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鄉親在文昌孔廟參觀。 洪堅鵬 攝
中新網海口12月1日電 (張茜翼 洪堅鵬 凌楠)參加十六屆世界海南鄉團大會的300多位海外瓊籍鄉親,30日分赴海口、三亞、儋州、文昌、瓊海、萬寧等地“尋根”,在體味濃濃鄉情的同時,感慨“家鄉變化太大了”!
海內外鄉親在文昌孔廟參觀。 洪堅鵬 攝
當大巴車由三亞行至文瓊高速上,來自美國北加州海南同鄉會的韓中元感到“家越來越近”,便打開手機拍攝路邊綿延生長的椰子樹和檳榔樹。
“海南生態比過去好!一路上沒有看到一片裸露的黃土。”韓中元告訴記者,他上世紀90年代初移居美國舊金山后,至今只回過海南兩次。現在海南的發展發生了天翻地覆變化,甚至有些之前熟悉的路都不認得。
文昌有“文化之鄉”之稱。鄉親們參觀了文昌孔廟和文昌學校,了解家鄉崇文重教的傳統與歷史。來自文萊的“僑三代”俞浩瀚此行與母親、阿姨等8人一起回來省親。“這是我第一次回海南,想看看家鄉是怎么樣的。”
僑鄉風貌日新月異,讓瓊籍華僑華人感到欣喜。行走在沙美村全長1.8公里的濱海長廊,外是內海濕地,碧波連天,生態景觀盡收眼底,內是沙美村沿山而建的村落和特色民居,錯落有致,田園風情讓瓊海籍海外鄉親流連。
“瓊海發展越來越時尚。”日本海南同鄉會理事陳所暢詫異于海南鄉村之變。他說,沙美村結合自身情況,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融合發展,讓村民共享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實現家門口的創業就業致富夢想。
海內外鄉親參觀瓊海沙美村。 張茜翼 攝
雖然是第一次來瓊,一些年輕華裔表示“故鄉并不陌生”。“吃著家鄉菜,仿佛就是記憶中的味道。”馬來西亞“80后”瓊籍華裔林曉思是“僑四代”。她說,父母重視對孩子的中華文化教育,她小學在華校念書,參加當地海南鄉團活動,不僅在中秋、春節等節日聯誼聯歡,還有獎學獎教、敬老活動,鄉情濃郁。
“我是回來看看祖屋、看看鄉親。”73歲的印尼瓊籍華人黃美群說,印尼泗水的華人非常團結,不僅扶貧濟困互幫互助,還教育后代飲水思源、不能忘本。每年,當地瓊籍僑社都要資助5名華裔到海南的大學學習,了解自己根之所在。
老一輩瓊籍華人不忘桑梓的情誼代代傳承。當年,新加坡僑領王兆璣發動集資數十萬余元人民幣,為家鄉修路,并在其家鄉瓊海市田頭村建起小學教學大樓和宿舍。
現如今,王兆璣的兒子王其俊追隨父親的腳步,回到海南創業,在澄邁和瓊海分別開設餐飲店和烘焙店。王其俊告訴記者,他第一次回海南,是1993年參加第三屆世界海南鄉團聯誼大會,濃濃的鄉情讓他觸動,故鄉人、故鄉情便成為他的牽掛。他關注海南旅游、農業等領域,希望通過考察找到商機。
活力,是華僑華人對家鄉評價最多的詞。車輛行駛在濱海旅游公路上,萬寧的美麗風光一覽無余。興隆則憑借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歸僑帶回的異域風情,發展成為海南著名的“旅游驛站”。高雄市海南同鄉會理事長林金美將一路看到的美景都用手機記錄下來。
建設自貿區(港)的海南聚焦了華僑華人的目光。加拿大鄉親顧小英說,發展中的海南日新月異,她將大力宣傳,發動更多鄉親回瓊考察,為海南自貿區(港)建設牽線搭橋。(完)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