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踐行習近平經濟思想調研行】鷺島妝成

2023年02月20日 05:42   來源: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調研組

  廈門市海滄新城一隅。鄭偉明攝(中經視覺)

  圖為廈門思明區會展北兩岸金融中心。黃 嶸攝

  新時代的“鷺島”廈門,展露出最美的容顏。

  “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2017年9月3日,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這樣向世界介紹廈門。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漫步其間,每一步都是風景。這座城市所展現的發展活力,與筼筜湖面飛翔的白鷺、鼓浪嶼上悠揚的琴聲相映生輝。近兩年,克服疫情和國際局勢的不利影響,廈門市地區生產總值穩步增長。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802.7億元,增長4.4%,增速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增速排名全國15個同類城市首位。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為廈門擘畫的藍圖,如今已成為生動現實。回顧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多年的成功,最根本原因就是每逢關鍵時間節點,總書記都給我們指明方向。歷屆市委、市政府遵循總書記的戰略謀劃,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從來不曾改變,這是我們最寶貴的經驗。”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崔永輝說。

  1986年,全國第一個縱跨15年的城市發展戰略規劃的啟動,為廈門發展定向筑基

  從廈門島向北出島,采訪調研組驅車上山,個把小時便來到位于同安區蓮花鎮的軍營村和白交祠村,路況和當年反差極大。1986年,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在崎嶇的土路上顛簸近3個小時,從山腳下一路拐了幾百個彎才上到村口,徒步過橋進村。1997年,已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重訪這兩個村,那天雨后的道路泥濘,汽車陷到泥里,他下車和村民一起把車從泥坑中推出來。

  這里曾是廈門經濟特區最貧窮的山村,位于廈門海拔最高的北部山區。如今,經過幾代人的建設已成宜居鄉村。

  藍天白云,滿山青翠,蜿蜒山路邊,“想念那特區邊遠山村”“山上戴帽 山下開發”的石刻大字十分醒目。“這些話語,都是總書記對兩個高山村的指導和關懷。”同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葉文彬告訴記者。

  村內山坡上,一片片茶園生機勃勃。山間池塘里池水清澈,水草清晰可見。軍營村黨支部書記高泉偉對記者說:“這么多年來,大伙兒一直牢記總書記的叮囑,堅持不懈給山上種樹‘戴帽’搞綠化,山下種茶種果搞開發。”

  返鄉創業青年黨員蘇銀坂說,“我們解決了快遞進村入戶最后一米的問題。整個村莊都活躍起來了,現在村民的快遞,也就比城里晚一天”。

  “我家農莊有14間客房,這個周末預訂的客人太多,我只好把自己住的房間也騰了出來。”高美玲4年前從江西景德鎮陶瓷大學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回鄉和父母一起經營民宿,建筑設計和房間布置都是她自己做的。

  在“903星空營地”,流行的露營設施一應俱全。引進這一新業態的是軍營村返鄉青年創業聯盟負責人蘇海亭:“大家互相參股,把吃住游各環節串在一起,既豐富了村里的旅游線路,也促進了產業發展。”

  “2021年人均年收入達到43600元,村財收入達108萬元。”想起小時候吃頓飽飯都不容易、村里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多元,白交祠村黨總支書記楊金全很是感慨。

  軍營村原村主任高泉國、白交祠原村主任楊清吉兩位老人,帶著記者訪老屋、看新居,回憶起幾十年前當面向習近平同志匯報的情形、說起山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樸實的話語透著感恩和滿足。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1986年,習近平同志敏銳地提出了廈門經濟特區建設伊始的重大課題與歷史任務,引領廈門市干部群眾在全國先行開始精準脫貧與生態保護的探索。

  思想指引行動,戰略決定根本。習近平同志到任廈門市第二年即提出并牽頭組織編寫《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極富前瞻性、開創性地為廈門擘畫了一張宏偉的發展藍圖,為起跑線上的廈門特區理清優勢劣勢,明確發展模式與目標路徑,圍繞建設自由港型經濟特區提出對策并進行21個專題研究,對廈門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隨著發展戰略的出臺實施,一系列“首創”“首提”之舉在廈門開花結果,一系列先導性、基礎性工作為廈門夯基壘臺,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早期生動實踐,化作今日廈門“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源頭活水。

