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國硅谷——中關村紀事

2018年11月28日 08:21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趙淑蘭

  位于中關村的北京術銳公司生產的國產腔鏡機器人。 本報記者 趙淑蘭攝

  位于中關村的搜狗公司展示的新技術。 本報記者 趙淑蘭攝

  中關村軟件園一角。 本報記者 趙淑蘭攝

  圖為經濟日報1983年1月29日一版。 (資料圖片)

  編者按 40年前,黨中央召開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科學的春天”播下創新的種子。隨后,在一大批先行者敢為人先、接力攀登的奮斗中,北京中關村高科技產業從無到有,高科技企業從小到大,產業體系從大到精。在一次次迭代升級進程中,中關村創新之潮始終奔騰激蕩,成為“創新中國”的標志和象征。

  5年前,中央政治局將一次集體學習的課堂搬到了中關村。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中關村寄予殷切期望:“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中關村肩負新使命,踏上新征程。

  在名校云集的北京西北角,乘改革開放的春風,這里最先自發形成了聞名全國的“電子一條街”。之后,這里又華麗轉身為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成為我國創新發展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不斷譜寫新篇章,中關村這張中國高科技產業的“名片”也越來越亮麗!

  風起潮涌。第一家不核定經營范圍的企業、第一家無形資產占注冊資本100%的企業、第一家有限合伙投資機構、第一個科技擔保公司……激流匯聚,奔涌成潮。“中關村的發展奇跡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具代表性事件之一。”這樣的評價并不為過。中關村化蛹為蝶,演繹了希望與夢想;創新不止,創造了歷史與傳奇。

  “最佩服這批先行者”

  “要把中關村建成‘中國硅谷’!”早在改革開放之初,就有人提出了這個大膽設想。

  此人名叫陳春先,是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一室主任、等離子體研究所副所長。

  1978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科學大會提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讓作為大會代表的陳春先備受鼓舞,內心“燃”了起來。

  此后,他隨中國首個科學家訪問團,參觀了美國舊金山的硅谷和波士頓的128公路區。看到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等多所著名學府周邊,有蘋果、英特爾等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將科技成果迅速轉化為產品,每天都在創造著巨額財富。他萌生了在中科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頂尖科研機構與高校集聚的中關村,借鑒硅谷經驗、搞技術擴散的想法。

  一些人至今還記得,那時的陳春先無論在什么場合都喜歡給大家舉這個例子: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第一臺激光器研制成功,與美國僅相差半年,然而20年過去了,美國已經形成強大的激光工業,我們的科研成果卻還只是停留在紙上、實驗室里,被禁錮在科研單位的深墻大院里。

  接下來的兩次訪美,陳春先愈發堅定了硅谷經驗可學、搞技術擴散可行的信念。在中科院的座談會上,在北京市科協的交流會上,他為“要把中關村建成‘中國硅谷’”奔走疾呼。

  “中關村的技術密集度不亞于硅谷。”作為同事,紀世瀛也有著與陳春先一樣的想法。“我帶的研究生中,就有人曾在硅谷深造。”紀世瀛與陳春先不約而同地思考著同一問題:中國的科技發展和科研成果轉化為什么不如美國?硅谷經驗有哪些可取之處?

  “眼睜睜地看著這個差距,心里急呀!我們再也不想坐等了。”紀世瀛回憶說。1980年10月23日,在北京市科協支持下,陳春先和紀世瀛等人來到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一間十幾平方米,俗稱“雞窩”的后平房倉庫,開啟了拓荒之旅。打開門一看,里面結滿了蜘蛛網,塵土厚厚一層。他們先打掃了半天衛生,把雜物堆到里邊,拉上一道塑料布隔開,占用了大約5平方米小半間房子,然后擺上一張帶抽屜的桌子。就這樣,“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悄無聲響地成立了,經營項目包括搞技術咨詢、舉辦技術培訓、為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牽線搭橋。

  這個技術服務部,是北京乃至全國第一個民營科技公司的雛形,人稱“中關村的第一粒種子”。陳春先因此被譽為“中關村民營科技第一人”。

  “第一個吃螃蟹”之舉往往備受質疑:“辦服務部就是為了撈錢,不貪污才怪”“陳春先帶頭破壞中科院的科研秩序”“陳春先是中關村的科技二道販子”……1982年年初,打擊經濟領域嚴重犯罪活動開展以后,中科院物理所某些人竟把陳春先列為重點審查對象。議論、責難、誹謗、告狀、查賬、立案……接踵而來。

