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創新是社會治理創新的重點和難點。面臨復雜的基層治理任務,作為首都和超大城市的北京給出了“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答案,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體制機制創新,令人眼前一亮。
“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為基層首創。什么時候該“吹哨”,什么時候該“報到”,取決于服務基層群眾的實際需求。表面看來,這一經驗解決的是諸如垃圾堆放、街巷停車難等群眾家門口的小事瑣事,背后卻關系到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大經驗,那就是要給街鄉賦權,推動治理重心下移。
能不能及時有效回應群眾訴求,是評價基層治理好壞的關鍵。字面上不難理解,“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就是要把召集各部門解決問題的“哨子”交給最容易發現問題的街鄉和社區,對轄區內需要多部門解決的綜合性事項由街鄉來統籌協調,以社會治理存在的問題為導向,直擊問題的癥結,把過去分散的力量用“吹哨”的方式形成合力,盡可能把資源、管理、服務下沉到基層,保證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更難能可貴的是,“吹哨報到”并不增加治理資源,完全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實現治理效率的提高。
基層治理創新并非簡單的維護社會秩序,其一基本要義是把黨的領導植根于基層、植根于人民群眾。實踐證明,基層管理服務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才能牢固。而基層黨組織就是為加強和完善社區治理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哨響人到”的推進,實現了各類組織參與地區事務的共建共治共享,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黨的組織體系實現進一步向群眾貼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這說明,只要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充分體現,聯系群眾的優勢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就能轉化為城市治理優勢。
應該看到,推進和夯實“街鄉吹哨,部門報到”這一基層管理創新模式從“試點探索”向“全面推開”拓展,不是某個街鄉的事,也不是某個部門的事,需要多部門“協同作戰”。在解決基層治理難的問題上,要堅持樹立到一線解決問題的導向,探索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激活黨委、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使其成為助力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服務百姓的長效機制,著力打通抓落實的“最后一公里”,實現辦實事、做好事、真干事,這樣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擁護。(作者:韓秉志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