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汽西安商用車產業園。 (資料圖片)
陜汽商用車廠區。(資料圖片)
工作人員在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驗收一輛裝配完畢的陜汽重型卡車。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攝
在陜汽重卡擴能項目現場,一輛重卡在汽車總裝生產線輪胎自動化裝配擰緊無人工作站進行裝配。新華社記者 劉 瀟攝
2020年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時,登上即將亮相的德龍X6000,詢問產品性能和操作流程。X6000是陜汽集團面向全球推出的全新一代高端重卡,擁有421項專利,獲得國家頒發的首張重卡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考察現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國有大型企業要發揮主力軍作用,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帶動上下游產業和中小企業全面復工復產。
2020年至今,陜汽集團牢記總書記囑托,爭當時代弄潮兒。經濟日報記者深入陜汽集團調研采訪,探尋這家擁有50多年歷史的制造業企業的創新之路。
鍥而不舍鑄新品
人人能創新、人人爭創新。通過自上而下發布創新課題,自下而上立足崗位開展小微創新,陜汽集團形成科技創新“頂天立地”、小微創新“鋪天蓋地”的格局。
“總書記考察時作出的重要指示,是我們做好工作的根本遵循。兩年多來,我們下大力氣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推動企業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标兤瘓F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宏明表示。
39歲的權曉鵬是總裝配廠內飾車間二工段黨支部書記。在生產線不遠處,就是以其名字命名的權曉鵬創新工作室,書架上碼滿了工作日志、創新提案、推進計劃等。
作為陜汽集團眾多工藝鏈“創新單元”之一,權曉鵬創新工作室近3年累計完成創新項目80余項,降本增效200多萬元。其中,“駕駛室手制動氣管裝配”等項目推動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傃b配廠團委書記陳菲龍介紹,2020年8月,權曉鵬創新工作室被評為全國機械冶金建材行業示范性創新工作室。2021年9月,權曉鵬所在工段被評為“全國青年文明號”。
在陜汽集團,像權曉鵬這樣的“創新頭雁”不斷涌現。作為牛黎平創新工作室的負責人,車身廠裝焊車間工程師牛黎平說,一線員工搞創新時,需要的材料往往時間緊,以前想買的零配件如果不在采購部的名單里,就沒法買或者要招標,成為制約工藝創新的瓶頸。
技術創新既是智慧迸發,更是創新資源組織能力的再造。近兩年,陜汽集團設置了百萬元“小微創新啟動資金”,專項審批10萬元以下創新資金需求,流程簡單快速,一下子就把大家創新的積極性激發起來。在牛黎平創新工作室,記者看到大大小小的零配件擺了一屋。在牛黎平看來,機制創新才是最關鍵的:“在我們工作室,10萬元以內的資金申請,很快就可以到位!
權責對等、資金到位的同時,壓力也隨之而來。牛黎平說,雖然集團對我們員工創新的原則是“只獎不罰”,但我們的壓力很大。大家都看著呢,誰都愿意干好,誰都想證明自己。據統計,牛黎平創新工作室成立至今,有10多項創新發明獲得國家專利,累計創造價值1100多萬元,獲得公司獎勵55萬元。
變則通,通則達。今天的陜汽集團創新之火已成燎原之勢,通過設立小微創新啟動資金,發揚“小創新,大獎勵”理念,做到小微創新及時獎勵。陜汽集團明確:員工是創新的踐行者,班組長/科長是創新的發起者和引領者,行政正職是本單位創新目標制定者和創新機制、氛圍營造的主體。
近年來,創新獎勵涵蓋原創設計、自主研發、改進提升、工藝優化、管理變革等員工創新成果1500多項,累計發放獎金近3000萬元。
2020年11月11日,西安大明宮,德龍X6000在耀眼的燈光下登場。陜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張文博介紹,目前常規的重卡,行業平均油耗是百公里36升左右,X6000的平均油耗是百公里28升左右,比行業平均值低20%左右。節油得益于重卡產品的輕量化,其中重要原因是,陜汽集團是商用車行業里唯一跟著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搞了10年輕量化的企業。張文博說,“X6000在國內同級別重卡中最輕,但輕的前提是不降低安全性和可靠性,這些都是使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帶來的結果”。