  “當時我們壓力很大,但強烈的科技報國使命感和責任感,給了我們敢于去闖去試的勇氣。”紀世瀛說。

  1983年1月29日,《經濟日報》頂住壓力,在頭版頭條刊登《研究員陳春先擴散新技術竟遭到阻撓》的報道。文章指出,“最近,當國務院領導同志得悉他們的試驗情況時,認為陳春先的做法是完全對頭的,應予鼓勵。指出他帶頭開創出了新局面,可能走出一條使科學技能為發展生產,為振興經濟服務的新路子”。接著《經濟日報》又連發5篇系列報道,充分肯定陳春先們的探索。一時間《經濟日報》洛陽紙貴,科技人員爭相傳閱。

  紀世瀛迄今仍對當年支持他們的《經濟日報》心存感激。他動情地對記者說:“非常感謝《經濟日報》,你們是第一家公開報道科技服務部的,對我們辦民營科技企業支持很大,在改革開放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央領導的肯定和中央媒體的輿論支持,震動了中科院、中關村,乃至全國科技界。

  越來越多的人由此真正意識到,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已不可擋。中關村的科學家、教授們不再觀望,紛紛各顯其能,創造新的歷史。

  “當時是在新舊碰撞中摸索前行,整個國家都在發生大量的新舊碰撞。小崗村、深圳……而怎么讓科技成果走出象牙塔、結出生產力果實,這里面也發生過大量的碰撞,在碰撞中‘摸著石頭過河’。”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柳傳志說,他正是當年受到陳春先的鼓舞才萌生了從中科院計算所下海創業的念頭。他在1984年創辦公司的時候,中關村街上已經出現了一片公司。

  陳春先等人在新舊碰撞中邁出的一小步,被譽為中國科技改革的一大步。這批先行者讓中關村成為中國民營科技發展的策源地,帶動了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此后,才有了聯想、方正、搜狐、新浪、百度等眾多中關村企業引領中國社會進入信息時代;才有了京東、小米、中芯國際、奇虎360、滴滴、美團、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寒武紀等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的眾多代表性公司,而一個個明星企業不斷涌現,使中關村成為中國創新的銀河系,輻射中國、影響世界創新高地。

  中關村社會組織聯合會會長王小蘭說,當年陳春先、柳傳志等人沖破橫亙在創新之路上的“攔路虎”,用創新的勇氣和力量,推動經濟與科技的結合,推動了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進程。正是制度創新和他們迸發出的敢為人先、敢于擔當的創業精神,才開創出了今天的中關村事業。他們身上所展現的魅力,仍在鼓舞著當今的中關村人。

  科技部副部長、黨組成員徐南平說:“我最佩服的就是這一批先行者。他們的這種勇氣,他們的精神,說小一點,是想自己開創一番事業,說大一點,是對國家、民族的未來有憂患意識,對國家、民族的未來發展道路有深層次的獨到思考,我覺得這才是最彌足珍貴的。”

  記者旁白:中關村之變,首先歸因于時代之變,人心之變。陳春先立志打破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束縛,柳傳志立志完成從“聯想”到“Lenovo”的國際化蛻變,都是以改革開放的思維和行動,以敢為人先的勇氣和魄力,讓理想照進了現實。中關村的早期創業者,是率先感知到時代變化大勢的人,也是自覺解放思想的先行者。他們把符合時代要求的理念化為行動和實踐,走在了改革開放的最前沿。

  “要創新!要創業!要實現夢想!”

  上世紀80年代,中關村規模最大的公司是四通、信通、科海、京海公司,被稱為“兩通兩海”,4家公司都是中科院科研人員下海創辦或參與創辦的。

  與其他地方的第一代創業者不同,這些“象牙塔”里的科技人員那時都有公職,但懷著科學報國、創新報國的夢想,朝著把科學技術變成現實生產力的目標,他們毅然下海創業。

  科研人員陳慶振與科海公司的緣分,有偶然也有必然。做研究人員時,他負責管理檔案,接觸到大量密封的高科技成果。“科技檔案室保險柜里鎖著很多科研成果,有些很先進,正是我們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也是國外對我們封鎖的技術。”陳慶振說,如何讓這些急需的技術走出檔案室,服務國家經濟和建設呢?

