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萬祥 馬春陽
全國人大代表高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21年要抓好的第一項重點任務,就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其中明確,要充分發揮國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制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認為,這些要求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一脈相承,是貫穿“十四五”時期的一項艱巨任務。
高嶺代表說,貫徹落實中央部署要求,要更好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從國家層面完善創新體系,有利于把各方面創新力量和資源整合起來,把科技創新做大做強,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努力向創新型國家前列邁進,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高嶺代表表示,應從統籌性、整體性、系統性、多樣性等四個方面看待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在重大科技創新中的體現。特別是要從國家層面將各方面的科技創新力量進行統籌、合理安排,避免同質化競爭,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出發,從整體上解決與科技創新相關聯的體制機制問題,進行精準合理規劃,形成各部門各地方協同支持創新的合力,從而促進國家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陳宗: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今年要抓好的八項重點任務中,把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放在第一位,其中提到要完善激勵機制和科技評價機制,落實好攻關任務“揭榜掛帥”等機制。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英視睿達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陳宗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前所未有。面對新的國際競爭形勢,我們必須加強自主創新,實現自我突圍。
如何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力量?陳宗委員認為,首先必須突出應用導向。當前,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是最迫切的需求。“揭榜掛帥”被一再強調,應充分激發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鼓勵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創新。
其次,必須完善激勵機制。要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管理行政化方式,大膽嘗試人才培養、管理和評價機制創新,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的“弊病”。
同時,必須做好成果轉化。在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實踐中,應該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讓發明創造變成新產品。
此外,必須加大國際交流。應鼓勵各種形式的國際創新合作,更好地吸納、用好全球高端科技人才和科創資源。
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瑾 李 苑
全國人大代表黃茂興: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全國人大代表、福建師范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黃茂興向經濟日報記者表示,這是十分正確和科學的戰略安排。
黃茂興代表認為,近年來,全球多邊自由貿易投資體系遭到破壞,全球價值鏈分工的基礎受到挑戰,全球供應鏈受到沖擊,特別是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產業鏈安全帶來一定風險。在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黃茂興代表建議,要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機遇,以科技自立自強為基本立足點,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我國產業核心發展能力和水平,夯實我國實體經濟的根基。同時,通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優勢重塑,發展柔性制造、個性化定制等新興制造模式。此外,充分利用我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產業配套體系的優勢,著力補鏈、固鏈、強鏈、延鏈,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全國政協委員趙繼:
“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對于推動我國產業基礎高級化、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保證國民經濟體系安全,意義重大。”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教授、遼寧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趙繼表示。
趙繼委員指出,我國制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但同世界工業強國相比,我國產業基礎還不夠牢、地基還不夠穩,特別是在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方面,部分領域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
趙繼委員建議,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應加強產業結構和體系基礎支撐。通過查找“四基”問題的重點、難點、痛點,調動各方力量,構筑有利于產業基礎能力盡快提升的產業生態體系,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加大產業覆蓋度等。同時,應加強資源和能力基礎支撐。包括著力培養“專精特新”企業,讓他們在攻克產業基礎“卡脖子”問題和補短板中發揮積極引領作用;著力培育具有專長、能夠生產某些關鍵設備和先進材料的中小企業。
此外,還應加強技術和設施基礎、制度和標準基礎、政策和財政基礎方面的支撐。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杜秀萍 柳 潔 李華林
全國人大代表閻志: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閻志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嚴重沖擊,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閻志代表認為,強大國內市場基礎在“大”、關鍵在“強”,不僅要有龐大的市場規模,而且要有良好的成長性和創新性,更重要的是要形成供求相互促進、創新驅動強勁、軟硬件環境完善、產業鏈和供應鏈運轉暢通、與全球市場高效聯通的內需市場,從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強韌的市場基礎和安全運行的可靠保障。
對于如何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閻志代表建議,應以建設好區域樞紐市場,形成商品和市場要素順暢循環通道作為重要突破口。應引導和鼓勵建設高效優質的市場交易設施。鼓勵交易中心、倉儲、港口、物流中心、交通綜合體等市場物流基礎設施投資,在土地、融資、稅收等方面給予優惠和支持,拓展線上線下融合交易、發展多種貿易形式。
閻志代表還建議,對中小實體商業主體在信貸、稅收、社保等各方面給予支持,通過減稅降費、加速“證照分離”改革、優化營商環境、扶持線上轉型等一系列措施,激發市場毛細血管活力,進一步暢通市場微循環。
全國政協委員鐘茂初: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做好我國經濟工作、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既要千方百計釋放消費需求,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也要增強投資增長后勁,繼續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鐘茂初表示,投資一頭連著需求、一頭連著供給,有效投資能拉動經濟增長,使市場潛力轉化為內需增長,對于穩定經濟運行、激發內生動力和促進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投資需求潛力巨大,但投資后勁仍顯不足,內生機制尚未形成,實體經濟領域投資和民間投資回升緩慢。
鐘茂初委員認為,要把擴大有效投資與推進調結構、補短板、強弱項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增強發展后勁。
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民營企業解困,是激發市場活力、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舉措。“尤其是要幫助那些技術穩步推進、市場潛力穩步發掘、發展潛力和收益率長期可信的企業獲得融資,鼓勵投資者參與其中。”鐘茂初委員表示。
“要鼓勵與國家發展戰略方向一致的投資。”鐘茂初委員說,比如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的技術改進與結構調整投資、與鄉村振興相關的產業投資等。
繼續向改革開放要動力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武亞東 馬春陽
全國人大代表尹同躍: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治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如何推進汽車產業變革、健全現代化車企制度、激發汽車產業活力,是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思考的問題。
尹同躍代表認為,企業在當前錯綜復雜的經濟環境下,擁有健全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的風險防范與內控制度,是良好公司治理能力的具體體現。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有企業普遍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把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相統一,公司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逐步增強。
尹同躍代表表示,汽車產業要始終以自主創新為根本,在發動機、汽車設計和品種開發等方面不斷努力,通過自主創新贏得市場主動權。具體來說,汽車產業應從三方面推進變革。
一是堅定實施變革,激發企業活力。汽車產業應以產品線為支撐點,打通研發、銷售、生產等全價值鏈。二是擁抱時代變革,加速“新四化”。身處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巨變之中,汽車產業應從傳統汽車向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方向轉型。三是轉變客戶理念,聚焦價值管理。汽車產業應理解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痛點,創新顧客價值,并逐步培養客戶成為企業的粉絲。
全國政協委員王濟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放寬市場準入,促進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建設統一大市場,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王濟光表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當前,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優化營商環境仍然面臨諸多難題。比如,部分涉企政策不規范,法治化保障程度還需提升,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存在等。
王濟光委員建議,應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標準,通過持續深化改革,積極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完善部門專項資金管理清單,創新涉企工作機制,理順涉企事項服務職責。
全面規范涉企政策。在檢查、清理現行涉企政策的基礎上,針對問題和差距及時加以修訂和完善。
加強企業法治保障。在知識產權保護、商事案件和企業破產、關閉、注銷過程中,簡化和優化處置程序,提高結案效率。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加快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健全政策性與商業性相互補充的信用擔保體系。拓展銀行抵押、質押范圍,積極創新金融產品,為中小企業提供中長期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