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要:財政政策既要關注短期風險的防范與化解,更要轉向長期整體的戰略層面化解風險。積極財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發力擴大需求,而是通過激發市場活力來間接發揮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優質供給,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日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國內首部財政藍皮書——《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
藍皮書顯示,2017年,我國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效,逐步實現了從“需求側總量”調控到“供給側結構性”調控的轉變,未來財政政策要從側重宏觀調控轉向公共風險管理。
關注長期風險至關重要
藍皮書指出,2017年以來我國財政政策呈現新特征:一是從“積極”到“積極有效”,更加“積極”,表現在2017年財政政策繼續實施了減稅降費政策,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赤字率仍保持在3%的水平,赤字規模隨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而相應增長;更加“有效”,表現在2017年財政政策更加注重發揮“結構性”優勢,突出了保障重點,提高了支出有效性和精準度。
二是從“需求側總量”調控到“供給側結構性”調控。從“十二五”時期至今,積極財政政策實際上逐步實現了從側重“需求側”到側重“供給側”的轉變。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所謂“積極”,就是要積極主動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增強財政政策的預見性和預防性。所謂“有效”,就是要抓住關鍵環節、關鍵問題,精準發力、對癥下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藍皮書認為,未來財政政策要從側重宏觀調控轉向公共風險管理,這也更契合我國從注重經濟增速轉向注重發展質量的要求。未來財政政策應以改善就業狀態為主要目標。這是因為,就業狀態具有綜合性,既包含了經濟增長的信息,也包含了社會發展和收入分配等方面的信息。將改善就業狀態作為宏觀政策目標,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更加精準可靠的依據。
“宏觀調控本質是短期的相機抉擇,注重的是對短期風險的防范和化解。關注長期風險對中國的發展來講更為重要,所以財政政策既要關注短期風險的防范與化解,更要轉向長期整體的戰略層面化解風險,這就需要公共風險管理。這樣財政政策既能短期有效也能長期有效,不至于造成風險的后移或者累積!眲⑸邢Uf。
財政收入和支出結構優化
2018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國稅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到87.8%,比去年全年提高4.1個百分點,反映出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高。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英華介紹,根據研究預測,2018年,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新動能不斷壯大,相應的,財政收入增速仍然保持較高速度增長。
2018年,財政收入的質量和結構將進一步優化,稅收收入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的態勢。
藍皮書稱,2018年財政支出將保持中速增長,財政支出結構將進一步優化,重點支出將進一步得到有效保障。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財政支出保持較高強度,支出進度總體加快,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上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已完成預算的53.2%,比序時進度快3.2個百分點,在上年同期進度已經較快的基礎上又加快0.1個百分點,有力支持了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重點領域改革、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伴隨著財政收入和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積極財政政策的“動能”將更充分地釋放。劉尚希認為,“與傳統的擴張性政策不同,目前積極財政政策不是政府直接發力擴大需求,而是通過激發市場活力來間接發揮作用,優化資源配置,增加優質供給;不是通過政策來替代市場,而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不是單打獨斗,而是認識和把握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的系統聯動關系,基于總體觀出發來發揮財政政策在這些方面的整體效能”。
建立完備的債務問責機制
2018年上半年,我國地方政府債券共計發行1.41萬億元(含定向承銷方式),其中新增債券、置換債券、借新還舊債券分別發行3328.72億元、9438.85億元、1341.56億元。今年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定價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市場認可度提高。
“財政部門為了應對債務風險,已經開始從債務存量和增量兩方面入手進行調控!敝袊斦茖W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志剛介紹,在債務存量風險化解方面,進行了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在債務增量風險控制方面,嚴格債務合規性審查,剝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政府融資功能,啟動地方政府債務行政問責終身制。此外,還擴大專項債券品種,建立債務風險預警及處置機制。
藍皮書建議,公共債務管理制度設計中要體現多元治理理念,這就要求債務相關主體要共同參與到債務決策、債務管理、債務使用評估等環節中。要建立完備的債務問責機制,把“終身問責、倒查責任”的債務問責機制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新增債券分配要和地方控制債務風險的績效掛鉤。此外,應實行聯合問責以提高問責效果。(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董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