  揣著這個問題,他到中科院成果處,到國家科委、經委、計委反映情況和想法,催生了“中國科學院科技咨詢開發服務部”,并被任命為首任主任、總經理、總裁。這個服務部就是科海公司的前身。

  把科學技術轉化成生產力,科學成果轉化成產品,怎么轉化?有哪些因素?為什么轉化率低?為什么中國有很多成果多少年也轉化不了?科海在實踐中探尋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讓陳慶振至今引以為傲的是,歷經多次失敗后,科海公司找到了一條便捷之路。

  比如中國第一塊電腦漢字裝置。當年電腦剛出來,中國還沒有電腦,其只認英文,不認中文。為了能實現漢字輸入輸出,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出了漢字輸入輸出的方案,這是一個產品原形,還沒法推廣。于是科海就把這個成果拿來進行熟化,然后推廣到海淀區四季青公社一個線路板廠去生產。由此,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科海取得不少成果。

  被譽為“中國電腦買賣第一人”的陳慶振,不同意“科海是靠倒買倒賣電腦來賺錢”的說法。“我們國家當時生產不了電腦,只能進口作為我們整個系統的組成部分。我們是把電腦作為一個主機、一個硬件,再配上自己開發的硬件、軟件,關鍵在于增值的部分。”

  “‘要創新!要創業!要實現夢想!’這是一代一代中關村人的追求。”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說。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曾說過,在美國,他親身經歷了IT業發展,尤其是搜索引擎技術改變美國社會的過程。他一直就有一個夢想,有一天要用自己開發的技術改變億萬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世界。他發現,要真正實現自己的理想,創業是最好的辦法。

  “用技術改變生活,仍是我不變的信念。”2005年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后,李彥宏說。他于2000年選擇在中關村創建的百度,如今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擁有數萬名研發工程師,掌握著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搜索引擎技術。最近,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聯合發布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百度列榜單第3位。

  經常跟年輕人交流夢想,公開表示自己特別喜歡“人因夢想而偉大”這句話的雷軍,是小米科技創始人。從大學開始,他就通過一次次創業,百折不撓地為自己的夢想而奮斗。他說,自己在讀大學時就有了像喬布斯一樣辦一家世界一流公司的想法。

  學計算機專業的雷軍與同學一起先是創辦了三色公司,遭遇失敗后,于1992年加盟金山公司,8年后出任北京金山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總裁。2010年4月,雷軍在中關村重新創業,與原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林斌等6人聯合創辦小米科技。在2018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榜單中,小米科技位列第10。

  王小蘭認為,中關村前后形成了“四批”創業者。第一批是上世紀80年代從國家機關走出來下海的一批人;第二批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戴著“民營”帽子創辦公司的一批人;第三批是2000年前后以海歸創業為主的一批人;第四批是現在包括在大學和其他地方參加創業夢想大賽的這些年輕人。

  幾代創業者相互支持、相互學習、相互欣賞,匯聚成了永葆創新活力的中關村創業大軍。

  “對于我們新創一代來講,能在中關村創業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中關村不單單是硬件環境和政策非常優越,最重要的是這塊熱土上幾十年積累起來的那種氛圍。在這里我們有老一輩精神層面的支持和業務層面的指導,這是中關村過去和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也體現了中關村精神薪火相傳。”曠視科技總裁付英波如此感慨道。目前他的公司在人臉識別領域保持技術超前。

  在風云變幻、潮起潮落的發展進程中,中關村企業家之所以“咬定創新不放松”,關鍵是“要創新!要創業!要實現夢想!”這個根植于一代代中關村人基因中的精神。

  “一個人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這是付英波的切身感受,也是中關村在創新創業的道路上一直向前奔跑的助推器。

  “我感覺中關村很特別,坐在‘車庫咖啡’里面,會有許多人過來跟我聊創業規劃,可行性咋樣,要咋改進,在其他地方沒有這樣的。”從河南慕名前來尋找投資人的李占江說。

  在這家以創業為主題的“車庫咖啡”里,每天都有不少創業者忙碌到深夜,或三五暢談,或獨處深思,或埋頭上網。創客極客,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這里很有趣。”一位哈佛商學院大三學生說。這位中美混血兒,從網頁上檢索區塊鏈時發現,那里提到最多的就是“車庫咖啡”,然后循跡而來。

