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繁花似錦,記者驅車來到甘肅靈臺縣朝那鎮采訪,徜徉各鄉村,柏油路、水泥路通村達戶,阡陌縱橫;產業基地、扶貧車間,脫貧群眾干勁十足……一幅幅產業興旺、百姓幸福的新農村畫卷,見證著朝那干群勠力同心戰貧困,結出累累碩果。
就近務工,顧家掙錢兩不誤
“今年由于疫情影響沒出去打工,政府幫助我在綠源紅牛繁育公司務工,不但掙了錢,還能照顧上家里,同時在這我也學了很多技術活。”在朝那鎮綠源紅牛繁育公司務工的貧困戶潘小紅樂呵呵地說。
當地村民在朝那鎮綠源紅牛養殖場就近務工。景潔攝
在朝那鎮,像潘小紅這樣就近就便務工的貧困群眾還有很多。在該鎮悅己者服飾加工扶貧車間內,記者看到,三十幾臺擺放整齊的縫紉機正在“嗒嗒嗒”不停運轉,女工們飛針走線,一片忙碌的景象,一件件服裝通過她們嫻熟的技術生產出來。
“車間投產之初便吸納了30多名工人,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有10人,殘疾勞動力7人。”該扶貧車間創辦人鄭雙燕告訴記者,現在不僅她自己實現了創業夢,也帶動了附近村民就近就地就業,車間目前通過“互聯網+”網上訂單對接,注冊淘寶、京東店鋪等營銷模式,光上個月就接到蘭州、西安、平涼等周邊城市一些工廠、學校、礦區的訂單5000多件,面對周圍人的點贊,她把這一切都歸功于黨的好政策。
朝那鎮悅己者服飾加工扶貧車間內女工在縫制訂單衣服。景潔攝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朝那鎮堅持把勞動力就地就近輸轉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加快全面小康的重要舉措。據了解,今年累計輸轉勞動力3473人,其中貧困勞動力1469人。點對點組織輸轉49人,就近就便輸轉532人,其中就業實訓基地、扶貧車間、企業經濟組織吸納人數232人,公益性崗位上崗人數192人。
優化環境,村莊更美麗
翻過土橋坡,穿過牌坊門,走進位于朝那鎮區西郊的三里村,記者看到,環境一下子變靚了,公路兩側的建筑垃圾和柴草堆不見了,昔日破敗的危舊房屋也消失了,路肩的荒草灘變成了綠化帶,圍欄里的花兒競相綻放,宛如一幅靜謐而又多姿的水彩畫。
“現在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而且到我們村觀光旅游的人也多了起來。”說起村里的變化,三里村村民崔素文連連稱贊。
朝那鎮三里村幽美的生態環境。景潔攝
據悉,三里村作為世界針灸醫學鼻祖皇甫謐的出生地,這里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明顯,也是鄉村旅游的好去處。近年來,朝那鎮積極抓住鄉村振興機遇,堅持科學規劃皇甫灣景區布局,加快設施配套完善,突出增收產業發展,景區觀感度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朝那鎮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域無垃圾治理“百日攻堅”行動作為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通過廣泛宣傳引導,抓點示范帶動,努力刷新農村“顏值”,消除視覺貧困。”朝那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龐彥聰介紹說,鎮上從群眾最關注的地方抓起,從最薄弱的環節入手,全面排查治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規范垃圾收集清運,扎實推進廢舊宅基地拆除復墾、“廁所革命”、村莊綠化美化等工作,積極為農村環境治理長效化探索新路子。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鎮共拆除危廢建筑105處,復墾面積46畝,建成固定垃圾收集倉125個,完成衛生改廁723戶,行政村改廁12處,新建鄉村旅游公廁1處,栽植行道樹13公里,完成三荒造林綠化1570畝,栽植綠化苗木26.3萬株,整理村莊綠化景觀帶12處,完成種花種草9000平方米。
富民產業,帶來好收益
“今年光賣蜂蜜就收入了2萬多元,最近我又新增加了10箱蜜蜂,并且每箱還享受了200元的政府專項資金補助。”朝那鎮街子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史明孝笑著向記者算自己的收入賬。雖然已經年過六旬,但史明孝干起活來依然很精神,現在除了要精心打理養殖的38箱土蜂,他還飼養了四頭牛,日子過得很是紅火。
朝那鎮街子村史明孝查看養殖的蜜蜂。景潔攝
但是幾年前,他家里還是另外一番光景,因為要在家照顧生病的妻子,加上兒子讀書,家里經濟入不敷出,生活很是艱難。
但他不灰心,不泄氣,在鎮村干部的幫助下,他開始規模養殖土蜜蜂還有肉牛,為了提高養殖技術,農閑時間常到鎮上的肉牛養殖場學習喂牛手藝,并且經常和養蜂大戶探討學習土蜂養殖知識。
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現在史明孝不僅脫貧摘帽,而且成了村里的養殖“手藝人”。他的土蜂蜜因為品質好,口感佳,除了在本地銷售外,還通過網絡平臺遠銷西安、蘭州等地。
在談起他的致富之道時,史明孝說:“一人富了不算富,鄉親們都富了那才叫富。我能致富,得感謝黨的富民政策,現在有很多村民也想養蜂,既然大家相信我,我就應該幫助他們一起致富。”在他的帶動下,街子村的另一家貧困戶史林通也開始養殖蜜蜂,并且獲得較好的收益。
史明孝的事例,正是朝那鎮發展五小產業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朝那鎮搶抓政策機遇,大力發展牛果等主導產業,同時按照“項目到戶、扶持到人、一村多樣、一戶一項目”的發展要求,積極支持有意愿的貧困戶發展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等“短平快”增收小產業。今年共投入扶持資金43.78萬元,扶持280戶建檔立卡戶發展“五小”產業,助推貧困戶戶均增收2130元以上,進一步夯實了脫貧攻堅后勁。
基礎設施建設,讓群眾更便利
要想富,先修路。農村公路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紐帶和基礎,是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從腳下就能直接感受到的實惠。
馬寨村地處朝那鎮北部,距鎮區5公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特別是村道路,坡陡彎急,坑洼狹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當地群眾出行難的真實寫照,群眾發展生產、生活出行十分不便,嚴重制約了全村經濟發展和順利脫貧摘帽。
朝那鎮開展村上道路項目建設。景潔攝
為了徹底解決這一實際困難,幫助群眾解決“行路難”問題,朝那鎮積極爭資立項,依托縣上通暢工程項目,組織實施了道路通暢工程數十公里,對原有路面進行了拓寬整修,夯實了路基,硬化了路面,并統一整修了路肩水溝,栽植了行道樹。
現在,寬敞平整的硬化路修好了,群眾出行得到了極大的方便,村里的產業也多了起來,群眾脫貧致富有了更足的勁頭。
據統計,近年來,朝那鎮先后投資4100萬元,累計鋪油改造道路3條10.4公里,實施通暢工程10條31.317公里,硬化道路29條30.5公里、砂化道路13條16.6公里。實施危房改造219戶279.5706萬元,全鎮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住宅和基礎設施等建設任務現已全部完成,搬遷群眾全部入住,極大程度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真正實現了修好一條路帶動一方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目的。(經濟日報記者李琛奇 通訊員 景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