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初升的太陽為汾河披上一層金色光芒。在山西省太原市汾河景區內,69歲的觀鳥人汪寶栓時不時舉起手中的相機“瞄”向河面、樹叢。談及自己曾經拍到的鳥類,汪寶栓如數家珍:“翠鳥、花鳧、紅燕鷗、白骨頂、紫鷺……印象深刻的是竟有一次拍到了國家一級保護瀕危鳥類黑鸛。”
汾河是山西的母親河,全長713公里,流經太原市境內188公里。歷史上,汾河河寬水急、風景優美。后來,由于河道無序開發,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那時候,河岸兩邊堆滿垃圾,臭氣熏天,除了麻雀,就沒見過別的鳥。”家住汾河邊的“老太原”郭永興回憶說。
“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西時,對汾河治理與修復作出重要指示。2020年5月在山西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切實保護好、治理好汾河,再現古晉陽汾河晚渡的美景,讓一泓清水入黃河。”
隨著《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堅決打贏汾河流域治理攻堅戰的決定》《山西省汾河保護條例》等政策法規相繼出臺,汾河治理駛上“快車道”。如今,汾河變美了,一個岸綠水清、點線輝映、人水相親的景區逐步呈現在太原市民面前。
“我們將汾河景區向南北延伸。在維護濕地自身穩定基礎上,堅持‘生態優先’‘生態保水’原則。創建和恢復濕地生態系統,促進濕地生物群落恢復繁衍。”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宣傳接待科負責人郭凡告訴記者,汾河景區建設目前已完成四期。一期工程汾河上游水進入景區濕地公園后,經過在濕地中沉淀、水生植被吸收、微生物降解等一系列生物凈化,水體逐漸清澈。2020年,汾河景區全段水質退出劣V類。“二期建成后,汾河生態系統有了顯著改善。我們發現鳥的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當時就有70多種了。”郭凡說。
如今,在太原觀鳥人的圖庫里,至少有165種鳥類在汾河“安營扎寨”。在汾河邊,不經意間就會“偶遇”身披白羽的白鷺。它被世界環保組織稱為“空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有它們在的地方,空氣清新,環境優美。
在“汾河晚渡”景點,河道保潔員劉元生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整天打撈垃圾,累得夠嗆。現在河面干凈了,我們的工作強度也降低不少。看著越來越美的汾河景區,我們更有信心更有干勁兒。”
今年5月,隨著汾河生態修復治理四期工程全面完成,太原汾河景區形成了全長43公里的綠色生態長廊。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形成如此規模的綠色生態長廊,對防洪排澇、凈化空氣、消除水體污染、調節氣溫、增加空氣濕度產生了重要作用。郭凡告訴記者,汾河景區夏季溫度比市區低3℃至4℃,相對濕度高10%至20%,成為展現文明和諧自然之美、大氣靈動現代之美、古今交融人文之美的城市生態帶、景觀帶、文化帶、形象帶,進一步提升了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也大大增強。
漫步汾河畔,“汾河晚渡”景點如詩如畫;全長85公里的濱河自行車道“彩帶”一般掩映在綠樹花草中,為全民健身帶來活力;夜晚,遍布各景區的燈飾與濱河東西路4條光帶交相輝映,展現出一幅色彩斑斕的立體美景……如今的汾河奔流不息,河堤兩岸逶迤蜿蜒,濕地植被生機盎然。那條碧水泛波、水韻悠悠的汾河回來了。 (經濟日報記者 梁 婧 李紅光)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