X6000是陜汽集團瞄準“十四五”目標,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又一次厚積薄發和自我超越,標志著陜汽在高端重卡市場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標志著我國重卡在智能化方向邁出了關鍵性一步。
陜汽集團率先建成了重卡行業“重卡新能源研究開發與應用實驗室”。據陜汽集團技術中心主任張凱鵬介紹,新能源產品開發主要從8個維度進行整車及系統性能指標分解,綜合考慮售后服務數據、整車成本和研發能力,通過整車及零部件可靠性、整車制動性能、車輛行駛舒適性、經濟性等方面進行專項突破,打造能耗低、可靠性高、智能化等產品設計特色。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傻大粗笨”的重卡形象已經被陜汽集團的工程師們顛覆,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成為新的發展方向。一鍵啟動、車載冰箱、可調多功能方向盤、加熱/通風的氣囊懸浮座椅、車輛智能診斷、360°環境監控……僅看這些描述,很難把這些配置和重卡聯系在一起。但正是憑借著這樣的設計,陜汽集團一步步鍛造著新一代重卡汽車。
如今,陜汽集團高端化、智能化產品技術不斷取得突破,擁有國內第一張重卡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是全國唯一的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國家高端裝備制造業標準化試點企業。走出國門的陜汽重卡在阿爾及利亞、肯尼亞等1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了本土化生產,產品出口到1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薪火相傳譜新篇
創新對陜汽集團而言,是與生俱來的奮斗基因。從第一輛越野車到國家科技進步獎,陜汽集團立足自主的創新之路薪火相傳,從未中斷。
創新對陜汽集團而言,從來就不僅是發展的需要,而是與生俱來的奮斗基因。
20世紀60年代,隨著國產火炮體積和重量不斷升級,填補國產重型越野牽引車的“空白”已是迫在眉睫。如何打破“有炮無車也白搭”的困局?
秦嶺北麓,陜西省岐山縣曹家鄉麥李西溝。1968年2月,陜汽集團的前身陜西汽車制造廠在國家三線建設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扛起了研制重型越野軍車的重擔。
東西走向五公里的山溝里,全國各地數以千計的建設者匯聚成了“陜汽人”,畢業于北京十三中的馮劍秋就是其中一員。談起在老廠區艱苦創業的時光,馮劍秋說,大家從不同的地方來到這兒,落差肯定是有,但只有享不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苦。退休后的馮劍秋至今還住在山溝里的老廠區,對于這片奮斗了一輩子的熱土,他不舍離開:“我是陜汽人,陜汽是我家!”
邊建設、邊施工、邊安裝、邊生產……作為第一次創業的見證者、陜汽集團原董事長張玉浦感慨道,“陜汽的建設當時非常艱苦,但人們的精神狀態很好”。1968年5月,陜汽人在一窮二白的艱苦條件下開始了夜以繼日的研制工作!拔覀兡菚r候都是靠有限的資料去鉆研,弄清咱們的產品、國際上類似的產品,弄明白安裝、使用和運行當中應該注意什么,應該怎么維修。”
1968年12月30日,陜汽打造出SX250第一輪樣車。1970年12月26日,經過數輪試制,陜汽完成SX250首臺樣車生產。1974年12月27日,國家車輛定型委員會批準樣車設計定型,從此這輛車有了響亮的名字——延安250型越野汽車。1984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35周年閱兵式上,32輛延安250威風凜凜地駛過天安門廣場。
自此,陜汽軍車成為閱兵式上的明星,陜汽也成為唯一6次參加大閱兵的重型軍車生產企業!瓣兤募夹g發展路線一直是堅持以我為主。在條件有限的基礎上,創新性地研究開發出5噸級重型越野汽車。”陜汽集團原總工程師王小峰說。
從5噸越野軍車起家的陜汽集團,如今已發展成為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制造業企業,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236位,下轄100余家參股控股子公司,擁有整車、專用車、零部件、后市場四大業務板塊,產品覆蓋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工業總產值從2012年的398億元到2021年的900億元,年產量從8.63萬輛到20.09萬輛。
“陜汽集團發展到今天,是通過不同的項目積累下寶貴的經驗,一代又一代人不斷去疊加,一步步實現的!被仡欔兤54年的研發之路,張文博總結道。