  漫步中關村西區中關村創業大街,那里飄蕩著的咖啡清香,也是創新創業的味道。鱗次櫛比的一個個咖啡屋,磁吸著全球有創新夢想的創業者。一張張桌子周圍,集聚的盡是渴望創新創業的年輕人。盡管,他們中間會有50%以上的人,在3年內就會嘗到失敗的苦果,有70%以上的人,在5年內將不得不重新開始再創業,但這并不能阻止一波又一波的夢想者前仆后繼,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激情的夢想家、執著的創業者,在此并不孤獨,因為中關村人早已“把創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

  “如果你認真了解中關村,就會發現,在這片土地上有千千萬萬個創業者,他們永不言敗,也永不服老,他們身上凝聚著勇于創新、敢于試錯、艱苦創業、百折不撓、追求卓越的中關村精神。”紀世瀛說。

  記者旁白:中關村之變,還歸因于有后浪推前浪般接連不斷的一批批創新創業者,他們把自己創新創業的夢想變成現實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改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深情闡述“中國夢”時所說,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而立志在中關村創新創業的人們,無不是最有夢想的。因為有夢,才會勇往直前,因為有夢,才會堅韌不拔。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0多年前發生的一件事,夏穎奇仍記憶猶新。

  那是2002年一個寒氣逼人的冬日,時任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的夏穎奇正在辦公室談工作,門突然被推開,一位拄著拐杖、穿著老式黑呢子大衣、戴著黑氈帽的老者走了進來。交流中得知,老人是外交部離休干部,想替在美國工作的兒子和取得醫學博士的兒媳問問留學生回國創業的政策。夏穎奇撥通老人兒子的電話,詳細解釋中關村現有政策和能提供的條件,并郵寄了全套資料。已在美國定居的醫學博士深受感動,回國后到中關村創辦了一家高科技公司。

  對于“人才”,中關村管理者視如珍寶。

  這里原本就是中國少有的科教資源和人才資源富集區,如果把中關村大街和北京北四環路看作一個坐標,縱坐標是長達7.2公里的中關村大街,沿途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知名高校,橫坐標北四環路,沿途有中國科學院的諸多研究所。中關村的很多創業者,是從這些高校和科研院所走出來的。

  正因為有豐厚人才資源,李彥宏在2000年開始創業時,就把辦公地址鎖定在中關村區域,依靠附近學校的優秀人才,他組建起早期的優秀技術團隊。

  然而,僅靠區域內的人才,不能滿足建設全球有影響力創新中心的需要。中關村已經以開放的視野,把吸引人才的觸角延伸到全球,在全球坐標系中選拔人才。

  中關村已在歐美發達國家建立起10個海外聯絡處,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向所在國家的海外學子、科研人員宣講中關村的創新創業政策與環境,方便海外高端人才隨時咨詢,并為其回國創業提供對接服務。

  以前在一家國際知名生物材料公司工作的楊懷欣和團隊,2012年應中關村管委會邀請前來考察,管委會組織國內頂尖專家與其交流,并積極推動為其建立高標準的實驗室。楊懷欣毅然決定在中關村創業。

  “我們在生命科學領域處于世界前端,目前已經拿到多項國際生物材料類的科技專利。”北京瑞健高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懷欣說。該公司正在用獨立研發的專利技術,生產新一代無人體排異反應、能誘導人體組織再生的動物源性生物醫用材料。

  “我覺得中關村在引進人才方面是不遺余力的。”芯盾(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龐潼川博士說,在資金支持、相關技術配套、辦公場地、甚至是實驗室等諸多方面,中關村都能以最大努力滿足頂尖科學家的需求。

  王中林團隊搶占的是當今納米科技領域制高點,而為納米發電機發明者、歐洲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量身打造的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幾年前已經成立,助力其在熱電轉化、光電轉化、混合發電等多個領域的研究。“加入中關村后,王院士個人的學術地位也進一步得到國際學界的認可。今年5月份,根據谷歌學術的公開數據,其H指數和影響力位居納米領域世界第一位;7月,獲得世界能源界最高獎、被譽為能源界諾貝爾獎的埃尼獎,這也是華人科學家第一次獲得此獎項。”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說。

