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en.ce.cn/video_info/2018-12-16/1544964138617.json,553,450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我們今天繼續來看《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系列報道。下姜村是浙江省千島湖區深處的一個小山村,2003年至2007年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4次到下姜村實地考察,為脫貧指明方向。從過去,“土墻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的窮山窩,到現在“農家樂、民宿忙,游人如織來下姜”的山水田園,小山村的變化折射著時代變化。
清晨4點半,姜德華家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祿,這是當地一種用酒釀和著發面蒸出的小雞饅頭,甜中帶著筋道。
除了為村里23家民宿供應早餐,小姜和父親的手工藝品賣得也不錯,加上妻子開的奶茶店,一家人一年的收入超過了20萬元。守著綠水青山就能過上好日子,這是以前村里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上世紀80年代初期,急于擺脫貧困的村民扛著斧頭上山砍樹,40多座炭窯一點火,成片的林子就不見了,燒炭成為當時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生態毀了,村里沒有生計,像小姜一樣的年輕人只能背井離鄉進城打工,下姜村成為了名符其實的“空心”村。
當時下姜村面對的困境是中國千萬鄉村的一個縮影,下姜村的出路在哪里?2003年到2007年間,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4次到下姜村調研,提出了靠山吃山同時還要養山的致富理念,保護好環境,因地制宜,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什么是效益農業?當時誰都沒有經驗。黨員姜祖海帶頭第一個在全村用上了沼氣,開了民宿。改善環境的同時,人均不到一畝地的下姜人意識到,要提高種植效益就必須流轉土地,把分散在農民手中的耕地集中起來,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改革創新,要靠自己的奮斗,更要靠支部黨員的引領。在40多名黨員的帶動下,下姜村90%以上的土地實現了流轉,植被覆蓋率恢復到了97%,村民的耕地統一規劃成為葡萄園、蠶桑園、梔子花海,種出了四季花、三季果。
2018年,下姜村吸引了游客接近40萬,人均收入超過了浙江省平均水平。就在我們走基層的過程中,下姜村通過了全國4A級景區評審。大家開始醞釀第二次產業升級,農家樂全部提升為高端民宿,村里的有限公司掛了牌,每位村民都是股東,他們還準備聘請職業經理人。40多位年輕人選擇回村創業,小村的活力越來越強。
而今,下姜村人期待的已不僅僅是“最美下姜”“最富下姜”,下一步要帶動周圍的村莊,優勢互補,抱團發展。白馬村的蜂蜜、薛家園村的民宿,一份涉及了下姜村及周邊32個村莊發展的鄉村振興規劃已經繪制到一張藍圖上。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