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出行即服務 未來交通仍在路上

2017年12月14日 14:5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4日訊(記者徐紅)或許未來路面上沒有了私家車,只有公共太陽能汽車,而且不用自己開,按下車上的一個按鈕,想著自己要去的地方,汽車就可以把你安全送到目的地。汽車運行路線是經過城市大腦計算出來的,不會堵車,而汽車是公用的,也省去了停車的煩惱。

  如果你覺得太陽能汽車不夠快的話,還可以乘坐時速接近800英里(約合1287公里)的超級地鐵,一點也不會擁擠。如果你覺得地鐵也不夠快,還可以乘坐每秒達50億千米的高速飛行器,一眨眼的功夫就能到達……

  人們對于未來交通的設想,從來沒有停止過,也折射出對交通擁堵現狀的無奈。交通擁堵不僅被稱為城市“腸梗阻”,也讓大家心情焦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交通強國。人類能不能發展更快、更智能、更安全、更便捷的交通?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人車路全息感知

  12月7日,由中國公路學會和高德地圖共同發起成立“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首批建設項目同時落地,為城市交通問題提出可行性解決方案。未來交通有了大方向。

  交通,與城市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從馬車到汽車,從輪船到飛機,交通的發展,讓人們出行更舒適、安全、經濟、快捷,讓人類觸及的空間越來越廣闊。就未來交通的解決方案而言,這又是一個復雜的、不連續、非線性的龐大系統性工程,若要構建一個完善的交通系統,實現人車路和諧,則需要從規劃、設計、建設、運營、維護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面對“交而不通”的交通現狀,到底應該怎樣優化、控制和管理?幾十年來學界一直在努力尋找可行性解決方案。聯合實驗室的成立讓人們看到了曙光,首批入駐的在國內交通出行、人工智能領域頂尖的5位科學家及其團隊,將針對當下及未來交通出行和城市發展問題開展創新性研究,共同推動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的科研進步。

  未來交通會是啥樣?中國公路學會理事長翁孟勇認為,未來交通一定是多維度的。他表示,未來只有不斷“升維”,才能為解決城市交通出行問題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而兩家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有利于促進用大數據以及云計算能力解決交通出行難題。

  業界專家表示,未來的交通要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和快捷化,就需要有很好穩定性、有彈性的基礎設施提供保障。有彈性的交通設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通過對一起起自動駕駛車輛發生事故現場的研究,我們要反思,一直以來以車企、IT企業牽頭的技術發展路線是不是有些問題。”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萌認為,單一的自動駕駛汽車,其高科技裝備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但能不能實現自動駕駛,應該看的不是單一汽車技術,而是將汽車這一交通工具融合在完整的交通系統里面,保證在混合交通流的情況下能夠安全、高效運行的一種技術總和。所以說,智慧駕駛的攻關,制約因素不在車上,突破口在路上,在于基礎設施一端。

  以清華大學門前路口為例,研究表明,自動駕駛的很多事故是由于盲區所致。如果基于基礎設施、道路、路側的“上帝視角”(鳥瞰圖)等全方位環看路況,就會清楚哪里有盲區、有風險,同時知道車輛運行軌跡,從中發現沖突,是否有可能要跟其他車輛,或者行人,或者自行車碰撞,進而提前給予足夠的警示,如此提供整體優化方案。

  “未來交通基礎設施包括交通檢測、信號控制、設備采集信息等,幫助完成道路和路口層次的全息感知。”李萌說,從研究的角度講包括三層意思,首先通過海量信息采集,構建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構建交通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風險分析,再將結果傳遞給車輛,通過AR、VR提供警示,實現車路結合的智慧駕駛和自動駕駛整體。

  對城市擁堵攻堅

  中國公路學會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徐麗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學會制定了聯合實驗室研究工作的五年規劃,遠期目標是為實現交通強國提供科學決策依據,近期目標則先從解決城市擁堵著手,以基礎數據為依托,為城市交通“體檢”,逐步形成從“個體最優”到“系統最優”,從小系統最優到大系統最優的智能化交通解決方案,形成城市交通調度智能中心。