2012年,陜汽集團被確定為首批陜西省低碳試點單位,承擔國家863項目“增程式純電動重型商用車開發”。2014年,國內首款LNG非公路礦用自卸車及混合動力重卡——油電混合壓縮式垃圾車、二甲醚環衛車研制成功,開辟了重卡新能源運營的新模式。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陜汽集團子公司陜重汽、漢德車橋與濰柴動力、法士特齒輪、山東大學聯合完成的“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此外,陜汽集團主導制定了液化天然氣汽車技術條件、液化天然氣燃料系統技術條件、甲醇燃料系統技術條件等國家及行業標準,參與制修訂國家、行業標準23項。
2022年以來,陜汽集團面對市場競爭加劇的挑戰,積極尋求產品和市場增量。2022年6月份,陜汽民品重卡月銷量過萬。2022年前9個月,實現出口訂單3.3萬輛,創歷史最好水平。
在國內卡車的市場版圖中,陜汽集團處于第一梯隊,但仍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北汽、重汽、東風各家車企都在你追我趕,不停創新。在這樣的情況下,稍有懈怠就有可能滑落甚至掉隊。為此,陜汽集團在“2035戰略”中特別提出“雙輪驅動”和“再造一個新陜汽”。除了現有的重卡汽車板塊,陜汽商用車是其全力打造的另外一輪,也是“再造一個新陜汽”的主要載體。
2019年,陜汽商用車在陜西省蔡家坡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新基地,投資27億元,占地約1000畝。2019年年底,新基地首臺樣車下線。2020年上半年,陜汽商用車完成整體搬遷。陜汽商用車定位于重、中、輕、新能源全系列商用車,其中自主研發、與歐美對標的1∶1尺寸長頭車適合高端產品、;返乳L途標載物流。陜汽商用車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建斌介紹,長頭車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從2018年開始研發。相比平頭車,長頭車由于發動機前置,車輛安全系數更高、風阻系數更低、更節油。此外,長頭車的臥鋪更寬,為長途運輸中以車為家的駕駛員提供了更好的舒適度。
肩負重任的陜汽商用車可謂“馬力全開”。不過,在經歷了連續兩年的高速增長之后,2022年年初至今,在商用車行業整體出現下滑的背景下,陜汽商用車迎來了新的考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我國商用車產銷總量分別為168.3萬輛和170.2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8.5%和41.2%。
王建斌說,“市場下行過程中,我們要努力抓住產品需求結構性變化帶來的機會。比如為滿足‘雙碳’的要求,大量以柴油為主的城市用車面臨整體更新,包括冷藏車、灑水車等。目前快遞業廣泛使用的末端配送車輛會面臨更新需求,我們也正在試制可以開進小區地庫的小型物流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董揚表示,目前,陜汽商用車面臨著市場低迷以及實力不夠強等諸多困難,這些都是推動企業加快改革轉型的動力,關鍵看轉型能不能成功。
革故鼎新創拓空間
陜汽集團的發展史是一部從制造到智造、不斷聚集和激發產業要素效能的機制創新史。
架構在眾多基層創新單元之上,陜汽打造的幾個“新業態”創投型試驗田,為專業技術團隊拓展出前所未有的創新機制和空間。
2021年10月28日,德創未來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創未來”)在陜西西咸新區涇河新城誕生。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是總書記對陜汽的期許。德創未來的成立,就是陜汽集團探索新模式的新載體。
在德創未來的展示大廳,記者看到,作為一個孵化平臺,德創未來旗下有質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質子汽車”)、德宜智行(蘇州)科技有限公司、陜西質鎂融合科技有限公司、陜西清研精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陜西德創數字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
德創未來目前有240多名員工,其中210多人從事研發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德創未來執行董事、總經理王釗是陜汽技術中心原主任,兩位副總經理李司光、晁鵬翔都是技術中心原副主任,大量骨干人員也來自陜汽技術中心。
這是“一套班子兩塊牌子”還是“集體出走”?都不是。
德創未來是集“政產學研用金服”七位一體全要素融合的創新平臺,是全新的融合體和試驗田,如果僅僅把技術中心改個名或搬個家,那是換湯不換藥。如何讓創新有效地發揮作用,靠的是模式。德創未來的模式之新可歸結為:一、高度市場化;二、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三、設立跟投機制;四、成立配套基金。陜汽集團對于高度市場化的德創未來的基本要求是“產品成功+商業成功”。