  筼筜湖的治理,一個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相互和諧、相互促進的精彩范例。

  歷史上,筼筜湖是筼筜港,與海相通。上世紀70年代初,筑堤圍海,繼而圍湖建廠,這片海域變成了城市內湖,各種廢水污水直排入湖,成了市民望而卻步的臭水湖。

  廈門市市政園林局黨組成員、總工程師王艷艷告訴記者,1988年時任廈門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的習近平同志主持啟動“綜合治理筼筜湖”,到現在已經歷5期整治,始終遵循當時提出的“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字治湖方針,以釘釘子精神下繡花功夫,30多年間從未停頓過,目前已進入精細管理、全流域治理階段。

  昔日消失在城市變遷中的“筼筜漁火”,而今重現為璀璨耀眼的廈門新景——筼筜夜色。湖清水碧的筼筜湖,成為城市會客廳。湖中央的白鷺洲上,白羽蹁躚。廈門人在市中心與白鷺和諧共處,“鷺島”之名更顯其實。

  鼓浪嶼八卦樓的保護,一個守護文化遺產、傳承歷史文脈的美麗故事。

  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地、聞名遐邇的鼓浪嶼,素有“萬國建筑博覽園”之稱,八卦樓是其中最富傳奇色彩,也是建筑規模最大的一處地標建筑。

  1986年,習近平同志果斷決策撥專款對八卦樓進行搶救性修繕。2021年,115歲的八卦樓又迎來新一輪保護性修繕。鼓浪嶼管委會副主任廖曉東告訴記者,“這是鼓浪嶼申遺成功后最大規模的修繕提升項目,投入近4000萬元”。

  目前,修繕工程已完成。“必須修舊如舊,在保持原貌的同時,增強建筑的筋骨。”北京市文物古建工程公司項目經理王士增一邊小心推開一扇帶清晰木質紋理的紅褐色木門,一邊對記者說道,他們費了很大的功夫,一層層地剝離歷次修整刷在木制構件上的漆,恢復這座標志性建筑的本色。

  章維新曾在1987年參與鼓浪嶼—萬石山片區規劃的編制,他說:“在習近平同志領導下,我們用近一年時間摸清了廈門風景名勝區的家底。規劃確定了鼓浪嶼整體保護的原則,絕不能發展房地產,工廠要全部搬遷。2000年,鼓浪嶼推倒了最后一根煙囪。”

  從事文保工作20多年的陳芳說:“習近平總書記當年提出,一草一木都要保護為先,然后才是活化利用。鼓浪嶼因為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得早、保護得好,才會成為國內外熱門旅游目的地。”

  《發展戰略》一直被廈門人念茲在茲,這是地方政府最早編制的一個縱跨15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規劃。“這種長遠謀劃的戰略思維,是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現在廈門的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鮮明的特點。規劃期雖然只管到2000年,但實際上直到現在還在指導我們的工作,很多工作還需要繼續深化。”崔永輝說。

  準確的戰略判斷、科學的戰略謀劃和先進的發展理念,為廈門發展贏得了戰略主動。廈門的優勢,廈門的后勁,廈門最美的底色,源于斯,長于斯。

  2002年,“提升本島、跨島發展”戰略的提出,為廈門打開了發展新格局

  從空中俯瞰,廈門島如明珠般鑲嵌在東海之濱,島外海滄、集美、同安、翔安4區牽手環繞,一城春色半城花,萬頃波濤擁海來,海上花園城市名不虛傳。

  廈門市目前土地面積1698多平方公里,其中本島土地面積接近156平方公里,不到全域的十分之一。1981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在湖里拉開大幕,起步時范圍只有2.5平方公里,后于1985年擴至廈門島和鼓浪嶼全島。