  眼下,聯合實驗室正在對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進行攻堅。“目前交通擁堵、路權爭奪等大城市病,依舊是資源爭奪、信息孤島的老問題所導致。”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表示,作為交通出行領域的領軍企業,高德擁有海量的交通數據和位置生活大數據,通過與產業界、科研界一起努力,來研究城市計算未來技術,共同探尋未來交通的可能性,改變交通行業現狀。

  為加快產學研合作,加快人才培養,高德承諾對實驗室堅持十年投入、與百所高校合作、培養千名面向未來交通出行的專家及人才的高德地圖,用多年積累的大數據和云計算能力,賦能城市交通治理。

  以交通數據采集為例,以前做紅綠燈優化的時候,大量用人工觀看視頻與車速的方式判斷路況流量。而交管部門獲取交通流量和信息的時候,也還在沿用傳感線圈對固定路段進行信息采集,因為沒有辦法做到全網全路段精確采集。高德創新性地采用互聯網眾包模式獲得交流流量,再通過交通大數據,很容易推導出整個路況出行數據。

  借助高德數據,聯合實驗室李萌教授的團隊已經為北京交管部門提供了交通指揮指數,不同于擁堵指數,這是在交管局內部應用,為科學調度配置警力設計的一種算法,這項數據可以為交管局指揮中心提供警力調度依據。

  此外,北京、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的市民近來發現,交管部門聯合地圖數據,在部分路段部署了智慧誘導屏,上面不僅顯示路況信息,還會提示預計擁堵時長,以及最優通行方案。據悉,智慧誘導屏顯示的路況預測數據2分鐘即可更新一次。

  智慧誘導屏和傳統的誘導屏相比有兩方面的提升,一方面是從提供距離信息向提供“時空信息”的進化;第二方面是從滯后的實時路況向預判未來路況的進化。“比如,在二環路通往機場高速那個口的大屏,就能顯示從此地達到機場的預計通行時間,為駕駛員繞行提供了判斷依據。”

  在杭州實施的交通大腦項目中,利用交通大數據,可以快速準確地發現城市異常擁堵位置,同時通過互聯網技術主動將異常擁堵信息推送給交警,有效加快了交警出警速度。數據顯示,及時出警可將事故造成的異常擁堵時長縮短20%、將平均車速提高35%。

  推服務模式升級

  實現智慧駕駛、自動駕駛并不是未來交通的終點。建設部城市交通“暢通工程”專家組副組長、國家智能交通運輸系統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教授楊曉光認為,未來交通已經不是傳統交通方式、交通工具的變化,而是交通服務模式的徹底改變。

  實際上,交通運輸系統直接關聯著當今仍至未來整個人類社會的諸多發展,直通智慧城市。楊曉光認為,一座城市的交通系統完全可以在計算機里推演,未來究竟如何把握交通系統,智能計算非常關鍵。除此之外,還要有極高的對專業的理解力和對專業的把握。現在很多地方已經提出來各種各樣交通大腦,提法雖好,但之所以在實際推進的時候遇到問題,就是對專業的把握不夠。

  專家坦言,以往的決策,特別是交通運輸系統是在“瞎子摸象”狀態下完成的,不盡科學,只知生病,不知病因,且面對問題束手無策,只得頭痛醫痛,腳痛醫腳。現在有了豐富的數據,可以全息感知真實世界,全面把握給出很好的治療良方。而未來預測、戰略推演可以運籌帷幄,發現問題,有效整合各種資源,主動管理、主動控制、主動服務。

  未來交通系統就像是一個通信系統,從過去的不可知變成可知,從不可控變成可控,從不可描述變成可描述。

  中山大學教授余志認為,目前城市交通系統還面臨5大難點:時變、非線路、不連續、不可測、不可控。他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統IDPS (I是基礎設施,D是數據,P是平臺,S是服務系統)體系框架,認為“這個框架必須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撐完備的數據采集,構造智慧的計算平臺,才能提供彈性化的信息化服務。”

  未來的路上,將出現車路聯網及協同,傳統的交通信號燈或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靠規則、靠車輛自身運動規則來調整交通流,但其背后需要強大的計算、人工智能和豐富的大數據資源來支撐。

  出行即服務,未來交通還在路上,充滿無限的未知和挑戰。

(責任編輯:張雪)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卡 | 制服丝袜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偷拍综合图区一区 | 日本一区二区欧美 | 亚洲无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