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中國節】中國春節,讓世界讀懂“家”的溫暖與深情
李雪梅
如果沒有“家”,中國大多數傳統節日都會失去靈魂。春節尤為如此。那些與“家”有關的中國故事,無不述說著溫暖與深情,觸動著國人,也感動著世界。
1月21日凌晨,在北京站,旅客在北京至南通的K4051次列車上等待發車。當日,2019年春運正式啟動。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春節,最溫暖的兩個字是“回家”
沒有什么比回家更能洗滌一年的風塵,慰勞一年的辛苦。
因此,千山萬水亦是坦途。
2019年春運全國旅客發送量預計達29.9億人次。在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新年》里,外國人就曾驚嘆:“中國春節,見證了地球上最大規模的年度人口遷移活動,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紛紛返回家鄉與家人團圓。”CNN曾稱,2016年春運期間,中國旅客平均出行距離約410公里,春運總里程達12億公里,相當于到土星度個假。
游子的深情跟回家的路一樣長,親情的分量跟往返的行李一樣重。春運期間,廈航每天運輸行李13000件左右,貨物重量達14噸。大包小包,春運的包裹里有什么?有給老人的衣服、給孩子的禮物,還有一年的滋味。春節返程,行李箱里裝什么?有米面糧油土特產,有“兒行千里母擔憂”的牽掛。
春運路上不只有游子,反向春運讓老人和孩子成為候鳥。40斤手工粉條、4只炸雞和10斤香油,這是鄭州一對老夫妻的行李。他們要去新疆兒子家過年,只買到站票,要站42個小時。六七十斤橘子、30棵橘子樹,這是成都朱大爺的行李。兒子在河南安家,今年他要去河南過年。
東西南北都是路,親人在的地方就是家。或站或坐或臥都是愛的姿態,大包小包都是沉甸甸的愛。
1月23日,“80后”快遞員程泓毅騎著電動車在呼和浩特市的街道上運送快遞。由于工作的緣故,程泓毅連續5年沒有回呼倫貝爾老家和父母一起過團圓年了。今年為了照顧家在外省的同事,程泓毅再度選擇春節值班。新華社記者 彭源 攝
春節,最深情的三個字是“我留下”
路再遠,沒有回不去的家,除非選擇留下。那些留下的人,選擇讓其他人先回家。
“今年找領導和同事換個班,請個假,爭取回家一趟。”這個春節,福州客運段廈門動車隊的90后列車長郭晶晶,又給父母開了一張空頭支票。她說:“每年春運,想家的大有人在,但每個崗位都缺一不可。”
郭晶晶是外地人,她說,除夕夜如果不上車,可能一個人煮個泡面。但如果在列車上,就會看到趕著新年鐘聲回去的旅客,以及一路拉著她嘮家常的老人,“感覺也算過了一個熱鬧的年”。
春節期間,像郭晶晶一樣值守崗位的人數不勝數,我們叫不出他們的名字,但知道他們是公安武警、維和部隊、醫務人員、環衛工人、快遞小哥……
家可以很小,一屋兩人三餐四季;家其實很大,方圓960萬公里,近14億姐妹兄弟。“小家”需要“大家”拱衛,現實的美好生活需要一起創造。那些留守崗位的陌生人背后都站著一個家庭,他們正以家國情懷愛著“大家”。
春節,更溫暖深情的四個字是“天下一家”
切不斷的是血脈親情,掙不脫的是共同命運。
距離過年還有一個多月時,在加拿大多倫多工作的程序員魏婭就前往當地的華人超市,為豬年準備“福”字、對聯、紅燈籠。在她看來,春節承載著華僑華人一份深深的思鄉情,“一定要熱熱鬧鬧、喜喜慶慶、紅紅火火地過”。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國春節承載著無數游子對親人的思念,對祖國母親的眷戀。春節臨近,新華網收到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華人華僑、海外游子對祖國母親最深情的祝福,海外華人商會,華僑團體,海外大學聯誼團體,中國維和部隊,中國醫療援外人員,中國各級駐外機構……用微視頻向祖國人民發回最真心的祝福,最溫暖的問候。他們讓世界看到了中國人對“家”無限眷戀,對祖國的赤子深情,看到了中國人的凝聚力和團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國春節也越來越燃動世界。春節前夕,新華網也收到眾多世界各國政要和名人對中國最誠摯的祝福。世界各地都燃動著中國春節元素。聯合國發行中國農歷豬年郵票版張;澳大利亞知名巧克力制造商推出小豬造型的巧克力;越南推出了“好運水果”,顧客可以在芒果、木瓜和柚子等水果上刻上字母,祝愿新的一年繁榮昌盛、幸福安康……
“這些年,西方社會對春節這一中國傳統節日越來越重視。”悉尼上海商會會長、澳中商業峰會執行主席卞軍說,“舞獅、燈會、文藝演出……從年初一到十五,各個社區、各個地方政府都將舉行豐富多彩的春節慶祝活動。”
“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春節讓世界認識中國,春節讓中國影響世界。在各國命運與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當全球化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當對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的祈愿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呼聲,中國春節也原來越成為承載人類美好情感的符號,成為對“一家親”的共同企盼,對和平發展的共同追求。中國春節,讓世界讀懂我們對“家”的溫暖與深情。
(來源:新華社、新華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中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