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日前,本報調研組深入云南臨滄調研,聚焦臨滄經濟社會發展特色,感受民族地區脫貧攻堅的翻天覆地變化,體驗邊疆小城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成功探索,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在邊疆的實踐。報道《阿佤新歌》刊發后,在臨滄引發強烈反響。站在新起點,臨滄如何融入全省全國發展戰略,在共建“一帶一路”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創造臨滄精彩?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日前回答了相關問題。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要求努力在建設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臨滄是如何理解和貫徹這一重要指示精神的?
楊浩東:我們深入學習總書記兩次考察云南重要講話后,感到非常振奮。“十三五”以來,我們理清了臨滄“三個階段性特征”的發展實際,理清了臨滄“兩次跨越”的現實選擇,理清了臨滄“三個定位”的使命擔當,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把對緬開放作為“十三五”的重要抓手,跨越發展的態勢開始形成并不斷向前推進。
“十三五”期間,臨滄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大躍升,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4.6%,投資增速連續五年排在全省前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全市9.4萬戶36.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綜合交通建設實現歷史性跨越,改寫了不通鐵路和高速公路的歷史;成功申報創建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邁出堅實步伐,特色資源轉化能力不斷提升;主動承擔共建“一帶一路”和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的臨滄責任,積極以“四個先行”推動對緬開放“五通”,對緬開放持續深化;深化拓展“黨的光輝照邊疆,邊疆人民心向黨”實踐活動,展現了“北京邊疆緊相連、領袖人民心連心”的生動局面。
今年5月召開的省委、省政府臨滄現場辦公會,賦予臨滄要“努力成為鄉村振興示范區、興邊富民示范區、國家可持續發展示范區”的發展定位。這是云南創造性貫徹落實總書記考察云南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抓手和“臨滄方案”。我們將按照新方位新坐標新使命,以更大的決心和魄力,拿出超常規發展的舉措,全力以赴把“三個示范區”建設好,干出一個更加輝煌的“十四五”,徹底改變臨滄,創造一個新的臨滄。
記者:在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就后,臨滄在云南較早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探索。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有何抓手?
楊浩東:臨滄深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在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之際,抓緊出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政策,以人的清單、物的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四張清單”開啟了鄉村振興的“臨滄實踐”,“萬名干部規劃家鄉行動”扎實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全面實施,鄉村旅游穩步啟動,沿邊小康村建設成效明顯。組織市內2.64萬名臨滄籍公職人員回到農村,對城市、鄉(鎮)集鎮規劃建設范圍以外的6511個自然村進行全覆蓋規劃,編制形成了一個個有特色、有溫度、有感情、可實施的規劃。
如果沒有產業作支撐,一切都是空話。臨滄一年四季都能產出豐富多樣的農產品,是發展特色農業的風水寶地,目前已建成2200多萬畝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化基地,形成了“糖、茶、果、蔬、畜”五大優勢產業。茶園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一,甘蔗種植面積和產糖量居全省第一、全國第六,核桃種植面積居全省第二,臨滄還是世界最大的澳洲堅果種植基地。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臨滄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
打造世界一流“三張牌”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突破口,也是塑造臨滄在新發展格局中新優勢的關鍵。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走深、走精、走長”的要求,大干產業這個核心,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生產基地,打造瀾滄江中下游“風光水儲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開發基地,加快發展旅游產業,真正把臨滄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清潔能源資源、民族文化資源和區位優勢轉化為加快發展的關鍵支撐。
記者:伴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臨滄由末梢變前沿,邊疆不再是“邊疆”。臨滄如何用好得天獨厚的區位條件打造好興邊富民示范區,在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中有所作為?
楊浩東:臨滄有3個縣與緬甸接壤,有3個國家級口岸,經臨滄清水河口岸出境,是中國直通印度洋最便捷的陸上通道,區位優勢無可替代。只有堅定不移大干“輻射中心”“三個示范區”建設,打通云南—緬甸—環印度洋地區海公鐵聯運物流大通道,臨滄的區位優勢將真正變為開放優勢。我們將集中所有資源和力量,抓實軟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海公鐵聯運項目,爭取早日打通云南—緬甸—環印度洋地區海公鐵聯運物流大通道,為“一帶一路”建設和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貢獻。
邊境興則邊疆穩,邊民富則邊防固。我們將全力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不斷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治基礎;加快打造以孟定為龍頭的沿邊城市帶,把孟定打造成為沿邊對外開放的新平臺。按照“基礎牢、產業興、環境美、生活好、邊疆穩、黨建強”的要求,加快推進邊境小康村建設;千方百計提升強邊固防能力,強化五級書記抓邊防意識,全力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
記者:作為國務院批復的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臨滄肩負著為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樣板的重任。臨滄如何用好這一“金字招牌”?
楊浩東:2019年5月,國務院批復臨滄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這既是國家賦予臨滄的“金字招牌”,也是沉甸甸的歷史重任。我們以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聚焦“邊疆多民族欠發達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主題,全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行動、綠色產業推進行動、邊境經濟開放合作行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產業提升行動、民族文化傳承與開發行動“五大行動”,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快發展旅游產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努力推動臨滄實現綠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我們將牢牢抓住“創新”這條主線,突出開放共享、綠色經濟、協同發展、創新發展等領域的創新試驗,推進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全面提高特色資源轉化能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努力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有效模式,為國際社會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經驗。
感謝經濟日報對臨滄的支持和報道,希望經濟日報繼續關注臨滄,助力臨滄更好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斌)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