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代表委員談基礎研究:收獲成果需要長時間沉淀

2018年03月22日 09:46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2018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時提到,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

  代表委員們也根據自己的工作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加強基礎研究的建議。

  吳季:加強政府主導的、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表示,新時代我國應充分發揮制度和體制上的優越性,加強政府主導的、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力爭在重大基礎科學前沿領域獲得重大成果。

  吳季分析研究近代科技發展史發現,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以信息技術、航天技術、生命科學技術為突出代表,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和代表國家意志的重大科技突破,逐漸成為基礎前沿科學突破的主要手段。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以后,近50%的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研究是利用大科學裝置或科學衛星數據完成的。

  吳季介紹,近年來,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成功發射了“悟空”、“墨子”、實踐十號和“慧眼”4顆科學衛星,得到廣泛關注。但從今年到2020年沒有科學衛星上天。

  “重大科學前沿突破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科學前沿的發展變化很快,決策晚了容易失去先機。”吳季建議,在地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領域,改五年規劃為中長期規劃加年度(或每兩年)征集和遴選,遴選標準更加注重重大基礎科學前沿的突破,管理上更加注重從規劃到產出的全過程,成立專業管理機構負責組織實施。

  “期待在政府主導的、有組織的定向基礎研究中,中國有更多‘墨子’、‘悟空’這樣的科學衛星升空;中國科學家在重大基礎研究前沿的更多領域走到世界舞臺中央。”吳季說。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構造地質專業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廣浩,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清平

  收獲成果需要長時間沉淀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科學院長沙大地構造研究所構造地質專業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廣浩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清平均認為,從今后的長遠發展考慮,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廣東加強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已經到了迫不及待的狀態。

  “但偏偏基礎研究又是不能急的,它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去沉淀,之后才能收獲成果。”陳廣浩告訴記者,東莞市從2009年就開始計劃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也一直到近期才摘到科研的“果實”。

  2010年項目開建之時,陳廣浩曾到松山湖考察,那時項目周邊基本都是普通的制造業工廠。

  “但在這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很多大型高端企業也被吸引過來了。現在項目成果出來后,很快就能實現應用,到時大量的國際人才也會聚集過來。”陳廣浩認為,政府不僅要加大對現有基礎研究項目的支持力度,同時也要做好長期規劃,從現在開始布局一批基礎研究項目,“甘于寂寞”地持續在同個方向上支持十年、二十年。

  “像我們的研發也是‘沉淀’了十年,才能走在國內前列,在國際有影響力。如果想著投下去馬上拿到結果,是不現實的。”吳清平也說。

  從研發人員的角度看,吳清平認為政府投入基礎研究確實需要沉下心來,在設置一些重大科研方向后要保持穩定性,要對該方向進行持續地支持。否則科學家會難以適從,最終難以形成自己的科研優勢。“所謂專家,就是在一個方面一個點研究得非常深、非常好,能走在國際最前沿。所以需要政府持續、穩定地引導支持。”

  吳清平建議,目前廣東省在微生物安全與健康領域已經形成相當優勢,在生物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布局上,可以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微生物安全與健康創新中心,通過建立菌種資源庫等方式,加強生物技術產業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亟待民間資本“加盟”

  “我認為需要有一些政策的引導,讓社會和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研究。”在3月6日的科技界聯組會議上,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學家朱日祥委員發言探討基礎研究的發展,最后他鄭重提出這條建議。

  結構有問題,民間資本投入不足。基礎研究是創新之源,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根本動力和源泉,但它又存在周期長、難度大、高風險等現實的問題,正因為如此,基礎研究的投入一直是科學家們最關注的話題之一。不少委員認為,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相比美國等發達國家有明顯的差距,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中科院院士饒子和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教授徐世杰委員等都曾多次呼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

  如何讓更多的資金進入基礎研究,一直是科技管理部門和科學家們努力解決的問題。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司長賀德方表示,我國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資金財政占比其實跟美國聯邦政府相差并不多,但兩國基礎研究投入的總額差別巨大,主要原因在于投資結構的差別。美國除了聯邦政府的投入之外,州立級財政會有相應的投入資金,更重要的是,企業和基金會等民間資本也會對基礎研究進行持續支持。但是我國基礎研究主要以中央財政支持為主,地方及企業所占比重極少。正是這樣的差別,才有了大家感受到的“中美兩國在投入上差別巨大”。

  資本有愿望,但有些問題還沒理順。令人欣喜的是,我國的民間資本已經有了進入基礎研究的強烈愿望。紅杉資本中國創始合伙人沈南鵬是今年新任的政協委員,他正是在科技界別。在小組討論的第一天,他便表示自己一直在關注基礎科學的發展,希望下一步國家能完善基礎研究多元化支持機制。“在基礎研究的資金支持上,除了政府的穩定支持,民間資本應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要鼓勵民間捐贈,政府可以通過稅收等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企業家拿出資金支持基礎研究,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為國家排憂解難、作出貢獻。”沈南鵬說。

  2016年,沈南鵬和其他幾位企業家一起設立未來科學大獎。這是我國大陸地區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關注的正是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網易CEO丁磊委員亦是未來科學大獎的出資人之一,他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非常支持和認同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研究,而且自己已經在做相關的事情,但他提出,希望這些項目本身要公示,項目的成績也應該被公示。“我希望這些成果為全社會共享,而非單屬于某個企業。”丁磊說。

  政府有想法,引導政策或將出臺。實際上,從早些年開始,科技管理部門就在思考基礎研究投入多元化的問題。

  今年1月31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作出部署。《意見》明確提出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要堅持五大原則,最后一條便是強化穩定支持,優化投入結構。

  賀德方表示,科技部正在做《意見》的落實工作。對于大家關心的投入問題,一直在尋找解決方案,科技部對美國的基礎研究投入體系也做過調查研究。他說,針對基礎研究重大目標,科技部將牽頭建立“部省聯動機制”。針對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研究的問題,將建立政策引導機制,下一步,將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出臺企業和基金會支持基礎研究的財稅政策。

  結語 跟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全社會研發投入,特別是企業對于基礎研究的投入還比較少。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與日俱增,應該更加側重對基礎研究的幫扶。從基礎研究產出量來看,我國在科技論文數量上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2位,但是,科研論文產出數量并不等于一切,當前存在的問題依然很突出。所以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是未來政府和企業的重點工作之一。

  更多報道請見 “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王蔚)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一级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第36页 |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 | 日韩在线观看免费一二三区 | 日本免费一级a一片 | 久久99九九精品久久久久齐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