  沒有深入廈門的人,很難理解總面積原本就不大的廈門市為何還分島內島外。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廈門城市建設長期集中在廈門本島,島內外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極大。民間曾經有“寧要島內一張床,不要島外一套房”的說法。

  新世紀的重要節點,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習近平同志到廈門調研,一針見血點出廈門發展的瓶頸:“廈門本島基本飽和,而島外發展明顯滯后,經濟腹地空間小……拓展中心城市發展空間,擴大經濟發展腹地,已成廈門建設發展當務之急。”

  習近平同志從全局視野提出的“提升本島、跨島發展”重大戰略,為廈門打開了發展新格局。

  在提升島內思明、湖里兩區的同時,島外集美、海滄、翔安、同安4個新城片區的建設漸次展開。

  作為新城建設的橋頭堡,集美新城于2010年2月奠基開工,如期完成了“十年集聚成城”的目標。

  跨海北行,記者登上集美新城最高點——誠毅國際商務中心大廈頂層。憑窗環顧,市民行政服務中心、科技館、圖書館、閩南戲曲中心等新城核心區公共建筑群映入眼簾;海上園博園分布在7個海灣清淤形成的人工小島上,溫婉的閩南風韻與闊達的海灣氣象交織,新城畫卷如詩如歌。

  看得見的是海景園林與鱗次櫛比的建筑群,看不見的是在全國率先建設的地下綜合管廊。“十幾年前,整個杏林灣畔都是荒地灘涂。如今,高顏值高標準的現代新城就在眼前。”集美新城片區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方碧勇自豪地說。

  更讓人欣喜的是,集美區是全國第二“年輕”的區縣,14歲至35歲這一年齡段的人口占到了全區人口總數的47%。這得益于集美是文教區,華僑大學等15所大中專院校及科研院所坐落于此,師生人數達15萬。更重要的原因是,新城產業的發展、基礎設施的完善、教育醫療的配套、城市環境的美化,大大增強了對年輕人在新城安家置業的吸引力。

  大橋、隧道、地鐵、BRT快速公交,多線路、立體化的交通體系將島內島外順暢、緊密地聯系起來,僅通向集美區的跨海大橋就有3座。

  建跨海的橋易,通心中的橋難。長期以來形成的島內島外意識被打破,是一個十分艱苦的過程。方碧勇告訴記者:“我們指揮部已經歷任了6任指揮長,每一任指揮長都由市級領導擔任。”跨島發展戰略實施20多年來,廈門市各級領導干部一任接一任接力攻堅,新城建設積厚成勢,漸入佳境。

  將產業向島外引流,是跨島發展的重頭戲,廈門歷屆市委、市政府以大決心大魄力扎實推進。廈門國家火炬高新區實施“一區多園”布局,9個園區分布在全市除海滄以外的5個行政區。“產、城、學、人”一體推進,不僅避免了“有城無產”“有產無城”的窘境,而且越往前走,動能越足。

  “軟三”,是當地人對廈門市軟件園三期的簡稱和愛稱。廈門市很早就重點布局軟件信息產業,軟件園一期、二期都在思明區,由于島內土地空間資源十分緊張,面積分別只有0.1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市政府把三期放到集美區,一下子擴到10平方公里。‘軟三’成長很快,10多年間已經聚集了近5萬IT業人才、8000多家企業。”廈門創新軟件園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東亮介紹。

  除了引入華為、美團、西瓜視頻等知名企業,廈門軟件園一個驕人的亮點是培育了一批全國乃至全球的細分領域龍頭企業,比如美亞柏科,全球最大的電子數據取證公司;咪咕,全國最大的手機動漫發行平臺。廈門市軟件園產業集中度占比和規模以上企業本土培育率均超過80%。

  2019年從廈門島內搬遷至“軟三”的廈門市巨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數字政府轉型服務領域取得多個關鍵產品全國第一的市場份額。“這里是信息產業高度集聚之地,同時集美區對企業的幫扶特別到位。”公司副總裁蔡英表示。

