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邁好第一步、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意義重大。新的一年工業經濟發展態勢如何?產業鏈供應鏈怎樣補短板鍛長板?如何激發市場主體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活力?記者就相關話題采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
記者:工信部將有哪些具體舉措,確保“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工業經濟“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
肖亞慶:綜合分析2021年我國工業發展形勢,既有許多機遇和有利條件,也面臨不少困難和風險挑戰,總體來看是機遇大于挑戰,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著眼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全局,把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增強重點產業和關鍵環節自主可控能力,確保“十四五”開好局。
一是科學制定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十四五”系列規劃,突出抓好制造業總體發展規劃,以及重點領域、重點行業規劃,力爭早發布、早實施。
二是聚焦制造業重點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強化創新驅動,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著力穩定和優化產業鏈供應鏈。
三是統籌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工業大數據發展等重點工程和行動計劃,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進而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四是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實施消費品“三品”戰略,支持超高清視頻、新型顯示、冰雪裝備等研發和應用升級,啟動新一輪汽車下鄉活動,擴大信息消費和智能家電、智能終端等新型消費,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
五是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狠抓惠企政策落實,加強政策實施效果跟蹤評估,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水平。
記者: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現狀如何?在工業基礎上存在哪些短板,怎樣補短板鍛長板?
肖亞慶: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擁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產業規模和配套優勢明顯,產業鏈供應鏈有較強韌性,但仍存在基礎不牢、水平不高的問題,一些基礎產品和技術對外依存度高、關鍵環節存在“卡脖子”風險,高端通用芯片、機器人高精度減速器等高端產品供給不足。這些是建設制造強國必須要啃下來的“硬骨頭”。
下一步,工信部將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補短板。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聚焦產業薄弱環節,開展關鍵基礎技術和產品的工程化攻關。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支持企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布局建設一批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加大產業共性技術供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二是鍛長板。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打造新興產業鏈,聚焦產業優勢領域深耕細作,培育打造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三是強企業。落實好各項惠企穩企政策,推動優化市場環境,支持大企業做強做優,培育一批具有生態主導力的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中小企業提升專業化能力,形成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讓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加活力。面對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的諸多不確定性,2021年工信部將采取哪些具體舉措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
肖亞慶:2020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國際形勢影響,中小企業生存發展一度受到嚴重沖擊。我國果斷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好稅費和欠款“減法”、信貸和服務“加法”,全力助企紓困。比如,加大國有企業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賬款清償力度,2020年1月至11月,全國累計清償拖欠賬款1841億元。實施對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加大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等政策,惠及310多萬戶企業。在政策推動下,中小企業加快恢復發展。
2021年,工信部將圍繞“政策、環境、服務”三個領域,聚焦“融資、權益保護”兩個重點,緊盯“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和水平提升”一個目標,著力構建中小企業“321”工作體系。
具體包括,狠抓政策落實以及環境和服務優化。深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第三方評估,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一體化平臺,健全中小企業志愿服務體系,深入培育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和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
加強融資服務和權益保護。加強政銀企對接,深化產融合作,研究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業務降費獎補政策,加強對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政策引導。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防范新增拖欠。
實施中小企業專業化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力爭通過3年至5年時間,遴選公告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十萬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帶動孵化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實施企業管理創新提升專項行動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推動龍頭企業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合作,加快形成創新協同、產能共享、供應鏈互通的融通創新產業生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