞紐讓南沙成長為跨境電商發展高地——買全球、賣全球,目前累計超過600家企業在南沙備案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這將帶動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協同發展、聚勢騰飛。”李志堅說。

  在全球發展格局大變革下,世界級灣區正成為全球競爭最激烈的區域。粵港澳大灣區將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重量級選手。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全新定位。

  落實總書記高瞻遠矚的戰略思想,廣東迅速組建由省市區主要領導掛帥的廣東省廣州南沙建設發展工作委員會(簡稱“南沙工委”),建立對口服務綠色通道和特事特辦機制,凝結強大力量。

  “舉全省之力把南沙打造成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引領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首次亮相的南沙工委為南沙開發開放定位、定盤,實現從推進重大戰略的“開局”進入推進高質量發展“破局”階段。

  探索“精明增長”

  翻閱南沙近年“三農”發展數據,反差讓人驚奇不已:從事第一產業的農村勞動力僅7.18萬人、農業生產面積只排廣州第三,可農業總產值卻連續3年居廣州第一?

  “去大灣區各處的高端飯店、超市看看,答案就能明了。”面對記者的疑問,南沙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興致勃勃地介紹,近兩年,南沙青蟹風靡大灣區,其中上品“黃油蟹”滿身是膏,在香港賣到2000港幣一只;葵花雞、小虎麻蝦、佳麗蕉等生態農產品讓食客“食過返尋味”,萬畝都市田園令游客流連忘返……

  “南沙地不大、人不多,干就要干高品質的事。我們規劃的‘未來城市’不照搬西方標準,而要走自己的路,構建‘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現代化都市。”南沙區委相關負責人說。

  探秘南沙青蟹何以“叫響”大灣區,不難窺見這座“未來城市”挖掘生態寶藏、謀劃“精明增長”的苦心。

  珠江入海口處的南沙區漁業產業園內,有座“建在塘頭的漁業研究院”——廣州南沙華農漁業研究院。從樓上眺望碧海藍天,潮漲潮落間,南沙青蟹自然天成,悠游自在。“南沙區與廣東省農業廳、華南農業大學共建廣州唯一的漁業研究院,瞄準的就是打造國際水產種業創新高地。南沙青蟹、小虎麻蝦這2個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特色品種,正是我們集中精力攻關的結果。”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會宏說。

  “南沙有廣州最大的天然咸淡水養殖區,4萬畝咸淡水交匯區域,出產的青蟹特別鮮美。然而,前些年在青蟹產業邁向規模化、品牌化時卻遇到瓶頸——人工繁殖沒能完全解決,種苗主要依賴野生捕撈,品質、產量不穩定。”趙會宏說。

  “北有陽澄大閘蟹,南有南沙青蟹!”南沙一邊講述著青蟹的動人故事,一邊集結產學研各方力量,終于攻破青蟹人工育苗技術難關。

  小小青蟹迅速形成10億元產值的大產業,黃油蟹“蟹中茅臺”品牌逐步深入人心。

  “搶救、發掘特色生態資源,將本土品種發揚光大,南沙這條路走得及時。”趙會宏深有感觸地說,“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為什么?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南沙的麻蝦,上世紀80年代地方科技局就搞過育種推廣,至今沒有進展,只因繁育技術成熟的南美白對蝦進到中國,占據了餐桌。我們重拾麻蝦、青蟹育種,既可防止‘卡脖子’風險,又能搶占高端市場。”

  南沙近日宣布,將發力海洋牧場裝備、種業等7大賽道,建設深藍種業“育繁推”一體化產業基地,打造華南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成長于南沙的A股市場“蔬菜種業第一股”綠亨科技,見證了南沙一路探索高附加值農業的執著。“我們是入駐南沙第一家蔬菜種業企業。選擇南沙,是因為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建旅游小鎮時,南沙卻建了國內第一個種業小鎮。”綠亨育種研究院院長助理趙晨回憶。

  走進綠亨研發基地的番茄大棚,濃郁的番茄香撲鼻而來。“這些品種都還沒有命名,它們暫時不會走上市場。”趙晨透露,育種可謂千里挑一、萬中選一,基地僅小番茄一年就要篩選3000多個品種。