  廈門的城市格局打開了,綜合實力增強了。2021年廈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033.9億元,為2002年總量的10.8倍,實現年均11.4%的快速增長。目前,廈門全市超過七成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投來自島外;城市建成區面積從2002年的94平方公里擴大到2021年的405平方公里,島外新增面積占比八成以上;2021年島外常住人口達到319.3萬人,占廈門全市比重從2002年的46.6%提升至60.5%。

  2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嚴肅指出,廈門要進一步克服島民意識,避免在舒適中沉醉,要使干部緊張起來,大干快上。20多年來跨島發展戰略的有力實施,不僅使全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而且深刻改變了島城、島民的思維方式和精神面貌。

  跨出廈門,不斷拓展“跨”的視野。近,推進廈漳泉都市圈;遠,觸達更廣闊的經濟腹地。對接長三角、粵港澳,融入國內大循環。

  跨越海洋,提升“跨”的能級。打通內外,把“陸絲”與“海絲”在廈門深度對接起來。

  翔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佳鍛說,體育會展新城和廈門新機場兩個超千億元投資的重大項目同時在建,廈門新時代新地標將在翔安區崛起。

  與廈門島五緣灣隔海相望,一只巨大的“白鷺”展翅欲飛。白鷺體育場、鳳凰體育館、白海豚游泳館等組成的廈門新體育中心,和新會展中心連片形成廈門東部體育會展新城。建設現場氛圍得用“熱氣騰騰”來形容。“竣工后,將承接有全球影響力的專業賽事和主題展會。”該項目翔安分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方恭賀告訴記者。海風入懷,天高海闊,想象人們在此觀賽、觀展、觀海,將是何等快意!

  登上英雄的大嶝島,超2000億元投資正在激活一片53.11平方公里的新興熱土,這就是在建的廈門新機場片區。記者看到五六百臺(套)大型設備正在場域內作業,場景蔚為壯觀。廈門翔業集團新機場軌道項目部副經理吳炳金介紹,廈門新機場將是全球少見的海島型機場,計劃2026年建成通航,預計旅客年吞吐量8500萬人次。

  “新機場項目定位為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等級機場,是縱深推進跨島發展戰略的百年工程,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載體,將為新時代廈門騰飛提供更多戰略空間。”廈門新機場片區翔安分指揮部常駐副總指揮朱峰表示。

  當年,《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便已指出廈門要在對內對外兩個輻射扇面中增強輻射能力。歷經幾十年的發展積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下,廈門著眼全局、服務全局、融入全局,奮力打造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樞紐節點城市。

  馳騁于大海長空之間,萬里潮來。今日廈門之美,舒展而博大。

  2017年,“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的定位,闡明新時代廈門的成就與航標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演講中指出:“今天的廈門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新經濟新產業快速發展,貿易投資并駕齊驅,海運、陸運、空運通達五洲。今天的廈門也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回想上世紀80年代初期廈門市“道路不平,電燈不明,電話不靈,自來水經常停”的往事,放眼新時代廈門動人心魄的美麗繁華,不能不讓人由衷感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評價,既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肯定褒獎,也是對廈門在新發展階段目標定位的形象描繪。

  2020年,廈門歷史上第二個15年發展戰略——《廈門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發展戰略(2020—2035)》編制出臺。“兩高兩化”概括闡明新時代廈門的新航標。

  “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四個著力點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互相促進,互相融合。廈門市一切工作、一切發展,對標“兩高兩化”的要求,實質是以更高站位更大視野更高標準來謀劃高質量發展、推進高質量發展。

  不斷激發、夯實創新創業的活力與動力,是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特征。“我們公司員工平均年齡才28歲。”億聯網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秘、副總經理余菲菲的青春朝氣和沉穩干練令人印象很深。這家在廈門市湖里區創新園成長起來的本土企業,是桌面辦公系統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即便近年來海外市場出現前所未有風險挑戰,億聯網絡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我們從底層算法到各類軟硬件全線的知識產權均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能夠比較不受限于供應鏈或者是競爭對手的影響。”余菲菲說。

