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經濟日報鐘經文:開放,擁抱世界實現互利共贏

2018年12月17日 11:24   來源:經濟日報微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全面開放的經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全面開放的發展道路。自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歷史新時期,改革與開放的雙引擎驅動著“中國號”巨輪駛入世界大潮流,中國經濟的命運與世界經濟的命運開始前所未有地相融并存、息息相關。這一非凡歷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整個世界。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以對外開放為基本國策,既堅定不移地打開國門,吸收一切人類社會的優秀文明成果,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有效抵御各種國際政治風險和經濟沖擊,成功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再到經濟全球化的“最大旗手”,從局部試點到全面建立開放型經濟體系的歷史性轉折。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中國堅定遵守和維護世貿組織規則,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和重要貢獻者;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其他國家和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開放中國的不變底色!

  堅持打開國門:大膽嘗試 自信前行 

  對外開放,在銳意改革、敢闖敢試、勇于突破中拉開了大幕。興辦經濟特區,是黨中央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1979年,鄧小平同志在聽取廣東省委關于試辦出口加工區匯報后指出:“還是叫特區好……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同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決定試辦經濟特區。

  實行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打破計劃經濟體制堅冰、打開吸引外資的局面,相繼建立的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經濟特區成為對外開放的重要“試驗田”和重要“窗口”;1984年,首批沿海開放城市誕生,天津、上海、大連、煙臺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對外開放;1985年,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都納入其中……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從這里,中國看到了世界,世界也看到了走向開放的中國。

  2001年11月10日是一個被銘記的日子,經過15年馬拉松式談判,世界貿易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以全體協商一致的方式,審議并通過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決定。中國人民以自己的堅韌和努力又邁出了走向世界的關鍵一步。2018年6月28日,《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發布,展示了17年來中國成為多邊貿易體制的積極參與者、堅定維護者和重要貢獻者的歷程,勾勒出中國不斷擴大開放、與世界同行的時代印記。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發展面對的時代潮流,提出開放發展新理念,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了開放型經濟的新發展和新突破。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后又新增廣東、天津、福建、遼寧、浙江、河南、湖北、重慶等自由貿易試驗區。2018年4月宣布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加強“一帶一路”建設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對接,同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沿邊開發開放的結合,帶動形成全方位開放、東中西部聯動發展的局面。

  成功屬于勇毅而篤行的人。在認識到“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后,中國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充分發揮了開放的巨大威力。它符合以擴大市場、深化分工、發揮優勢推動發展的客觀規律,抓住了全球化時代發展的關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

  開放助力發展:破繭成蝶 煥發新生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什么?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完美回答了這跨世紀之問。過去40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在開放條件下進行的,未來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也必須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前行。

  ——40年來,中國在持續擴大開放中趕上了時代。1978年,皮爾·卡丹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服裝品牌,也是當時中國大眾對奢侈品概念的最初印象。當時的皮爾·卡丹,代表著高檔、奢侈、時尚、國際化,而現在,普通百姓不出國門就可以享受到全球好貨。隨著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在開放中提升的消費者福利還體現在出國旅游上。1995年至2017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由0.05億人次升至1.3億人次,年均增長17.6%,排名從世界第17位升至首位。邁出去的是腳步,改變的是眼界,由此也帶動了國內企業的服務理念和整體服務質量的大幅提升。

  ——40年來,中國在持續擴大開放中激發創新活力。1978年,松下電器成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外資企業。1979年,IBM在沈陽鼓風機廠安裝了第一臺IBM中型計算機。1980年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獲批成立。在對外開放中,參與國際交換的不僅是商品,還包括大量中間產品以及連帶的管理和服務,進而引入各種國際生產要素、各類創新成果以及現代企業管理方式,促進國內企業“干中學”,主動參與國際競爭、尋求國際合作,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激發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的巨大活力。

  ——40年來,中國在持續擴大開放中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在改革開放之初,受生產力發展水平所限,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的很多民營企業由從事“三來一補”加工貿易起步。經過40年發展,這些企業經營范圍逐步實現從加工貿易出口向一般貿易進出口、服務貿易進出口、跨境電商貿易進出口轉變,產生了產業集群、知識和資本要素集聚、企業無形資產提升、國內外人才交流加快、人力資本開發程度加深、基礎設施持續完善等衍生效應,大大優化了企業發展環境和創新生態環境。

  ——40年來,中國在持續擴大開放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1979年7月,全國人大通過了中國第一個利用外資的法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為跨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了法律依據。之后又推出《關于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新規和措施。在改革開放中,我們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推進宏觀調控、財稅、金融、投資領域體制改革,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對外開放的助力下,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正在加速形成。

