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年剛過,營口發布國務院批復在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設立營口綜合保稅區的消息。自從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設立以來,營口對外開放的定位不斷提升。作為“歐亞中轉港”的地緣樞紐和東北對外開放自由貿易“路由器”,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進程中,營口對外開放正在實現強大“動能升級”。
推動港口由終點港向中轉港轉變
10年前,營口港推出經滿洲里口岸出境的海鐵聯運業務,打通第一條從渤海灣直通歐洲的亞歐陸路走廊,當時的發運量僅有366標準箱。10年后的今天,營口港已先后開行至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斯洛伐克等12條中歐班列線路,中歐班列集裝箱運量完成5.5萬標準箱,海鐵聯運量突破72.2萬標準箱,從營口港發運的集裝箱量占“一帶一路”東線門戶滿洲里口岸的56.6%,成為全國沿海開通中歐班列數量最密集的港口之一。
“一個來自珠三角地區的40英尺集裝箱,在營口港進行海鐵中轉,相比全程鐵路運輸節約成本8000元至1萬元。”遼寧沈哈紅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崢說。營口港距滿洲里口岸1613公里,為國內海港中最短。相比全程海運,海鐵聯運節省近1個月時間,在倉儲物流、資金周轉和產品上市等方面大大節約了成本。
目前,營口港每年有兩萬艘貨輪進出,除在遼寧沿海經濟帶上布局的5個港區外,營口港還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建立起十幾個陸港場站,貨物沿“毛細血管”集散。與營口港相關聯的物流企業超過5000家,鋼材、糧食、糖、煤炭、陶瓷、農副產品等多個品種的專業交易市場風生水起。
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營口看到新的開放“動能”。“營滿歐”不再是一條線路,而應成為一張網絡,營口不再是一處節點,而應成為一個坐標。營口提出,不僅要打通一條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同時還要把營口港推向國際化舞臺,推動港口由終點港向中轉港、由碼頭運營向線路集成轉變的大格局。
2016年底,營口港從全球11家參與投標的企業中勝出,入股俄羅斯莫斯科最大的國際物流中心——別雷拉斯特物流中心,收購其49%的股權。營口港還著手在蒙古國、俄羅斯直至歐洲的11個關鍵物流節點布局,并投資蒙古國、俄羅斯的多個車站建設。
西接萬里亞歐大陸橋,東連海上絲綢之路,營口港構筑的不僅是通道,更是平臺,班列連接的不僅是亞歐,還是世界,營口要跟世界做生意。
自由貿易區釋放改革新動力
從地圖上看,29.96平方公里的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邊界沿街路整齊劃定,整片區域接近矩形,這在全國自貿區中并不多見。營口沿海陸域平坦,存量土地豐富,近30平方公里的營口片區臨海未填海,沒有“開天窗”,也無爭議土地,是連片的建設用地,項目安排不受制約。更為難得的是,周圍有超過200平方公里連片的國有建設用地,可作為自貿區“溢出效應”的優先承載區。
營口港與營口片區一體化發展,囊括其間幾十公里沿海“灣區”和數百平方公里可用土地,目標可期、潛力很大。按照《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部署,營口片區將圍繞港口核心戰略資源和“營滿歐”大陸橋,形成中國北方重要的航運樞紐和東北亞區域物流中心,建設區域性國際物流中心和高端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產業基地,構建國際海鐵聯運大通道的重要樞紐。
營口市委書記趙長富說,營口開放進入“自貿區時代”,營口港和自貿區要兩翼齊飛。一邊是營口片區,一邊是營口港,猶如營口新的“兩翼”,成為營口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突破口。如今,東西和南北兩個物流通道已形成:東西方向通過“營滿歐”通道,加強海鐵聯運,形成營口—俄羅斯—歐洲的陸路運輸通道;南北方向通過與南部沿海港口和長江沿線的深度合作,串聯東部、南部沿海省份、長江區域、東北亞和東盟經濟圈,形成營口—中國東部及東北亞—中國南部并輻射大西南和東盟的海運通道。
營口市市長余功斌說,去年4月10日掛牌以來,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始終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遼寧自貿區總體方案》確定的營口片區91項改革試驗任務,85項已在營口復制推廣并落地實施;在此基礎上,又結合營口實際自主復制推廣79項創新政策,總計164項。
搭載“自貿區引擎”,贏來商機無限。截止到去年年底,營口片區新增注冊企業2123戶,注冊資本金合計1012.63億元,占遼寧自貿區注冊資本總量的30%。其中外資注冊資本金占遼寧自貿區外資注冊資本總量的68%。
綜合保稅區帶來動能疊加
營口海關關長孫亞軍表示,規劃面積1.85平方公里的營口綜保區將建在營口自貿試驗片區內,一期計劃投資5.4億元,其中工程建設投資3.2億元,同時,今年連接營口港作業區和遼寧自貿營口片區海鐵聯運大通道的鐵路專線已全面開建,44公里的距離只需要17分鐘便可到達,這里將成為“營滿歐”集裝箱班列的重要集結地。綜保區將依據港口城市特點,充分發揮路、鐵、海、空交通便捷、海鐵聯運口岸已具規模等優勢,將加大對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等牽動性項目的引進,有針對性的重點發展現代物流、國際貿易、保稅加工、特色金融、現代服務五大產業,逐步形成國際分撥配送中心、國際貿易服務中心、國際金融創新中心三大中心。
屆時,保稅加工、保稅倉儲、保稅展示、保稅維修、跨境電商、冷鏈物流等都會在營口綜保區內充分實現,國外的原裝進口汽車、紅酒、食品、生活用品等都會以實惠的價格“飛入尋常百姓家”。(經濟日報記者 張允強 通訊員 王宗仁)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