  同處一個園區的廈門鏈石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則在為傳統石材行業的數字化轉型探路。福建是我國第一大石材生產大省,廈門港穩居全國最大石材口岸,進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我們慢慢地退出傳統石材業務,把精力都移到平臺上面來,投入已超過1億元。”鏈石網絡科技公司董事長楊加強說。

  對于廈門傳統制造業加快迭代的努力,華為云廈門創新中心總經理林金燕感受頗深:“之前是我們找企業,現在是企業找我們。剛接觸時,覺得廈門企業智能制造的平均水平和深圳企業不是一個代際的。但這幾年的變化蠻大,廈門中小企業的意識有了整體提升。”她告訴記者,華為云廈門創新中心已經服務了800多家中小企業。

  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目前,廈門已經形成軟件、光電、生物醫藥等6個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數字經濟規模超4000億元。2021年,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超過3.1%,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0家。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市實有商事主體84.7萬戶,同比增長10.4%。2022年新增商事主體17.2萬戶,同比增長17.6%,增長率全省第一。

  著眼長遠,從基礎抓起,耐心培育,是廈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顯著特點。位于海滄區的廈門生物醫藥港,歷經多年深耕,一批生物醫藥企業練就“絕技”: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全球首支重組戊肝疫苗、國內首支宮頸癌疫苗并實現量產;廈門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創我國腫瘤伴隨診斷產品在日本獲批上市并進入當地醫保的先例;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骨科植入物生產頭部企業,一家“只做業內前三”的綜合性醫用高值耗材供應商。

  廈門生物醫藥港副總經理李曄告訴記者,海滄區產業基礎弱,園區1996年起步時,生物醫藥只有零星項目,2006年左右才形成一個產業,園區依托幾個骨干企業,建科創中心,建孵化器,建中試基地,不斷積蓄力量。“現在已集聚423家生物醫藥企業,體量占到福建生物醫藥產業的一半,產業發展進入了爆發期,近幾年的平均復合增長率都超過20%。”李曄說,“出臺政策關鍵是要落實。只要是公開的政策,不需要企業申請,我們主動就為企業兌現。”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管是廈門的企業還是廈門整體經濟,都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論總量或規模在全國范圍內并不占優,但在單項或細分領域常常有驚人的表現。比如,在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去年發布的“2021年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園區排行榜”綜合競爭力榜單上,廈門生物醫藥港排名較上一年度上升5位,首度進入全國前十的行列。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廈門的經濟總量2021年排名14,但近兩年平均增速居第1位。

  不比規模、總量而尋求局部突破和創新能力領先,瞄準產業結構的高端化和市場主體的高質量,構建“小而精”“小而美”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廈門基于市情的順勢而為,更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主動選擇。

  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廈門人口是最少的,2021年常住人口528萬人,面積也是最小的,陸地面積只有近1700平方公里。“城市小是廈門先天的劣勢,但多年積累塑造而成的高素質高顏值正是廈門獨具的特點與優勢。高精尖的產業,互聯網、生物醫藥等新賽道,非常契合廈門的城市特質。”廈門艾德生物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捷敏說。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新一屆廈門市委、市政府將科技創新提升到關乎發展“生與死”的位置。

  2022年5月,廈門首次探索成立了由市主要領導掛帥的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舉全市之力,推進科技創新。市科技局副局長黃蔚萍介紹:“我們正抓緊建設廈門科學城,市里出資設立了科技創新創業引導基金,初期規模30億元。”

  先進制造業被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廈門市委黨校教授李萍分析說:“四個經濟特區中,深圳取得的驚人發展給了我們啟示,廈門要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夯實經濟基礎,關鍵還是在于先進制造業。”

  2022年5月,《廈門市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實施方案(2022—2026年)》出臺,提出通過5年時間使廈門先進制造業的規模翻一番,意味著增速將達到15%左右。廈門有決心、有魄力為中國經濟版圖貢獻一個高水平的先進制造業高地。

  廈門市發改委副主任李曉燕說,廈門將通過“財政政策+金融工具”持續加大產業投資,全力打造“4+4+6”現代產業體系,即4個支柱產業集群、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6個未來產業。力爭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萬億元,從而贏得未來新優勢。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廈門之美,內蘊厚實而強韌。

