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關系變化了,……賣地是地主,買地是農民,不賣地的地主很少!喾吹,農民大量買地!边@番話,真實反映了減租減息政策的成效。
抗戰時期,我們黨的土地政策由沒收地主土地轉變為實行減租減息政策。它是我們黨抗戰時期處理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兼顧農民和地主兩方面利益,有利于團結大多數地主抗日,把發展統一戰線和解決農民問題很好地結合起來。
減租減息政策是1937年8月“洛川會議”時正式確定下來的。但直到1941年底,有的地區并未認真執行,未能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群眾積極性,對抗日根據地鞏固極為不利。
1942年1月28日和2月6日,中共中央先后發布了《關于抗日根據地土地政策的決定》和《關于如何執行土地政策決定的指示》,對減租減息政策及執行辦法作了明確規定。主要內容包括:(一)減租減息政策的目的是扶助農民,……保證農民的政治經濟權利,借以改善農民的生活,提高農民抗日和生產的積極性。(二)現階段土地政策是減輕封建剝削,而不是消滅封建剝削,因此實行減租減息后,又須實行交租交息,……以聯合地主階級一致抗日。(三)承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中國現時比較進步的生產方式,對于富農則削弱其封建部分,鼓勵其資本主義部分的發展。文件還指出,實行減租減息,必須放手發動和組織群眾。
在中央政策指導下,各抗日根據地普遍掀起了減租減息的高潮,各階級的土地占有關系和經濟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地主戶數和占有土地比例有所減少;貧雇農戶數有所減少,占有土地數量有所增加;中農戶數和所占土地比例有顯著增長。同時,地租率明顯下降,地租中超經濟的額外剝削和高利貸剝削消除了。佃戶的收入增加,生產積極性提高,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減租減息政策,適當地調節了根據地內的生產關系和階級關系,對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和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出品人:鄭慶東
監制:張曙紅
總策劃:陳發寶 呂立勤
統籌:陳發寶 李劼
執行策劃:童云斐 陳蓉蓉 李丹丹 江藍
解說詞:陳發寶 梁劍簫 覃皓珺
(責任編輯: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