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3月11日訊(記者 張晶)大河奔涌,九曲連環;萬里黃河,氣象萬千。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滋養了肥沃的華夏大地,也孕育了璀璨的華夏文明。2020年10月,《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蓄勢迸發,奏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高質量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途徑。”一直關注黃河文化的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會主委梁留科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說。
梁留科代表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發現,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存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區域發展不平衡,文物文化資源保護利用與人力財力不足等矛盾突出;對黃河文化內涵外延、發展歷程等總結不夠,對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時代價值等研究闡釋較為薄弱,缺少知名度高、能充分彰顯黃河文化的產品;以及遺址遺跡、旅游景區、自然保護區等歸口不同管理部門,空間管控要求不同等問題。
對于如何高質量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梁留科代表給出建議。第一是要做好頂層設計,構建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分級管理、分段負責的工作格局,編制《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打造黃河文化重點區等示范區,形成一批黃河文化展示集群。爭取成立黃河文化干部學院。定期舉辦慶祝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周年系列活動。
第二是要以建設生態保護試驗區、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博物館之都等重大措施為抓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以少林寺、太極拳為支撐,打造中國功夫旅游品牌。依托考古遺址,打造沿黃河大遺址廊道旅游品牌;依托水利資源,打造黃河水利風景廊道旅游品牌;依托治黃精神,打造黃河治理研學廊道旅游品牌。
第三是要發展文化創意、工藝美術、游戲游藝、影視等產業,培育數字藝術、網絡視聽等新業態,深化考古、保護、建設與當代傳播有機融合。積極承辦沿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群眾文藝展演和黃河文化主題美術巡展等國家級文化活動,加強文化和旅游精品推廣。
第四是要擇優選擇并建設好黃河國家博物館、中國彩陶博物館、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展示中心、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等一批展示中華民族根與魂的標志性工程。全力申遺,推動黃河申報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推動二里頭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全力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建設世界考古游學體驗地,建設黃河研學基地。
第五是要設立工作專班和專家咨詢委員會,組建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管理局,在建設內容、政策體系等方面進行綜合把控。建立健全信息公開、社會監督機制。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優秀傳統工藝繼承人的培育力度,培養一批深耕黃河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和文藝創作者隊伍。支持設立不同形式的黃河文旅基金。積極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讓文物和遺產活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