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時代,創新工作應當聚焦社會主要矛盾,關注人民需求,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促進經濟社會實現更平衡、更充分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國家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在創新戰略提升、創新能力培育、創新人才培養和創新資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現階段,以集成化和協同化為特征的開放式全面創新,已成為創新工作的新范式和大趨勢。比如,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打破壁壘、匯集智慧、協同資源、激發創新活力和能力的重要舉措,極大促進了各方面創新資源整合,完善了科技創新與社會、經濟、文化等非技術因素之間的協同匹配。
應該看到,目前我國創新體系仍具有一定局限性,特別是在促進經濟社會更平衡、更充分發展方面,在促進人民群眾更好參與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一是創新主體的資源投入方向較為集中,不能兼顧更廣泛的需求。現階段,我國的技術創新體系主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并結合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企業的主要目的在于營利,絕大多數創新人才被聚集在附加值大、科技含量高、創新層次深的行業和領域,主要面向和服務高端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相關創新較難兼顧發展相對落后地區和中低端市場的實際需求,一些地方難以得到高層次創新主體的關注和資源投入。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看,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就難以改善。
二是普通群眾與創新主體之間鮮有溝通渠道。在開放式全面創新的發展趨勢下,各類眾包服務平臺、學術交流平臺以及技術中介機構為各領域的創新事業提供了助力。但也要看到,這些平臺和機構都有較高的專業和技術門檻,且所涉及的問題都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此外,對于具有商業營利性質的平臺,在實際信息交互的過程中,還存在安全信用和隱私保護等多種復雜問題。在目前我國基層創新基礎還相對薄弱的情況下,普通群眾很難融入這些開放式創新平臺,缺乏與創新主體之間的溝通渠道,難以將現實需求直接反映到創新領域。反過來看,創新主體沒有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真實問題和真實需求,就“拍腦袋”創新,也很可能因為不接地氣而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無助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三是群眾智慧有待挖掘。在創新主體資源投入不均衡、人民群眾與其溝通不暢的情況下,創新主體的認知很容易同更為廣泛的社會實踐相脫節。一定程度上,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創新事業都被局限在某個創新群體內。可以說,人民群眾參與創新事業的能力和潛力沒有得到足夠重視,蘊藏在人民群眾中的智慧也沒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解決這些問題,關鍵在于找到合適的形式和渠道,使人民群眾能夠廣泛參與到創新事業中來。一方面,作為生產生活的實踐主體,廣大群眾最擅長發現問題;另一方面,群眾之所想、所急、所困往往就是創新的源頭,代表著廣泛的民生需求,應以此為起點推動創新工作。
對此,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一個零門檻、使用方便的信息管理平臺,將人民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時、精準地對接到政府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內的專業人員,讓創新主體以此為依據,圍繞現實問題開展工作。
具體地看,當人民群眾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可隨時隨地通過平臺終端表達訴求;平臺終端將收集到的語言信息實時傳輸到云計算分析平臺;云計算分析平臺將不同形式的語言信息編譯成標準格式的數據信息,之后對數據信息進行統計分析,輸出包括問題的重復率、時間分布、區域分布、行業分布等信息在內的分析結果;建立推送模塊,將生成的統計分析結果根據不同機構和創新主體的具體需求進行歸類,定向推送給匹配的相關機構和創新主體;建立激勵模塊,對每個用戶的參與度和貢獻度進行評價,按照相關規則獎勵回饋用戶。
還要看到,在這一平臺的實際建設過程中,需要細化和拓展以下工作:一是要結合人臉識別、表情動作識別、語音識別等技術,在平臺終端建立便捷、智能的信息錄入通道;二是需要開發建設強大的云計算分析平臺,根據不同機構和創新主體的具體需求不斷拓展統計分析信息的類別,所推送的統計分析結果要可讀性高、指導性強、分類精細;三是不斷完善針對平臺用戶的評比算法和激勵機制,合理測算用戶的參與度和貢獻度,并給予獎勵,通過多種手段調動人民群眾參與創新的積極性,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四是要不斷加強平臺與政府、企業、科研單位等機構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重視區域間的交流與互助,構建有效的協同合作機制;五是要在建設好平臺的基礎上,打造平臺的國際影響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朱子欽 陳 勁 范利武 作者單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浙江大學能源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