  如今,海外留學人才群體,已成為中關村創新創業的一支中堅力量。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7年末,中關村建成海外人才創業園42家,吸引海歸創業人才近4萬名,創辦的企業累計近萬家。

  “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這是關系中關村前途命運的大事。幾十年來一直是世界創新中心的美國硅谷,其三分之一的人口是來自全球各地的技術人才,而這正是中關村致力于打造“中國硅谷”的新目標。

  薈萃科技群英、匯聚創業驕子,需要探索新一輪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今年2月,《關于深化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的若干措施》出臺,其中有20條吸引人才的新政,包括外籍高端人才永久居留資格便利化試點、外籍高層次人才及其配偶子女享受永久居留“直通車”等。“直通車”實施以來,已有350多人拿到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辦證時間由原來的180天縮短到50個工作日。

  中關村積極加強國際化人才社區建設,計劃在朝陽區望京、中關村大街、北京昌平區的未來科學城以及新首鋼地區4個區域建立國際化人才社區,提供包括醫療、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全方位保障。“我們希望在上述4個區域為外籍人才提供優良生活環境,讓他們到北京后真正感覺到安居樂業,能深度參與到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中。”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翟立新表示。

  對人才的重視也吸引了眾多外籍人士的目光,歐洲科學院院士、曾擔任德國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柏林所所長的漢斯·烏思克爾特,現任北京深知無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他致力于將歐洲的人工智能在中國推廣和應用。“很多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都希望到中國來發展他們的技術,在中國把技術轉化成商品和產品,而中關村是最適合他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深知無限人工智能研究院董事長張寒燕說。

  “人才越是聚集,企業就做得越好;企業做得越好,就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就像一個漩渦,把優秀人才吸引進來,形成了一個非常好的良性循環,直到今天依然如此。所以人才是中關村能夠產生源源不斷創新企業的基石!”雷軍這樣感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在這里,人才是資源;在這里,人才是寶貝。以全球視野和人才強國戰略思維聚才,開放的中關村,已不僅僅屬于北京,屬于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的中關村。

  記者旁白:中關村之變,關鍵在人,關鍵的關鍵是高端人才、全球頂尖人才。路在人走,業在人創,事在人為。中關村的昨天,主要得益于以大批國內高端人才和海歸為骨干的創新創業大軍。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中關村的明天離不開大批國際創新創業人才。

  “推動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

  無論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還是創業,都離不開資金支持。

  當年,陳春先創辦第一個民營科技企業時,向北京市科協借了500元啟動資金;陳慶振領軍的科海公司負責孵化摻水乳化技術時,國家計劃委員會能源司資助了30萬元。1986年,科海公司推出轟動一時的新舉措——與中國農業銀行合作,在社會上發行企業債券5000萬元,開辟了科技企業向社會融資的先河。

  中關村涌現出數萬家企業,其中創新型科技企業占比最大。與傳統企業相比,科技型創新企業從出生那天起,就如同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亟需資金的喂養,需要不斷加大對新技術研發的投資、投入。

  一方面,資本與金融支持,成為了決定創新型科技企業能否成活成長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中小科技型企業往往由于規模小、風險高,以及無抵押、無擔保,難以獲得商業銀行流動資金貸款。“在早期的中關村,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國外的風投。”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尹衛東介紹說。

  “出門靠地圖,上網找搜狐”,一度被人們津津樂道。搜狐是中國第一個依靠外國風險投資創辦起來的互聯網企業。1995年,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回國,利用風險投資創建了愛特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也將風險投資(創業投資)的概念引入中國,并于1998年正式成立搜狐網,開始了引領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征程。

  當時在國內,極少有人知道什么是互聯網,幾乎沒有人知道什么是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主要是指向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并取得該公司股份的一種融資方式,是私人股權投資的一種形式。

  張朝陽在中關村辦公司時,他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導師、著名未來學家、《數字化生存》一書作者葛洛龐帝,與另一位教授向他投資了22.5萬美元,支持他創辦了愛特信公司。1998年2月,搜狐作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品牌正式誕生,為中國網民打開了通向互聯網世界的大門。當年4月,搜狐獲得第二筆風險投資,進入了第一個高速發展階段。