德創未來的研發方向是商用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對此,畢業于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的袁宏明坦承:“我是學汽車的,在陜汽工作了35年,但對這些領域也是外行。做創新,核心是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
為此,德創未來的股權架構也經過精心設計。公司注冊資本1.5億元,其中陜汽集團占50%,公司所在地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占40%,產業鏈相關企業占9%,創業團隊占1%。李司光歸納了4個“不”,陜汽集團的持股比例雖然最大,但是不并表、不擔保、不通過職能部門直接管理,各股東不直接向經理層派員,全部競聘上崗。此外,為了適應創業階段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要求,德創未來暫不設董事會,只設一名執行董事;不同額度的投資分級、分類確定決策清單由不同決策層進行決策。
在德創未來,創業團隊的股權占比只有1%,但在德創未來孵化的二級公司中,行業資源、科研專家等核心創業團隊可以通過“跟投”的方式,實現更大比例的利益綁定。
德創未來的四大研發方向細分了數十個領域。某個領域的研發成功后,要把它孵化、產業化,項目團隊必須跟投。這么做的好處是什么?項目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實現產業化與個人利益掛鉤。研發團隊會更關注市場需求,有效地避免閉門造車。
成立配套基金也是對現有體制的一種突破,行政管理很難做出百分百正確的判斷,基金的最大好處是能夠對項目把控起到主要作用;饒F隊有專家和專業團隊進行分析,決定是否投資。
領導需要魄力,員工需要勇氣。在體制機制層層通關的同時,對于創業團隊而言,還有一個關最難過。
“大家要從原來保障感十足的環境里跳出來,走到市場化的平臺,思想關是最難過的。”李司光坦承,“技術中心原主任王釗,當時是集團同級部門一把手里最年輕的。我是技術中心原副主任,當時是集團最年輕的正高工。我們到德創未來,心情多少有些忐忑,很多事情都得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原先我們只做技術就行了,現在要出去跑市場、對接客戶。”
新模式試水一年來,效果如何?德創未來先后完成了氫燃料牽引車、換電自卸車、純電動鋼廠車等多款重點產品的開發,在自動駕駛、全電固態底盤、電控電驅、智能座艙、鎂合金零部件等關鍵技術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德創未來孵化的整車公司——質子汽車以及多家二級公司獲得用戶與資本的雙重認可。圍繞細分場景,質子汽車已自主研制出30余款新能源智能商用車,在售車型18款,有針對性地提供綠色、高效、安全的運輸解決方案。
2022年9月14日,A股創業板公司光莆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參與對質子汽車的投資。此前,質子汽車已完成3億元A輪融資。
“輕”“新”制勝拓新路
以重載汽車起家的陜汽集團,近年來在車聯網服務、自動駕駛等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為集團發展拓展了新路。
以重載汽車起家的陜汽集團,近年來變得“輕”“新”起來。2022年7月15日,西安商用車產業園,慶祝德銀天下港交所上市的儀式熱鬧非凡。陜汽集團旗下首家上市公司誕生。
“作為港交所‘商用車服務第一股’,德銀天下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是陜汽集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視察陜汽重要指示的實際行動,是陜汽集團按照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要求,借助資本市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也是陜汽新征程上一個重要里程碑,標志著陜汽正式進入資本市場!痹昝髟谥罗o中說。
德銀天下成立于2014年,是陜汽集團全面聚合物流及供應鏈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車聯網及數據服務而設立的子公司。德銀天下執行董事兼副總經理王文岐對記者表示,上市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徑。
此前,德銀天下分別于2021年4月和11月兩次遞表港交所未果。直至2022年5月24日,德銀天下第3次遞表,終于獲準上市。