  2021年,“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囑托,賦予廈門新征程上的新使命

  2021年12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的賀信中,對廈門提出了新的期盼:新征程上勇立潮頭、勇毅前行,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廈門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有責任有優勢在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作出表率。

  在勇擔歷史使命中創造自己新的發展機遇——新一屆廈門市委、市政府向廈門干部群眾發出動員令。

  邊陲小島的廈門本沒有機遇,是在承擔國家重大責任、勇擔國家重大使命中,走出了40多年特區建設發展的輝煌之路。機遇之于廈門尤為重要,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如此。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是新征程廈門最重大的責任、最重大的機遇。記者來到廈門遠海碼頭,一艘名為“中海天王星”的歐洲線路貨輪剛剛停靠,預計停泊時間為21個小時,這期間,要卸載3282個集裝箱。遠遠望去,船艙上方,巨大的橋吊不斷提起一個個集裝箱;碼頭岸上,沒有車頭的無人集卡在5G信號指引下穿梭來往。

  “遠海全自動化碼頭是全球首個第四代自動化碼頭,也是中國首個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化碼頭。”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黨辦主任陳虹告訴記者,18條來自世界各地的外貿航線、全球不計其數的貨輪在這里吞吐。即將第一個實現打通海鐵聯運無縫銜接“最后一公里”的敢為人先之舉,正在抓緊推進。

  高標準建設金磚創新基地、自貿試驗區、海絲中央法務區,廈門努力構建以制度創新為核心的改革開放新優勢。

  2022年7月發布的“2021—2022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排名全國第五,僅次于深圳前海、廣州南沙、上海浦東、上海臨港。考慮到前四名所在城市的巨大體量,廈門自貿片區能夠排名第五,已是相當亮眼的表現。

  廈門自貿片區發揮改革開放創新高地的作用十分明顯:建設7年間累計推出創新舉措達521項,其中全國首創創新舉措達126項,獲國務院發文向全國推廣的廈門經驗達30項,5個“廈門樣板”入選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管委會每年都會制定創新任務,力爭推出更多‘首創’舉措。我們在布局一個業態、做一個平臺的時候,考慮的都是我們能把它做到全國、做到國際上嗎?”廈門自貿片區管委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任熊衍良這樣解釋成果豐碩的“密碼”。

  以此為內在邏輯,廈門自貿片區愣是把一些廈門有特點的小眾產業做成了全國最大的平臺,比如全國最大的燕窩口岸、最大的啤酒口岸等。而一批供應鏈龍頭企業的崛起,顯著增強了廈門作為中心城市的對內對外輻射能力。廈門市商務局副局長吳輝藝介紹,廈門躋身全國首批10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國內4大供應鏈企業,廈門占據3席,建發、國貿、象嶼3家世界500強企業,成為鋼鐵、煤炭、紡織品、橡膠、糧食等大宗商品供應鏈領域的領頭雁。

  “廈門一噸鋼、一噸礦砂也不生產,但我們的企業做鋼鐵、做礦砂國際貿易,做成了全國領先。這就是廈門作為改革開放高地的輻射帶動。”吳輝藝說。

  “數字自貿區”的先行先試,促進廈門離岸貿易和跨境電商蓬勃發展,有效對沖世紀疫情與國際形勢變化所帶來的多重風險與下行壓力。

  日落時分,登上廈門“海上世界”大廈,從270度觀景大廳向西南眺望:海滄大橋跨海矗立,近端,巨大的白色摩天輪和游輪、碼頭一起,展示著現代都市的魅力;遠端,晚霞點染的天空和海面瑰麗無比,天水相接處是水墨般的遠山輪廓,恰如中國山水畫里的經典意象。這處韻味十足的所在,正是新建的海絲中央法務區。“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里已入駐了一批國際國內頂尖的律所、律師,為‘引進來’‘走出去’提供高水平法務服務。”招商蛇口福建公司負責人沈明亮告訴記者。