  如何為這些創新創業企業打造高效、管用的資本與金融助力機制?中關村進行了不懈的改革創新探索。

  1999年,全國首家專門為科技企業服務的融資擔保機構——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成立,為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做留學歸國創業、種子科技企業創新與持續成長的融資伙伴。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成立以來,累計為30000余個項目提供近2000億元的擔保服務,幫助數千家企業解決“首貸難”,并通過持續跟蹤服務助力企業成長壯大。“中關村科技擔保支持了很多客戶成為所在細分領域的領軍企業,比如利亞德公司從年收入不足千萬元,增長至40多億元,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并為2008奧運會開幕式和國慶60周年閱兵提供巨型LED地屏畫卷和天安門廣場大屏。”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董事長段宏偉說。

  2006年,經國務院批準,中關村代辦股份報價轉讓試點正式啟動。這個被稱為 “新三板”的平臺,主要為創新型、創業型和成長型中小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服務。

  2007年,中關村推動信用貸款、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小額貸款、并購貸款等各項科技信貸創新。引導商業銀行積極開展“企業信用+知識產權質押”的金融業務創新,搭建政府部門間的合作平臺,共同出資設立貸款風險補償基金。

  2017年,中關村銀行正式開業,這是全國首家專注于服務科技創新的特色銀行,也是北京首家民營銀行,被稱作“首都金融領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性舉措”。其宗旨是立足于中關村園區,服務“三創”,即創客、創投、創新型企業。

  “科技金融創新方面,中關村在全國處于引領地位。”中關村銀行董事長郭洪說,“推動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用科技創新引領金融創新,用金融創新來服務科技創新,當前和今后仍是一篇大文章。”

  如今的中關村,基本建起了全面覆蓋整個科技創新鏈和創業鏈的立體化科技金融服務體系,使資本和金融能夠與創新創業進行深度融合,以滿足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差異化金融需求。

  銀行資金是中關村科技金融的基石之一。北京銀監局的數據顯示,中關村商業銀行的網點密度為北京市平均密度的7倍以上。

  人民銀行中關村中心支行的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中關村示范區累計共有7349家高新技術企業發生過人民幣貸款業務。其中2017年,有3405家高新技術企業發生人民幣貸款,貸款發生額總計10279.5億元,較去年上升25.1%。

  創業投資數量和頻次,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區域或國家的創新活躍程度。“中關村的創投企業大約有2000多家,創投案例占到全國三分之一。”翟立新說。

  2萬多名天使投資人、670多家知名創業投資機構、100多家創新型孵化器,活躍在今天的中關村。著名的天使投資人徐小平認為,“天使投資投的不是項目,而是人才和未來”。正因為看好這里的未來,中關村的天使投資人人數和投資數額,占全國40%以上。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孵化+投資”的新型創業服務業興起,進一步助推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創辦企業成為潮流。

  “我參與創辦金山軟件2007年上市以后的工作。我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天使投資上,因為對于創業者來說,拿到第一筆錢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怎么能給創業者第一筆錢,能夠讓他把公司創辦起來。這一筆錢對幼苗來說,就相當于第一束陽光和第一滴水。”曾一邊創業一邊致力于在中關村普及天使投資的雷軍說。

  在中關村還活躍著一批世界知名創業服務機構,包括美國微軟創投加速器、Plug&Play、以色列Trendline等。

  “我們與美國斯坦福商學院簽約,運營斯坦福‘點燃’創業培訓項目。”創業公社的許炳杰介紹說。創業公社成立5年來,不斷引入優質國際化資源,與法國ESSEC商學院結成合作伙伴,并與首鋼基金、硅谷銀行等在發掘和投資優質中小微創業企業領域有深入合作。

  資本驅動創新,創新驅動資本的積聚。在信息迅捷的當下,資金可以與技術快速聯姻,再經過孵化就成為了一家家科技公司。

  現在,中關村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拓展到10條,包括小額貸款、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擔保融資、代辦股份轉讓、境內外上市等。截至2018年10月末,中關村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33家。這些上市企業基本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具有高成長性特點,是資本市場上的優質公司。

  有資本市場助力,中關村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已連續7年大幅上漲,自主創新能力、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和發展后勁不斷增強。“中關村上市公司中一半以上研發投入力度較大,其中接近三成企業的研發投入達到國際領先企業的水平。”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負責人說。

