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時空組學聯盟啟動暨首期專輯成果發布會在深圳舉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多家機構在Cell出版社官網以時空組學聯盟(STOC)專題的形式發布了全球首批生命時空圖譜。據悉,這是首次從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對生命發育過程中的基因和細胞變化過程進行超高精度解析,為認知器官結構、生命發育、人類疾病和物種演化提供全新方向。
據了解,研究人員利用華大自主研發的時空組學技術Stereo-seq,首次繪制了小鼠、斑馬魚、果蠅、擬南芥四種模式生物胚胎發育或器官的時空圖譜。其中,利用高精度大視場Stereo-seq技術繪制的小鼠胚胎發育時空圖譜相關成果在《細胞》(Cell)期刊在線發表,斑馬魚、果蠅、擬南芥時空圖譜相關成果在《細胞》子刊《發育細胞》(Developmental Cell)在線發表。該系列研究由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來自6個國家的32個科研團隊共同參與完成。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工具進步。17世紀,人類通過顯微鏡第一次看到了生命的微觀結構——細胞;20世紀,DNA測序技術讓科學家第一次解析了生命大分子——DNA。如今,Stereo-seq技術不僅可以精確地了解每個細胞內的分子表達,還能定位該細胞的空間位置。《細胞》論文第一作者、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時空組學首席科學家陳奧表示,通過Stereo-seq技術,人類首次以500納米的空間分辨率實現了生命全景時空圖譜的繪制。在過去,要做幾千甚至上萬次的實驗才能完成的時空圖譜;現在,在華大自主研發的時空芯片上,只需一次定位就能實現。這是生命科學工具的里程碑式突破。
“時空組學技術的出現,實現了生命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細胞‘地圖’的全面繪制,讓我們可以在細胞甚至亞細胞分辨率下,觀察到正常狀態和疾病狀態下分子和細胞的分布及細胞之間的互作情況,真正實現了從高精度結構的角度去理解功能,這將大大推動我們對于生命復雜性和人類疾病的全面認知。”系列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之一、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單細胞組學首席科學家劉龍奇表示。
“得益于Stereo-seq技術的超大視野,科研人員可以在發育中的小鼠胚胎上以非常高的分辨率和測序深度進行組織的分析和研究。” 時空聯盟成員、《細胞》論文共同作者、英國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Patrick Maxwell教授表示,利用本研究免費公開的數據,大家可以真正地理解哺乳動物是如何發育的,組織是如何組成的等問題。這也將使我們深入了解發育的過程、正常的組織功能,以及疾病。
與會同期,時空組學聯盟(STOC)宣布成立,旨在推動時空組學技術在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繪制人類器官、疾病、發育、演化等時空圖譜,目前已有80多位科學家加入。
時空組學聯盟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主任蒲慕明表示,過去10年、20年間出現的各類組學所產生的大量數據都缺少時空信息,而時空信息的收集、分析、建模等大量工作,需要生物學、計算機、數學、工程學等多領域的人才加入,需要很多單位共同參與完成。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