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3日訊 (記者常理 吉蕾蕾)13日上午,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防汛抗旱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有關情況。會上,應急管理部副部長鄭國光指出,當前,我國防汛抗洪取得階段性成效,入汛以來,全國洪澇災害受災人口、死亡失蹤人數、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與近5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了9%、51%、70%和13%。
鄭國光介紹,當前我國汛情、災情主要特點有4個方面:一是降水總量多、局部強度大。6月份以來,降水分布極不均勻,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列1961年以來第一位。二是超警河流多,長江、太湖汛情重。6月份以來,全國有433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當前汛情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三是山洪地質災害多,轉移避險難度大。西南等地發生多起山洪地質災害,部分省區中小水庫、中小河流堤防發生險情。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緊急轉移224.6萬人次。四是洪澇受災省份多,部分地區損失重。全國有27個省區市3873萬人次受災,造成人員死亡、失蹤141人,倒塌房屋2.9萬間。
國家防總辦公室和應急管理部組織水利、自然資源、氣象、應急等部門和有關省份開展雨情、水情、汛情滾動會商和調度研判,有針對性地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和救援救災工作,國家防總、國家減災委先后14次啟動應急響應,共派出25個工作組,商財政部共下達11.55億元中央救災補助資金。
鄭國光說,按照國家防總職責分工,水利部聚焦超標洪水、水庫失事、山洪災害三大風險組織分析研判,科學調度水工程,共攔蓄洪水532億立方米;自然資源部強化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落實群測群防各項措施,成功避讓地質災害128起,應急避險5055人;中國氣象局嚴密監測各種災害性天氣過程,每天滾動會商天氣。6月以來,中國氣象臺連續40天發布暴雨預警。
應急管理部完善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應急救援的綜合優勢,強化重點區域救援力量前置布防,充分發揮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在防汛抗洪搶險救援方面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作用,先后出動了4.7萬人次,營救和疏散轉移遇險群眾7.6萬人。
7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2020年至2022年重點推進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以促進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水利部副部長葉建春介紹,150項重大水利工程主要包括防洪減災、水資源優化配置、灌溉節水和供水、水生態保護修復、智慧水利等5大類,總投資1.29萬億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表示,150項重大水利工程實施之后,預計可以新增防洪庫容約90億立方米,治理河道長度大約是2950公里,新增灌溉面積大約是2800萬畝,增加年供水能力約420億立方米。能夠帶動直接和間接投資6.6萬億元,年均新增就業崗位80萬個。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