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到2020年,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而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3月4日上午,政協經濟界別36小組會議一結束,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就被記者團團圍住,他被問得最多的就是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這一話題。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金融風險這個底線必須要守住。”楊偉民委員說,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穩中趨緩,去年增長速度高于預定目標。與此同時,前期積累的各種風險也正在逐步顯露,其中金融風險尤須防范。
如何防范化解這些風險?楊偉民委員從4個方面“支招”:
一是實體經濟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比如處置僵尸企業、去除過剩產能方面仍要繼續加大力度。僵尸企業占用了大量社會資源,如果處置不當就會變成不良貸款,引發金融風險”。
二是地方政府要有節制地去借貸,“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原則是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當前隱性債務風險較大,要對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進行控制,不要過度舉債,更不能變換手法舉債”。
三是密切關注房地產市場與金融風險之間的聯系。“在房地產領域,也要通過建立新的住房制度和長效機制來穩定市場。”楊偉民委員認為,需要通過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房地產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四是金融系統本身也需“強身健體”。要控制貨幣的總量和信貸的增量,同時要堅決補上監管的制度漏洞。
楊偉民委員認為,防范金融風險并不是要放松或減弱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金融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包括服務正常的房地產。他透露,有關部門正在研究相應的指標體系,高速度增長時能以GDP增速衡量,高質量發展需要從要素投入效率、產品質量、品牌影響力等不同角度加以衡量。
對于備受關注的國有企業改革,楊偉民委員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從過去的“做大做強做優國有企業”變為“做優做強做大國有資本”,“表述方式轉換的意義大不一樣,國企改革將按照‘做優做強做大國有資本’的新要求來推進完善”。(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周 劍)
更多報道詳見:將改革進行到底——2018全國兩會專題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