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走進鄉村看小康】農業基礎穩 小康根基實

2021年07月10日 04:35   來源:經濟日報   

  開欄的話 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本報今起推出“走進鄉村看小康”專欄,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成就,展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發展成效。

  實現中國夢,基礎在“三農”。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看全面小康推動鄉村新發展,看希望田野鋪展農業新畫卷。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節點上,走進鄉村看小康讓人有更多感觸:如今,我們的鄉村,沃野千里,五谷豐登;我們的鄉村,蘊藏活力,動能強勁;我們的鄉村,綠水青山,人地和諧。

  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近年來,黨中央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健全黨管農村工作的領導體制和制度體系,建立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創新性地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農業農村發展舉旗定向。

  舉一綱而萬目張。各地緊扣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短板,圍繞農業現代化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創新強農、協調惠農、綠色興農、開放助農、共享富農,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動農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支持保護政策加快完善——

  主要農產品實現穩產增產

  初夏,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區孤店子鎮大荒地村,植保無人機在稻田上空作業,游客們在棧道上觀光拍照。大荒地村不斷延伸稻米產業鏈條,種植業、加工業、服務業相互銜接,生產的綠色、有機水稻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山東省濰坊市昌邑市柳疃鎮青阜村,從收獲小麥、處理秸稈到玉米免耕播種“一條龍”作業。村委會主任孫德東說,當地成立了青阜農業公社,經過土地改良和土地流轉后,幾年時間把貧瘠的鹽堿地變成了肥沃的噸糧田。

  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把解決好吃飯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提出“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堅持不懈抓好糧食生產,突出做好生豬穩產保供,統籌重要農產品生產,糧肉菜果蛋魚茶產量穩居世界第一,較好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

  在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的同時,如何實現“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答案是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手段是農業支持政策的完善和區域農業發展的協調,目標是讓大地遍染綠色,讓河湖魚翔淺底,讓草原牧歌歡唱。

  農業支持保護政策不斷完善,農業的相對弱勢在改變。我國基本建成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全面推開“三補合一”改革,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農業保險實現擴面提質,“十三五”期間,累計為農業產業提供風險保障12.2萬億元。總體看,我國建立起覆蓋生產、流通、儲存、消費、貿易全過程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區域農業發展協調性日益增強,農業的區域失衡在改變。東部地區發揮示范作用,農業現代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東北和中部地區發揮水土資源匹配較好的優勢,“大糧倉”地位進一步鞏固;西部地區加大生態建設力度,加快農牧業轉型升級。據評估,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大城市郊區、國有墾區等已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標志著農業現代化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農業創新體系加快構建——

  小農戶攜手走向大農業

  “年年以為到頂了,可是,年年都有進步。看來,科技種田無止境。”中國農科院一位專家的話,道出了農業創新的道理。據農業農村部數據,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農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連續4年負增長。以科技為犁,以創新為鏵,標準化、機械化、信息化,現代農業得以夯實,新老農民得以攜手。

  小農戶走向大農業,種地有了“田保姆”。人均一畝三分地的小農生產是我國長期要面對的農情。對不愿不能不便土地流轉的多數分散小農戶,最現實的途徑是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將現代生產要素有效導入小農戶生產。截至2020年底,全國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超過90萬個,服務面積超過16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7000萬戶。

  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發展,規模經營有了依靠。廣袤田疇,天上飛的無人機,地下跑的大農機,會種地變“慧”種地。農業農村部實施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建成614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推動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農業機械化正在從主要作物耕種收環節向植保、秸稈處理、烘干等全程延伸,由種植業加速向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拓展。

  近年來,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據化取得明顯進展。一個支架,一部手機,讓果農當上了網絡帶貨主播;一個大棚,一部手機,讓菜農動動手指就能遠程操控。截至2020年底,12316信息進村入戶服務已覆蓋所有省份,公共信息服務正在惠及更多農民。

  富民鄉村產業加快發展——

  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各地順應產業規律,立足當地特色,延長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實現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農村產業融合漸成趨勢。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和孚鎮漾東村,浙江省首個鱖魚飼料化“跑道養殖”基地落戶于此。養殖槽兩頭裝有攔魚柵和增氧裝置,魚類的排泄物被不斷推送到魚塘集污區。養殖戶吳華東說,“跑道養殖”的鱖魚比傳統養殖的每斤貴6元到7元,畝均收益是原來的2倍至3倍。近年來,和孚鎮建立了物聯網智慧漁業體系,構建了從苗種繁育到農旅結合的漁業全產業鏈。截至目前,全國累計創建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228個、農業產業強鎮811個,把更多的增值收益留給農民。

  農村創新創業成為熱潮。到農村去,既放飛夢想、成就自我,又帶動鄉親、造福一方。廣闊天地大有作為,返鄉農民工、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科研人員就在其中。2020年,返鄉入鄉創新創業人員達1010萬人,在鄉創新創業人員3000多萬人。各地實施農村創新創業帶頭人培育行動,為完善農業供應鏈提供了新動能。

  農產品加工業加快向優勢區布局。截至2020年底,全國已建成超過17萬座農產品初加工設施,馬鈴薯、水果、蔬菜產后損失率從15%降低至6%以下,加工轉化率從2015年的65%提高到2020年的68%。農產品貯藏保鮮和產后處理能力明顯提高,擇期錯季銷售能力增強,農產品出村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正得到解決。

  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變期,中國農業亦處于千年未有之變局的關鍵機遇期,我們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新征程中譜寫農業農村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王炬鵬)

【走進鄉村看小康】農業基礎穩 小康根基實

2021-07-10 04:35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愉拍自拍美利坚 | 亚洲欧美中日韩中文字幕 |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高清v | 中文字幕亚洲男人的天堂网络 | 色五月激情五月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