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至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舉行。與會嘉賓圍繞“國際合作中的中國貢獻”“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水平”“跨國公司在華新機遇”等話題展開了探討。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英國劍橋大學政治和國際研究系前高級研究員馬丁·雅克表示,對國際社會而言,未來幾年的挑戰非常艱巨且復雜,要想成功應對這些挑戰,需要中國和其他國家攜手前行,開展合作。
“中國正在從疫情影響中走出,經濟已經快速反彈。中國政府制定了新的五年規劃,推動著一場高科技、數字化變革。同時,中國沒有忘記消除貧困。我們看到了一個銳意創新、勤奮拼搏且始終尊重其他國家的中國。感謝中國為全球和平、繁榮、合作共贏所作的努力。”保加利亞前總統羅森·普列夫內利埃夫說。
“新基建”和智能制造是未來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與會嘉賓認為,開放的經濟對于釋放“新基建”潛力至關重要。要促進“新基建”和智能制造更好發揮作用,需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優質的“軟基建”,同時也要注重對人力資本的投入。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新基建”和智能制造要發揮對經濟的推動作用,需要很多“軟基建”,包括制度、法律、標準等。好的市場環境、創新環境和法治環境能幫助“新基建”和智能制造蓬勃發展。
在博世汽車電子事業部中國區總裁喬治?安德睿看來,智能制造要實現良好的投資回報,要注重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提升勞動力的技能水平。“在推動智能制造發展過程中,要把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不斷加強對人才的投資和培養力度,將幫助企業獲得可持續的投資回報。”喬治?安德睿說。
近年來,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力度。與會外企負責人表示,在華外企因此受益良多,將繼續加強在中國的投資力度。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銘倫表示,《外商投資法》加強了對外企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確保太古等外資企業擁有更公平的競爭舞臺和更優質的營商環境。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也在不斷縮減,讓外企可以參與到更多行業中。 “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正大力實施區域一體化戰略。中國還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技創新,這都有助于提升中國市場對跨國公司的吸引力。我們除了在中國市場拓展現有業務,也在尋找新的機會,投資在中國市場具有巨大增長潛力的行業。”
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表示,近幾年,中國的新藥審評審批明顯加速,新藥審評審批制度與國際進一步接軌。一系列利好讓跨國藥企能夠第一時間把創新藥帶到中國,也讓外企在中國的本土創新成果能夠走向世界。
“我們對中國市場的未來充滿信心。羅氏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堅定不移,甚至在疫情期間就確定了‘中國2030目標’,決定加大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將在中國建成獨立的研發中心。”周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