  記者旁白:中關村之變,是由科技創新及其成果產業化、商業化帶來的,離不開資本和金融作為重要推手。科技創新,“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需要長期的大量投入;科技成果產業化,環節復雜,周期長,需要連續的巨大投入。在中關村,資本和金融的集聚,使創新之花在萌芽狀態就有資本的培育,創新之樹自幼苗期就有金融的滋潤,這也是中關村競爭優勢所在。

  “政府與企業真正做到握手與放手”

  2017年,中關村企業總收入達到5.3萬億元,實現利潤4670.8億元,實繳稅費2539.9億元。“中關村能有今天,我們企業能有今天,受益于一個大環境、一個小環境。感謝黨和國家給我們方向、機制、政策等大環境,感謝北京市、中科院、中關村創造性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給我們提供的小環境。”柳傳志說。

  許多企業家反映,政府的積極服務精神、政府與企業之間的魚水深情,形成了獨特的中關村創新生態,成為中關村創新創業蓬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關村的發展和成功,跟政府的積極服務分不開。”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文京表示,“用友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第一家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的私營企業。1988年公司成立時,因為個體私營企業身份,不能享受科技園區高新技術企業政策。有一次,中央統戰部的領導來調研,我反映了這個事,科技園區和海淀區政府相關領導特別重視,幫助企業把問題推動解決了。”

  “多年來,政府和企業共同創新、共同探索。政企之間的‘親’‘清’關系,相比給一點優惠政策,是企業更需要的。”曾任四通集團總裁的朱希鐸說,“我記得那是在1992年,四通公司發生了內訌事件,當時的海淀區委書記連夜到企業參加公司黨委會,了解情況,統一思想,給公司高層做工作。政府與企業結下深厚的感情。”

  “多年來,各級領導憑借政治智慧和對新生事物寬容、愛惜之情,不斷給予摸著石頭過河的中關村創業者們極大支持。企業遇到什么困難,政府都會千方百計想辦法幫助解決。政府從不告訴我們該做什么,市場的歸市場,但是會不斷幫助我們推動軟環境的建設。”王小蘭認為。

  “沒有中關村管委會的幫助,就沒有大數據研究院。”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元培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說,“北京大數據研究院這個概念是管委會提出來的,成立儀式是他們張羅的,剛開始我們的人力和物力都達不到。我們做的第一批項目,也是管委會和海淀區幫助做的。”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中,中關村管委會給予企業最大的支持。政府在與企業的互動中真正做到了‘握手與放手’。”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負責人認為。

  被企業和社會組織紛紛點贊的中關村管委會,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呢?

  “中關村管委會的職能主要是調研、規劃、協調、督辦和服務。”翟立新說,“創新創業最需要的是服務,管委會的服務主要是為企業營造資源高效配置的環境,為他們爭取相應的政策,推動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高校與企業的合作、銀企合作、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資源整合平臺等。”

  據了解,中關村管委會的服務還包括落實各種扶持資金,為企業免費舉辦各種培訓,組織企業走出去學習,組織企業整體參展營銷等。

  服務型的中關村管委會,讓市場引導結構調整、創新升級,自己則著力為創新發展創造適配的生態環境。“管委會在企業需要的時候及時出現,不需要的時候絕不打擾企業的正常運行。”中關村管委會的一位負責人說。

  “我們最喜歡的就是這種作風。”很多企業家表達了這樣的心聲。

  中關村管委會多年來利用市場化手段,把各種創新要素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創新場”。“目前中關村已基本形成了全鏈條、無縫隙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集合了‘創意創想—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產業化’等企業發展各個階段,覆蓋‘集中辦公區—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等各類創業服務機構。”翟立新說。

  記者旁白:中關村之變,是上至中央下至中關村管委會及各分園管委會,各級黨委政府共同呵護、支持、推動取得的。轄區內的黨委政府,恰當把握了“有為”和“不為”的辯證關系,正確處理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與企業的關系,讓政府、市場與社會相互作用,形成了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格局,為創新創業蓬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建設中關村,這步棋走對了”

  中關村面積不大,但在科技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棋局中,卻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關村有幾個重要發展階段,1988年、1999年、2009年,走過了試驗區、科技園區和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歷程,闊步邁向創新強國的新時代。”早在國家科委工作時就關注、支持中關村的張景安說。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面向未來的一項重大戰略實施好。他指出,“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至此,中關村翻開了發展的新篇章。

