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胡文輝表示,2019年上半年,我國主要知識產權指標符合事業發展預期,知識產權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64.9萬件,同比下降9.4%;商標注冊申請量為343.8萬件,同比下降4.1%,出現了不多見的“雙下降”現象。但國外在華知識產權申請卻穩步增長。上半年,國外在華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7.8萬件,同比增長8.6%;國外在華商標申請量為12.7萬件,同比增長15.4%,繼續“雙上升”。
胡文輝說,數據升降背后,體現了我國推動知識產權從高數量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決心,也顯示出國際社會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信心。
“雙下降”預料之中
我國已是多年的知識產權大國,專利申請量、商標注冊量連續多年全球第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2018版報告顯示,全球4323萬件有效商標注冊中,僅中國就有1490萬件,其次才是美國,有220萬件。2017年,全球提交317萬件專利申請,中國提交的數量占比高達43.6%,且主要來自中國居民。
但是,我國卻不是知識產權強國。而且過去一段時間,為了推動數量發展,我國對商標和專利申請把關較為寬松,還出現了傍名牌、惡意囤積商標等現象。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今年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采取一系列舉措,積極推動專利商標申請高質量發展。“我們印發了《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工作指引(2019)》等政策文件,深入實施專利質量提升工程和商標審查質量提升年行動,嚴把知識產權審查授權關。”葛樹說,另外,上半年我國組織開展了嚴厲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商標囤積和惡意注冊行為;開展“藍天”專項整治行動,加強對專利服務機構的監管,依法打擊專利代理中出現的違法違規行為,積極推動知識產權領域健康可持續發展。
對“雙下降”的數據,葛樹表示這是預料之中的結果。“上半年我們的知識產權申請注冊量整體上處于高位趨穩狀態,符合我們的預期。這是我們持續優化申請結構、不斷提高創造質量的結果。”葛樹舉例說,在專利方面,上半年的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中,職務發明所占比重達到91.2%,較上年提升5.7個百分點,表明創新主體正在主動調整和規范自身的申請行為,我國知識產權申請注冊由數量增長轉為結構優化、質量提高的更高階段。
更令人欣喜的是,高科技企業正在成為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上半年,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3的企業依次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314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595件)、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1312件),代表著企業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期待見到“雙上升”
與國內申請量的“雙下降”相比,上半年,國外在華發明專利申請量和商標申請量卻實現了“雙上升”。
非本國居民知識產權申請數量是反映一個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水平與營商環境的“風向標”和“晴雨表”。葛樹認為,上半年以來,國外在華知識產權申請延續有力增長的態勢,表明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分享中國發展機遇的動力不減,充分體現了全球創新主體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和營商環境的堅定信心。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介紹,今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行動,嚴厲查處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特殊標志等侵權假冒違法行為。與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等部門聯合加強網購和進出口領域知識產權執法。
同時,系統化的保護網絡正在形成。目前,全國共批設知識產權保護中心24家,服務范圍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17個重點產業,分布在全國14個省區市。目前已有17家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
這些措施增強了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信心。今年前6個月,國外在華發明專利、商標申請量繼續保持較快增長,與今年以來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的增長態勢相協同,說明外國企業加大在華投資力度的同時,繼續加快在我國的知識產權布局。具體分國別看,日本、美國、德國位居在華發明專利申請前3位,依次分別同比增長12.6%、3.4%和6.6%。美國、日本和英國位居在華商標申請前3位,依次分別同比增長13.6%、31.4%和56.9%。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在海外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在提升。上半年,國內申請PCT國際專利2.2萬件,同比增長2.8%;中國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量2849件。截至2019年6月底,我國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有效量為3.5萬件。說明中國企業在“走出去”過程中更加看重保護知識產權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穎)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