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每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均參加部分代表團審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近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有關地方和部門負責同志、參加討論和發言的全國人大代表,報道各地各部門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舉措和成效,展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這些地方發生的新變化。從今天起,經濟日報推出“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系列綜述,敬請關注。
從2013年到2017年的5年間,每年的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團代表們共商國是。
“將上海發展放在中央對上海發展的戰略定位上、放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國發展大格局中、放在國家對長三角發展的總體部署中思考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個放在”,已成為上海做好各項工作的基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上海要始終堅持跳出上海看上海、立足全局看上海、在服務全國中發展上海。
多年來,上海以過人的勇氣和智慧,勇闖“無人區”、放飛想象力、展現大手筆,奮發有為,不負中央要求,不負人民重托,不負歷史期許,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新時代的傳奇。
上海風貌(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嚴永怡/攝)
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新作為
201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是黨中央為推進新形勢下改革開放提出的一項重大舉措。要大膽闖、大膽試、自主改,盡快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制度,加快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等方面先試出首批管用、有效的成果。
從這一年開始,連續4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都對上海自貿區建設提出明確的要求。
自2013年9月揭牌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種子”在這塊國家試驗田里不斷生長,面向太平洋、面向全球的開放型經濟建設浪潮影響全國、影響世界。成立近6年來,上海自貿區14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證照分離”改革試點第一批116項和第二批82項全面完成;截至2018年11月底,新設企業5.8萬家,新設企業數是前20年同一區域企業數量的1.6倍;上海自貿區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投資項目累計超過200個。
從“1.0版”到“2.0版”再到如今的“3.0版”,上海自貿區用踏踏實實的改革成果,認認真真書寫著答卷。
如今在上海自貿區內,“升級版”以各種方式呈現:2018版負面清單已于2018年6月30日發布。經4次修訂后,從2013版的190條減少到2018版的45條。清單外實施備案制,外商投資的辦理時間由8個工作日縮減到1個工作日,申報材料由10份減少到3份。95%以上的投資項目都是負面清單以外的,以備案方式設立。境外投資管理方面,改核準為備案管理,辦結時間從3個月至6個月縮短為3天,截至2018年11月底,累計辦結境外投資項目2326個,是上海自貿區設立前的4倍。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表示:2017年3月,經中央批準,上海自貿試驗區的3.0版方案明確98項任務,到去年底已基本完成。我們將認真學習兄弟省區市自貿試驗區的先進經驗,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持續推動制度創新,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當前,正在著力改善營商環境的上海,已經把“自貿區效應”擴大為“上海效應”。在上海自貿區改革的牽引下,整座城市都力圖以一種過人的速度、氣度、敏銳度,詮釋“再出發”的決心、勇氣和行動。
上海各個區也就營商環境優化、政府簡政放權頻出“大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熟悉一個新詞:“店小二”——把經濟管理權放到離市場最近的地方,把社會管理權放到離百姓最近的地方,同時做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店小二”,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一條,正在上海各級政府部門形成共識。
在邁向產業鏈高端過程中取得新突破
創新,是5年間習近平總書記每次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都會強調的一個詞,分量格外重。這些年,上海一步一個腳印,讓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框架初顯。
經過兩年籌備,上海張江實驗室啟動實質性建設,目前已在大科學設施群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創新合作網絡構建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這個實驗室的建設是被視為上海科創中心重中之重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關鍵一招”。在這片集上海創新之大成的沃土上,一批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集群、一項項世人矚目的原創成果正在涌現——
上海光源“數十年磨一劍”,已成為國際上性能領先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有近500家單位的2000多個研究組在此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上海科技大學超強激光光源聯合實驗室率先實現5拍瓦激光脈沖輸出并將目標鎖定為國際領先水平的10拍瓦級……
在創新的引領下,上海正在向產業鏈高端邁進。去年以來,上海成功舉辦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特斯拉、大眾純電動汽車等5個投資百億元以上和15個投資10億元以上的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高端醫療裝備、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產值增長10%左右。
“上海要聚焦智能硬件、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這些領域我們在全國、全球都是有影響力、有基礎的,要支持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全國人大代表、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表示,上海將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發展高端、智能、綠色制造和高復雜高精密高集成制造,拉“長板”補“短板”,立足新時代新需求,打造具有未來競爭力的產品。
在社會治理創新上推出新舉措
2017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特別提到,上海這樣的超大城市,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從那以后,這句話就深深地烙在上海廣大干部群眾的心頭。
以繡花般的耐心、細心,精心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正是上海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必須面對的一道城市治理新考題。
今年,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本屆政府準備用5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上海的垃圾綜合治理問題。我們將在全市范圍內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加快建設垃圾末端處置設施,讓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應勇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不少上海市民感到,上海市越來越強調城市“毛細血管”管理,比如,架空線、空調外機、盲道設置……注重改善城市“毛細血管”,是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管好城市,讓城市運行得更智能更高效。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說:“大數據的綜合運用,可以幫助政府部門更好地摸清家底、分析預測、精準決策,特別是在上海這樣的超大型城市,智能化管理涵蓋的領域正在逐步擴大,并且在發揮作用。”在上海普陀區,政府智能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初具規模,截至目前,首期打造的45個應用類型、10萬個點位已鋪設完成,覆蓋全區10個街鎮,涵蓋公安、消防等10多個專業條線,滿足消防安全、電梯運行監測等多維度需求。
上海在前進道路上得出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謀劃上海工作,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上海工作的指示要求,胸懷全局、著眼大局,堅持服從服務國家戰略,緊密結合上海實際,堅決把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貫徹始終、落到實處。
展望未來,上海市委提出,要在新的時代坐標中堅定追求卓越的發展取向,著力構筑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重點是彰顯功能優勢、增創先發優勢、打造品牌優勢、厚植人才優勢,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4個品牌,以此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更好承擔國家戰略,代表國家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吳 凱 李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