  中國的發展得益于對外開放,高水平的開放推動了高水平的發展。中國正邁開大步,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合作共贏的未來。

  開放推動共贏:立己達人 共謀發展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追求幸福生活是各國人民的共同愿望。人類社會要持續進步,各國就應該堅持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當今中國已與世界深度互融互通,也構成一個無法否認的事實,開放改變中國、中國影響世界。

  歷史大勢必將浩蕩前行,經濟全球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當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時,中國正成為公平貿易體系的穩定器——

  加入世貿組織的17年里,中國開放程度遠遠超出當初承諾的廣度和深度:截至2010年,中國貨物降稅承諾全部履行完畢,關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至9.8%;在世貿組織分類的12大類服務部門的160個分部門中,中國承諾開放9大類的100個分部門,接近發達成員平均承諾開放108個分部門的水平。截至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領域開放承諾已全部履行完畢。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成為目前規模最大、最受歡迎的國際合作平臺。這一倡議以其多邊主義理念贏得各方信任,被視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重要標志。5年來已與1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重大合作項目已經落地生根。

  中國陸續加入各種全球性、地區性國際合作機制,先后成為IMF、世界銀行、APEC、G20等的重要成員,和其他國家一道推動建立了“金磚國家峰會”等合作機制。中國維護和遵守國際規則,已加入幾乎所有政府間國際組織和400多項國際多邊條約。為加大開放力度,消除貿易壁壘,中國已與2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正在進行的自貿區談判還有十幾個。

  世界已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國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不僅把世界的機遇變成了中國的機遇,更把中國的機遇打造成了世界的機遇。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寧愿自己承受壓力,支持周邊鄰國渡過難關;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經濟強勁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如今,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三分之一。

  對外貿易與投資是衡量開放程度的重要尺度。1978年到2017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從206.4億美元提高到4.1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4.5%,占全球進出口比重從0.77%提升到10%左右。自2009年起,中國已連續9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地位。2013年以來,中國成為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出口市場。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覆蓋全球超過60%的人口和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貿易。截至2018年6月,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超過5萬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建設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總投資28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4.4萬個就業崗位和20.1億美元的稅收。

  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在與中國合作中感受到,與中國打交道,收獲的不僅有和平、友誼,還有實實在在的利益。40年來,中國人民立己達人、共謀發展,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順應歷史大勢:走向開放 走向融合 

  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潮滾滾向前,世界經濟波折起伏時有發生,但各國走向開放、走向融合的大勢沒有改變。“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成為新時代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鄭重承諾和行動指南。

  時至今日,全球化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有些國家筑起貿易保護主義的高墻、退回單邊主義的老路,國際社會對自由貿易前景充滿憂慮,也給正回暖的世界經濟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

  面對時代之問,中國的回答是“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腳步不會停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腳步不會停滯!”

  行動勝于一切語言。

  創辦于1957年的廣交會幾乎是當時中國企業與西方國家市場貿易的唯一通道。而2018年舉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吸引了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600多家企業參展,40多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從“賣全球”到“買全球”,兩個國際性貿易平臺見證了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升級。

  中國推出一系列新舉措不是對過去的簡單重復,而是要跑出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開放“加速度”。今年以來,中國陸續宣布了一系列新的開放舉措,包括創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資營商環境,大幅降低1449種日用消費品、1585種工業品等商品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稅率分別降到13.8%和6%,實現進口抗癌藥全部零關稅。隨著11月1日新一輪降稅措施實施,中國關稅總水平已經降到7.5%,超出了對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也低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中國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新的負面清單,在金融、汽車、飛機、船舶等領域進一步開放。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營商環境排名比去年提升30多位。報告顯示,中國在過去一年里為中小企業改善營商環境實施的改革數量創紀錄,在“開辦企業”和“獲得電力”兩方面改善最為顯著。中國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歡迎和鼓勵各類企業公平競爭,也將充分保障它們的合法權益。

  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受到沖擊之時,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給世界注入新動能。

  按照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面向未來,中國還將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定不移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堅定不移引進外資和外來技術,堅定不移完善對外開放體制機制。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既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也注定將為世界帶來更大機遇。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科斯教授曾指出:“中國的奮斗,就是全人類的奮斗;中國的經驗對全人類非常重要!”或許不是所有人都能放棄陳舊思維模式和種種偏見接受這一深刻見解,或許未來中國與世界發展仍將承受各種考驗,我們也無法預言這些考驗將把每個國家帶向何方,但有一點已經非常明確:堅持開放發展,共同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的世界,就是歷史前進的邏輯、時代發展的潮流,就是全人類的共同理想和努力方向!

  (經濟日報 鐘經文)

(責任編輯:單曉冰)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自拍 |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日韩 | 亚洲性一级在线观看 | 日本最新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