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黨中央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分步驟、分階段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這是黨中央著眼于國際國內發展大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彰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決心的重大舉措。”隨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指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必將對構建我國改革開放新格局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海南改革開放發展寄予的厚望,是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的最好方式,是慶祝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大舉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就是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一、4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深刻改變中國,也深刻影響世界
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我們要充分認識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歷史貢獻,深刻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和歷史性成就。
其一,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涌起。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決定》緊緊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黨建六大改革主線,涵蓋15個領域,包括60個具體任務、330多項重大改革措施。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了“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并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40年來,從思想解放到改革實踐,從農村到城市,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開啟了銳意進取、團結創新的改革開放強國之路。
其二,改革開放40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國改革開放的40年,是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40年,也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國的40年。一方面,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40年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增速高于世界經濟年均增長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我國人均GDP年均增長約9.5%。另一方面,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40年來,我國逐步建立起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起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
其三,改革開放深刻影響世界經濟發展。40年來,我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成功把握經濟全球化浪潮所帶來的歷史機遇,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WTO到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主動融入并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經過40年艱苦奮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經濟持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器和動力源。
二、40年偉大實踐為全面深化改革積累重要經驗
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破除阻礙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一切思想和體制障礙,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國人民堅持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既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既“摸著石頭過河”又加強頂層設計,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成功開辟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一是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注重頂層設計、頂層推動。改革開放之初,在當時復雜的內外環境下,改革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只能采取“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40年來,隨著部分改革領域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硬骨頭”,面對的大多是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在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成立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親任領導小組組長,無論是規格上還是力度上,都前所未有。改革推進方式的創新,使得重大改革面臨的矛盾與問題可以在統籌協調中得到解決。《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有利于從頂層設計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確保改革決策和規劃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調性。
二是以問題為導向為突出特點。40年來,我國改革從經濟領域起步,逐步擴大至政治、文化、社會、生態領域的五位一體格局,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先易后難、逐步深化、漸進式推進,走出了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改革開放之路。尤其是過去5年,我國推出多項改革措施,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主要領域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改革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態勢。
三是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無論是改革開放之初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還是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都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為出發點。比如,當前針對扶貧攻堅、人口城鎮化、環境治理、簡政放權、產權保護等相關改革,都反映了廣大社會成員最直接的利益訴求。比如,在精準扶貧上,不僅明確提出了改革目標,而且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一整套精準扶貧體系,形成了政府—企業—社會共同參與的、立體式的扶貧體系,體現了以人民利益為重的改革思維。
四是始終堅持黨的領導。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反復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黨的一項重要工作,各級黨委(黨組)都要強化責任擔當。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既要親自抓部署、抓方案、抓協調,又要親自抓改革方案督辦督察。強調一把手在改革中的政治責任,強化主責部門和一把手責任,使得改革形成了強大的動力,破解常規推進下難以突破的問題。
三、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前,改革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不亞于40年前。這就需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形成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新格局。
第一,以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前,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戰也十分嚴峻。為此,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確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并強調,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這一系列表述,鮮明地闡述了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看到改革的長期性、艱巨性,牢牢把握改革這一發展要義不動搖;就是要堅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中心,牽引和帶動其他領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協同推進、形成合力。
第二,要下大氣力破除體制弊端,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面對新時代、新矛盾、新需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一方面,我國經濟增長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結構性矛盾凸顯,不可避免會帶來下行壓力及某些陣痛;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不確定性明顯加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增長的外部挑戰更為嚴峻。因此,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關鍵在于以改革破解經濟轉型升級中的各種矛盾與問題;關鍵在于要以思想大解放,實現改革大突破。
第三,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民將繼續擴大開放、加強合作,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探索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在經濟全球化與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歷史交匯的大背景下,推進以自由貿易為主線的開放轉型,不僅為經濟轉型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入強大動力,而且將給全球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帶來重要影響,使我國由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轉變為主要引領者。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改革開放,把改革開放的大旗一扛到底。(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