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義務教育輟學現象已動態消除,貧困縣鄉村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空白點’全面補上,87.36萬戶農村危房全部改造。通過建設供水工程以及安裝水窖水凈化設備,總體上歷史性地消除了農村飲水不安全現象。著力補上產業薄弱的最大短板,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逐步從‘星星之火’變成‘燎原之勢’,超過一半的貧困群眾通過產業扶貧實現了脫貧……”11月10日上午, 國務院新聞辦在蘭州舉行甘肅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甘肅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如是說。
近年來,甘肅不斷深化脫貧攻堅,在狠抓落實上下功夫,戮力同心,堅決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力爭交出圓滿答卷。
合力攻堅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
甘肅因歷史、自然、地理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貧困人口規模大,貧困程度深, 致貧因素復雜。2012年,全省有貧困人口596萬,占全省農村人口的近40%,86個縣中有58個被國家納入集中連片的特困地區。
唐仁健在發布會上說,近年來,甘肅切實擔負起脫貧攻堅的歷史責任,集中主要精力抓脫貧,堅持從省級做起,五級書記一起抓,政府部門齊參與,社會各界同努力,著力夯實了精準幫扶、產業扶貧、各方責任、基層隊伍和工作作風五個方面的基礎,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點、條塊結合、省級領導統籌的責任體系。進入決戰決勝階段之后,甘肅牢固樹立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攻堅導向,扎實地開展掛牌督戰,8名省級領導督戰剩余的8個貧困縣,兩名主要領導分別督戰脫貧攻堅難度最大的東鄉縣和宕昌縣,省級分管領導牽頭督戰重點領域,市州主要領導督戰貧困發生率超過10%的104個貧困村,縣市區主要領導督戰到戶、包抓剩余貧困人口,上下齊心、一鼓作氣奪取脫貧攻堅勝利。
2013年以來,全省累計減貧550萬人,75個貧困縣中有67個已經摘帽,7262個貧困村中已經有6867個退出了貧困序列。“兩不愁 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拓展了農民群眾,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增加收入的渠道。
過去3年,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分別達到10.2%、10.3%、11.8%,都明顯高于農村居民的普遍增速,農村居民的收入增速又明顯地高于城鎮居民的收入增長。到今年年底,甘肅將同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六大產業 讓貧困群眾自立自強
“產業發展難、就業務工難,是脫貧攻堅當中最具技術含量、最難做、也必須做好的事情。”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讓脫貧人群在經濟上自立自強,說到底是一個增收的問題。
甘肅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明確六年的任務要三年干,三步并作兩步跑。確立了牛、羊、菜、果、薯、藥這六個扶貧主導產業,拉開架勢構建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范四大體系為主體的產業體系。不少地區已探索形成了“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念羊經,發羊財”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同時,甘肅大力實施補政策,把產業扶貧資金同“一戶一策、農民意愿、真種真養、見錢見物、獎勤罰懶”掛鉤,采取達標獎補,以獎代補、以物代補等方式引導農戶多種多養,發展壯大增收產業。
“我們現在培育存欄30萬頭以上的肉牛產業大縣有4個,百萬肉羊大縣9個,播種面積超過30萬畝的蔬菜產業大縣5個,30萬畝蘋果大縣8個,百萬畝馬鈴薯大縣2個,播種面積超過30萬畝的中藥材大縣4個…… ”唐仁健介紹說,為了讓產業強起來,甘肅整合集中扶貧專項資金等155億,往農戶地里圈里投入生產,同時對合作社和各類農產品加龍頭企業還發放各種貸款,通過投入,構建起了產業體系。
近兩年來,甘肅新組建龍頭企業752家,合作社新組建2713個,實現了龍頭企業對貧困縣、合作社對貧困村的全覆蓋。村民們告別了“單打獨斗”,實現了“抱團發展”。
搬進新家 務好“鐵桿莊稼”
“這些搬遷群眾不僅順利搬遷了,也基本穩住了,正在向逐步致富努力。”孫偉介紹說,甘肅“十三五”期間計劃易地扶貧搬遷的49.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現在已經全部搬進了新居,并基本實現了產業扶持全覆蓋和有勞動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個人在務工就業。而且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學、看病就醫、住房和飲水安全等“兩不愁 三保障”的問題一次性地解決。
勞務是倒不了的“鐵桿莊稼”。甘肅通過強化培訓輸轉一體化、鼓勵有意愿的勞動力外出務工、鼓勵企業和工程建設項目吸納貧困勞動力、與東部及有關省份開展點對點的勞務輸轉、建設扶貧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鼓勵初中畢業生和高中畢業生和其他青壯年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等多種方式,形成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勞務工作新體系、構建了外出務工與就近就業相統籌、靈活輸轉和定向輸轉相結合、援企穩崗和工業安置相補充的務工就業新格局。
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超過257萬人。從2013年算起,全省共輸轉貧困勞動力647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超過1100億元。過去的兩年,全省依靠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加勞務的脫貧人口達到131.45萬人,占到脫貧總人口的76.8%。(經濟日報記者 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