  以海絲中央法務區建設為載體,構建全方位、全鏈條的法務生態圈,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獨特優勢,廈門展現出加快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的強勁動力。

  在廈門環島路,一把宣傳廈門投洽會的“九八”金鑰匙鑲嵌在繁花中,在陽光下熠熠生輝。2020年,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創新基地在廈門建立。當“金磚”遇上“金鑰匙”,“雙金”疊加讓海內外客商看到了更多投資機遇。

  記者在金磚未來創新園看到,不少廈門企業把金磚國家作為出海的首選目的地。廈門信息集團創新軟件園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柏云輝介紹,該園區是廈門建設金磚創新基地的一個核心載體。2022年,廈門市對金磚國家進出口955.4億元,增長29.9%。

  不畏浮云遮望眼,廈門堅定不移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打造兩岸融合的橋頭堡、示范區,打造廈門與金門的共同市場、共同產業、共同生活圈“三個共同”。

  “民間交流沒有斷,經貿往來沒有斷,我們對到大陸來工作生活的臺灣居民提供大量便利措施。”廈門自貿片區政策法規局局長鄧光雄說,克服疫情影響,廈門至金門的貨運航班保持每周五天的航班密度;2022年以來,對臺跨境電商和對臺貿易額的增速很快,臺商對廈門的投資增速也很快。

  2022年3月1日起,廈門營商環境建設的第一部綜合性、基礎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其中,出臺全國首創條款、全國領先條款21項。

  “公開透明”“辦事流程清晰”“給初創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吃拿卡要基本上看不到”……采訪中,來自各地的創業者、企業家對廈門的營商環境高度肯定。相當多人坦言就是沖著環境來的,生態環境、人文環境……共同造就了把廈門從心底里看作第二故鄉的認同感、融入感。

  廈門干部群眾對自己城市的自豪與熱愛,對城市治理的參與度與滿意度,感染著來這里的每一個人。在金安社區,記者看到臉上掛著由衷笑容的老人與孩子,忙碌在每個角落的志愿者,看到胸前黨徽光芒閃爍的社區工作者,以及整潔的家園、便利的設施、溫馨的氛圍,更加理解為什么2010年9月6日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同志視察金安社區時,會對居民稱贊說:“我羨慕你們居住在這樣美麗、幸福的社區。”

  在以顏值“出圈”、憑實力“圈粉”的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記者看到的是高質量服務群眾背后的辛勤汗水和聰明才智。據該院院長王焱介紹,把一位心臟病患者從醫院頂層的空中停機坪送到手術室,僅需58秒!支撐一場場真實的生死時速的是科學的流程設計、先進的醫療設施、完備的治療體系,最重要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可愛的白衣天使。

  人,是廈門最美的風景。文明,是廈門之美的靈魂。

  20多年前,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廈門更要發展發展再發展,不能小富即安,不能淺嘗輒止,要有大氣魄大手筆。”言猶在耳,新征程上的廈門自當牢記囑托,踔厲奮發。

  新一屆廈門市委對全市干部提出明確要求:不自滿,要讓廈門市民為這座城市而驕傲,干部就不能驕傲;不懈怠,要讓廈門市民在廈門生活很舒適,干部就不能舒適。

  時光作證,歲月作答:30多年前,年輕的習近平同志在廈門的一系列實踐與今天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完全契合。他的足跡遍布廈門,他在廈門開啟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環境保護、文化遺產保護等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的科學理念、思想方法、寶貴經驗和優良作風,塑造了廈門改革發展的精神內核,為這座城市打下鮮明的精神印記。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指出,我曾經作為一個特區人,廈門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對廈門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格外自豪,也從中受到了很多啟示,備受鼓舞。

  東海之濱,逐浪千里。在充滿光榮與夢想的新征程上,廈門定不負深情期許。

  (經濟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徐立京 喬申穎 薛志偉 李 哲 張 倩 劉春沐陽)

(責任編輯:王炬鵬)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在免费的视频在线观看婷婷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66 | 亚洲人成欧美中文字幕午夜 |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v一二三区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成α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