  “南沙將大片土地投入漫長的育種研究,支持我們建華南種子研發基地;我們的種質資源庫等項目,能得到真金白銀的扶持……讓我們安心扎根。”趙晨說。

  南沙用年復一年的執著,點亮了灣區“種業燈塔”:隨著“灣區種業燈塔行動計劃”深入實施,以科企融合為核心,推廣、轉化、服務三鏈疊加的種業發展機制日漸成熟;與16家科研院所搭建的一批重大科研平臺,吸引了海大、恒興、溫氏等名企集聚;全國首個淡水魚類南繁基地建成投產、福布斯新晉獨角獸榜首的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落地……

  生活在南沙,從鮮活海產到健康蔬菜,生態美食巧妙搭配;從濱海濕地到都市田園,生態美景交相輝映。南沙不僅獲評聯合國“全球最適宜居住城區獎”金獎,還在去年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生態工業園區)”“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城區)”稱號。

  在廣州市規自局南沙區分局負責人看來,來自國際國內的認可,源于南沙在城市規劃上的“精明”——注重布局“戰略留白”、營造生態空間。

  城區正中心,萬畝現代都市田園正敞開迎客。周末走進明珠現代都市農業實驗園,水旱輪作的“鳳凰稻羽”試驗田、藥食同源的“特菜”種植區、“魚菜共生”的生態智慧漁場……10多家科研機構的試驗田錯落有致,讓市民體驗農業科技、飽享田園風光,更可在“樂耕田園”租地托管,體驗耕種和收獲的樂趣。

  “高峰時公園一天客流達上萬人,‘樂耕田園’產品供不應求,成為南沙都市農旅的標桿項目。”廣州南沙明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葉燕婷認為,南沙在城中央大范圍開辟集農業生產、生活、生態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為現代都市農業提供了“南沙樣本”。

  產業園環繞間,萬畝濱海濕地則成為候鳥天堂。乘船逐溪蕩入南沙濕地紅樹林,白鷺密集筑巢,雛鳥嚶嚶不絕,仿佛來到一片“產房”;船頭忽而路過黑天鵝一家6口,好奇探看。“它們不怕人,它們才是濕地主人。”濕地工作人員笑道,每到冬季,數以十萬計的候鳥遷徙棲息于此,十分壯觀,“鳥中大熊貓”黑臉琵鷺的身影也在其中。

  候鳥們不會想到,被譽為“廣州之腎”的這片濕地竟為人工形成,專為候鳥打造。

  “1999年冬天,在此意外發現大群紅嘴鷗,經論證,這里是候鳥遷徙的一條重要路線。當時就有意識地進行人工改造,漸漸營造出成熟的濕地生態系統。”工作人員介紹,濕地已成為集生態研究、觀光、科普于一體的“羊城新八景”之一,游客登上海景塔頂,既能眺望繁忙的南沙港區,飽覽現代工業文明成果,又可盡享“人鳥樂悠悠”的生態美景。

  廣東省委提出,要在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廣東樣板上取得新突破。“要做優總體規劃和城市設計……充分體現‘精明增長、精致城區、嶺南特色、田園風格、中國氣派’的理念,成為人人心向往之的未來之城,成為中國式現代化濃縮的精華。”郭永航說,“南沙開發建設要集約節約,疏密有致,適當為城市留白、為發展留白,不留歷史遺憾。”

  南沙的未來,令人暢想。

  今年,廣州提出打造中心城區、南沙新區“雙核”概念。最新的廣州南沙空間方案,明確了“海洋城、樞紐城、人民城、未來城”的發展愿景。然而,要實現從粵港澳大灣區地理意義上的中心到交通樞紐中心、再到功能中心的“三級跳”,尚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南沙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現代化范例”如何打造?路徑如何創新?產業發展邏輯與人口增長邏輯如何互動?“灣區功能中心”勢能如何釋放?都需要一一破題。

  產業高端化,產值高附加,人口人才化,城市生態化,不重復“大城市病”老路……隨著調研的深入,記者真切感到,這座在一片荒灘蕉林上長出來的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濱海新城,正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南沙實踐,探尋著中國式現代化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經濟日報調研組成員:鄭 波 齊東向 張建軍 歐陽優 鄭 楊)

(責任編輯:馮虎)

【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行】南沙破局

2023-10-11 06:07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日本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66 | 亚洲欧洲日本韩国精品 |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 亚洲粽合在线免费视频 | 日本男女无遮羞羞视频 | 亚洲日韩r级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