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采集咽拭子標本,是核酸檢測的關鍵一步,對采樣員而言也是最危險的時刻:病毒隨病人張口呼出,采樣員面臨極高風險。截至3月10日,武漢市第七醫院發熱門診采集咽拭子標本7000份。“抗疫”近50天,7000份標本的背后,凝結著采樣員們的拼搏與汗水。
3月8日下午,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感染科護士長助理肖艷玲正在武漢市第七醫院發熱門診采樣室督導工作。1月22日是武漢市第七醫院成為發熱病人定點醫院并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的第一天,從這一天開始,肖艷玲就在這里支援發熱門診護理管理工作,帶領7名核酸采樣員組成門診核酸采樣主力軍。
開診初期,武漢第七醫院日門診量超過1300人次。肖艷玲說:“我們要花大量精力維持就診秩序,安撫病人情緒。由于人手嚴重不足,我們常常加班加點,加之穿著防護服又出汗又憋氣,心理承受著巨大壓力。但為了救助更多病人,大家都堅持著。最多的一天,我們采集了800多份咽拭子標本。”
核酸采集時會產生氣溶膠,屬于高危工作環境,保障人員安全極為重要。肖艷玲告訴記者,中南醫院醫療隊進駐之初,為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建立了單獨的核酸咽拭子采集室,逐漸理順標本采集流程,減少門診患者聚集。
“我們要求全力做好采樣員防護,對采集室地面和物品也要進行擦拭消毒。”肖艷玲介紹,目前,采樣組成員零感染,采集室經數次環境監測也都是陰性。
“咽拭子采樣需要深入咽部,難免會引發患者惡心和咳嗽反射。有些人配合得好,幾秒就能完成,有些人會出現惡心嘔吐,要做三四次才能完成。”采樣員李相林告訴記者,他們還要教患者正確的配合方法,耐心鼓勵病人完成檢測。
29歲的李相林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消化內科護士。他坦言,到采樣室支援也曾擔心風險,但看到前輩們都義無反顧,他也就鼓起了勇氣。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給一位4歲小女孩采樣。她父母帶她進來時,眼神里充滿恐懼,淚珠在眼睛里打轉。我彎下腰安慰小女孩,教她戴著口罩練習深呼吸,孩子很配合地練習了兩遍,然后才摘下口罩幫她一氣呵成完成采樣。”李相林說,“采樣前先與病人交流幾句很重要,告知相關事項并安撫情緒,有助于病人配合完成采樣,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
有些上了年紀的病人不會上網,采樣員還會幫助他們上網查詢和填報相關信息。“希望能盡己所能多做一點,讓病人的痛苦少一點。”李相林說。
3月8日下午,戴著護目鏡、外科口罩、N95口罩、防護面屏,穿著隔離衣和防護服的韓苗苗剛為一位病人做完采樣。
“在這種環境和強度下工作,時間一長,人很難受,不過我們已經適應了。”韓苗苗是中南醫院綜合科護士,也是采樣組組長。她說,“采樣操作時要近距離地面對張嘴哈氣的病人,雖然風險大,但完全可以勝任。”
韓苗苗的這份信心來源于不斷努力學習。“采樣組的小伙伴每天琢磨最多的就是如何在操作中減少病人的不適感,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準的角度保證采樣質量。大家經常交流經驗、互相學習。”韓苗苗說。
“有的病人摘下口罩后咳得很厲害,這時候我心里也是害怕的,但還是要堅持做好,咽拭子采集對病人確診至關重要,不能因為我的失誤導致結果不準。”韓苗苗說,每一次采樣,她都會盡量輕一點、快一點,瞄準角度,采深一點、多采一點。
“下班脫掉防護服的那一刻是最輕松的。我們是站在阻擊疫情最前沿陣地的人,也是為患者把好檢測第一道關口的人。”李相林說,“我們不是少數人在戰斗,而是和這么多家庭、這么多人在共同努力,我相信我們終將戰勝病魔。”(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周 琳)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