  回望歷史,中關村能有今天的成績,得益于一步步扎實的改革。

  1988年5月,國務院批準成立北京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這是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是我國第一個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也是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前身。

  1999年6月,國務院批復要求加快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通過科技成果和創新知識的產業化,把豐富的智力資源轉化為強大的生產力。并要求注意借鑒國外建設科學城的有益經驗,創建有中國特色的中關村科技園區,為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發揮示范作用;要緊緊跟蹤世界高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軟件產業和生物、醫藥工程等高新技術產業。

  2000年1月,李彥宏選擇在中關村創建百度公司,一方面就是因為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已經有了顯著發展,獲得了更多國家政策性的支持,創業環境及融資渠道已大大改善;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母校北京大學也在中關村。這兩方面讓他認定,中關村就是自己創業的最佳選擇。他的辦公地址,也因此定在了位于北大校園西南角的北大資源賓館。

  2009年3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要求在本世紀前20年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載體。

  這些發展階段,分別指明了不同時期中關村的發展方向、道路和主要任務。中央還專門為中關村“先行先試”謀發展,提供了許多政策支持。

  2010年年底,國務院同意支持中關村實施“1+6”系列新政策。“1”是搭建中關村創新平臺,“6”是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中央單位股權激勵審批方案、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實施6項新政策。

  政策對企業的幫助是實實在在的,對此多位企業家感受很深。“搜狗的發展得益于中關村一直倡導的創新發展之路,得益于園區一整套激勵機制和政策體系。”搜狗公司CEO王小川說,中關村通過不斷加強科技對經濟的助推作用,在創新驅動發展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奠定了基礎。正是依托于中關村的“天時、地利、人和”,搜狗公司自2003年成立,便一直在中關村深耕、發展,從幾個人的初創團隊,逐步成為擁有數千余名員工,在中國用戶規模第四大的互聯網公司。

  北京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聶智也深有同感。這家公司專注于醫用機器人開發,2016年被認定為中關村金種子企業;獲得新技術新產品認定,成為首批中關村前沿企業,同時獲得3年累計500萬元支持資金扶持。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受益于各項政策支持,該公司最近幾年獲得快速發展。

  幾十年來,中關村由最初的“電子一條街”,發展到一區十六園,目前已成為立足北京、輻射全國、聯通世界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上,中關村先后實施的“1+6”系列新政策、科技創新企業投貸聯動10條措施、國際引才用才20條若干措施等,在取得經驗后逐步推廣到全國。

  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進程上,中關村攻克了漢字激光照排、5G移動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無人駕駛平臺、石墨烯材料制備、高端醫療器械、復現高超聲速飛行條件激波風洞技術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

  在新興產業發展上,中關村形成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交通、新興服務業等產業集群,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超過2萬億元,大數據、信息安全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第一,集成電路設計收入約占全國1/3。

  “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中關村經濟貢獻能力不斷提高,制度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高新產業快速發展,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建設中關村、發展高新區,這步棋走對了。”翟立新說。

  “感慨這個偉大的時代,感嘆中關村這片神奇的土壤”。這是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曾給中關村管委會的負責同志發的一條短信留言。“中關村幾十年來發揮了全方位的示范帶動作用,尤其在三個方面作用巨大。一是大力推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在創新驅動發展上做了好的示范。中關村從一開始走的就是創新發展的道路,形成了一整套有利于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二是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在科技體制改革上做了示范。中關村的改革,不僅是圍繞政策落地推進的改革,更不斷積淀了內涵豐富的創新文化。三是中關村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在培養創新企業和科技型企業家上做了示范。”徐南平認為。

  結 語

  創新決勝未來,創新關乎國運。踏上新征程,中關村將有新作為。展望未來,中關村將進一步當好國家高新區的領頭羊,對標硅谷等國際領先創新區域,加快補齊短板和薄弱環節,努力在激發高校院所活力、強化原始創新上有新作為,努力在打通創新鏈條、提高成果轉化效率上有新作為,努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具有技術主導權的高新產業上有新作為,努力在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培育世界級領軍企業上有新作為。(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趙淑蘭)

(責任編輯:秦爽)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另类在线 | 色悠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男男 | 日本丝袜综合久久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人妇电影99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