據王文岐介紹,上市前,德銀天下對業務結構進行了調整,并入了重資產企業通匯物流,物流和倉儲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大幅提升。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德銀天下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8.92億元、32.62億元和31.27億元,其中物流及倉儲服務占比接近一半,分別為48.0%、45.3%和46.7%。
目前,德銀天下的業務主要由物流及供應鏈服務、車聯網及數據服務、供應鏈金融服務三大板塊組成。其中,看似不起眼的車聯網及數據服務為其他業務發展提供著重要的技術支撐。早在2011年,陜汽集團就開始布局車聯網,從最初的定位導航到運行數據分析,再到遠程故障診斷,直至成為數一數二的商用車車聯網平臺。
在天行健車聯網體驗中心,大屏幕上實時更新的各類數據讓人目不暇接。日均在線車輛近百萬輛、每秒接收120萬條數據、7×24小時呼叫中心服務用戶……這是天行健的日常工作。截至2021年末,天行健重卡接入數量達94.4萬輛。
天行健可實時采集司機駕駛行為,包括空擋滑行、緊急制動、猛踩油門等,并對駕駛行為進行分析和統計評分,反饋給物流公司和車隊管理人員。同時,還可以實時采集發動機燃油消耗量,計算測定路段油耗、百公里油耗等。如果監測到油箱油量發生異常變化會發出警報。
2020年,陜汽集團通過車聯網平臺調度車輛,遠程支持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和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建設。2021年,天行健車聯網團隊自主開發全新架構的新一代“雙活”數據平臺,資源層、數據層、業務層分工協作,數據接入能力提升3倍以上,網關服務器資源節約30%以上,實現了車聯網領域核心自研能力跨越式突破。
遠程故障診斷也是天行健的一大優勢,不僅可為用戶提供發動機、整車電氣等診斷,還可以告知故障原因及解決辦法,對提高運營效率、防范交通事故、降低能源成本及保護財產安全等起到很大作用。
記者通過天行健的排名榜,聯系了多位“節油高手”,想看看車聯網記錄的數據是否名副其實。司機李師傅來自安徽宿州,已有10多年駕齡,日常主要是運輸汽車配件和鋼材,接受采訪時正在新疆賽里木湖作業。李師傅說,“我這臺車百公里油耗最低23升,在同級別車型搭載同樣重量貨物的情況下,可以說是國產貨車的天花板了。我對于陜汽重卡的表現非常滿意”。
作為上市公司,面對投資者關注營收、利潤增長的壓力,德銀天下必須不斷拓新,探尋“長坡厚雪”。王文岐說,“公司內部已形成共識,要積極擁抱新能源產業。在新業態方面,我們現在做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圍繞新能源重卡提供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尤其是對礦山、港口等適合新能源重卡的業務場景”。
在王文岐看來,只要是適合新能源重卡的使用場景,就可以把運力接過來。客戶可以降本增效、減少排放,德銀天下增加收入的同時,還可以促進陜汽集團的新能源重卡加速走向市場。在這個業態中,德銀天下的優勢在于工具很全,可以整合金融、保險、物流、管理系統等方面,形成整體方案。
對于方案中的核心——新能源重卡,陜汽汽車工程研究院自動駕駛項目組技術總監薛令陽表示,陜汽已經形成了多級別(L2/L3/L4)、多場景、多車型的系列化產品,可以根據用戶運營需求,提供定制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并且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術保障和服務。
目前,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領域,主機廠往往通過購買第三方服務的方式提供自動駕駛方案。但陜汽集團堅持全部自主研發,從商用車到重卡車,多種車型均有相應的技術匹配,以提升整體方案可靠性。張文博介紹,在解決方案中,車底盤是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也是自己的,無論是交車還是售后,都非常受客戶歡迎。從這個角度看,陜汽集團堅持的“全部自主”不可多得。
德銀天下的赴港上市,打響了陜汽集團挺進資本市場的頭炮。在陜汽集團的管理層眼中,推進上市只是起點,陜汽集團內部的管理、運營模式等各個方面都在發生巨大變化。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盎闄C,善于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這是陜汽集團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新定位、新目標。
前方之路,暴風雨還會有,或許還會更猛烈。對于陜汽集團,對于陜汽人,唯有相信,唯有堅信!
(調研組成員:經濟日報記者 張 毅 于 泳 證券日報記者 賀 俊 龔夢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