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5日訊 (記者 沈則瑾) 日前,“長三角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行,旨在加強要素市場平臺聯動,深化長三角地區金融機構之間協同發展,提升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構建協同化服務體系,助推長三角區域內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加快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撐,促進金融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推進區域金融協同發展,對助力實體經濟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金融業如何落實,那就是應當讓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說,長三角地區去年創下經濟產值19.52萬億元,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可聚焦三點:一是加強長三角地區26座城市在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上的高度協同、錯位發展、協力推進,真正成為推進國家經濟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要領域;二是加強交通樞紐、交通網絡的一體化,特別是同城效應,在此過程中,金融業大有可為;三是加強公共服務一體化,從異地養老、異地居住、異地用工到異地醫保結算,異地人口相關數據統計,推進檔案異地查閱等,可以構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重要的支撐領域。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阮青表示,區域合作是大勢所趨,金融協同是關鍵要素。對于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阮青建議:首先,要著力提升金融服務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新能級,用好上海自貿區平臺,吸引中外金融機構共同服務長三角實體經濟發展,為國家金融改革開放闖關探路;其次,要著力開拓混合所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的新局面;第三,要著力構建金融健康發展的新生態,注重構建區域金融風險防范聯防聯控機制,促進預警聯防,形成宣教聯動,推進案件聯辦和維穩聯合,共同打造區域金融發展安全區。
長三角區域金融合作成效顯著,初步形成功能互補,優勢疊加的區域金融發展新格局。據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副主任李軍介紹,在金融市場、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下,推進長三角金融合作取得了新進展:今年上海成功舉辦了“第五次長三角三省一市金融辦主任圓桌會議”,三省一市金融辦簽署了共同防范區域金融風險的合作協議和金融全面合作戰略協議。浙江自貿區與上海期貨交易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探索油品全產業鏈合作,批準舟山三家倉庫作為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交割倉庫。
上海證券交易所重點支持長三角地區企業上市。截至今年9月底,新增上市企業34家,其中江蘇12家,浙江10家,上海9家,安徽3家,占同期新增上市公司總數的三分之二。目前,上海證券交易所在長三角設立了5家服務基地,穩步化解了一些重大跨區域的金融個案風險。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巡視員、金融服務二部主任姜威說,推動長三角征信體系建設一體化發展,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優化金融生態;有利于服務實體經濟,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困局;有利于防范化解區域性的金融風險。
目前,融資難仍然困擾著中小微企業,通過推動長三角征信體系建設一體化發展,可以構建區域性共享平臺,從而使金融機構更清晰地了解中小微企業的市場實力和商業信譽等信用信息,提供更有效的金融服務,提升中小微企業信貸的可獲得性,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困局。
姜威表示,目前我國金融征信體系建設已基本形成了以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為導向,以信用信息記錄、共享、使用為主線,以聯合懲戒機制為關鍵、社會各方廣泛參與的管理和自律體系。
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總經濟師葉勁松認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可以推進更高起點的深化改革和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上海市國資委積極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推動市屬國有企業抓緊布局長三角區域,拓展在長三角地區的經濟發展。通過資源的有效配置,開展產品和服務的創新,實現與各類市場主體優勢互補,共贏發展。下一步,上海市國資委將繼續推動市屬企業在更多領域、更廣范圍、更深層次參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