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理論界人士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把握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

2017年10月26日 08:06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 新思想引領新時代,新使命開啟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圍繞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我們黨經過艱辛理論探索,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認真學習領會、深刻把握新時代、新思想、新征程,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十九大精神上來,經濟日報特邀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迎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張占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鄭重宣布:“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開啟了新篇章,意味著邁向了新征程。

  這是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正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心,開啟了由經濟大國邁入經濟強國的征程。

  這是迎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后踏上追求美好生活新征程的新時代。隨著生產力和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對物質以外的需求與日俱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更高層次的需求不斷增長。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主要矛盾轉化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是對5年來中國發展歷史性成就和變革的深刻總結,也是對近40年來改革發展成果的歷史回應,更是對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的精準定位。未來,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這是迎來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新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中國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在全球安全治理、全球經濟治理、全球發展治理方面提出主張、觀點,并加以實踐,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中國的國際地位、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全面開啟了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的新時代。

  這是迎來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更加注重平衡發展的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的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等。破解這些難題也是今后做好我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落腳點。未來,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將進入更加注重結構平衡、城鄉區域發展平衡、人與自然平衡的新時代。(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

    

    新時代做好經濟 工作的重要遵循

    高培勇

  在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判斷并準確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用了很大篇幅闡述經濟工作,不僅系統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深刻分析了當前我國經濟形勢,而且對今后黨領導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經濟發展長周期和全球政治經濟大背景出發,審時度勢,圍繞經濟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從全面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性變化到將其高度概括為經濟發展新常態,從全面認識和把握新常態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從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工作主線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可以說,正是依賴于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緊密銜接、一脈相承的經濟政策框架,我們才能在全球經濟艱難復蘇的大背景下取得經濟社會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也正是基于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緊密銜接、一脈相承的經濟政策框架,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的重大判斷,并據此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可以認為,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緊密銜接、一脈相承的經濟政策框架,既不可能來自西方經濟學的教科書,也不可能從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里照抄照搬,而只能從中國的實踐中來,只能在扎根于中國國情土壤的基礎上產生。

  總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過去5年中圍繞經濟工作所提出的經濟政策框架,既來源于實踐,又有力指導了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完善,是有用、能用、管用的,是我們做好新時代經濟工作的重要遵循。只要我們沿著這樣的方向走下去,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我們黨所提出的“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然后再奮斗三十年,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目標。(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

   

    正確認識新時代的顯著特征和豐富內涵

    唐洲雁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深刻領會和科學把握新時代的顯著特征、豐富內涵,對我們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根據時代特征和主要矛盾的變化,及時對黨領導的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作出科學判斷,確定奮斗目標,提出思想綱領,制定行動指南,是革命領袖和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

  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有三個維度、三個標志:第一個是中華民族自身發展的維度,標志是經過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懈努力奮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第二個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維度,標志是經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的不懈努力奮斗,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第三個是人類走向現代化的維度,標志是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不斷開拓奮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引導中國走上了現代化的正確道路,而且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寬廣途徑,給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選擇。

  100年前,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無論是中國革命還是建設,我們最初學習的都是“俄國經驗”和“蘇聯方案”。這中間,有經驗也有教訓,有成功也有失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為世界社會主義發展蹚出了一條“中國道路”,而且為人類解決發展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經過幾代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接力奮斗,而今的中國又迎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判斷,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來看,這是一個我們正在從事的偉大事業不斷豐富發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取得偉大勝利的時代;從我國現代化建設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從人民幸福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從民族振興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從國家富強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毫無疑問,這個時代不僅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同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偉大的時代,必須擼起袖子加油干,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奮力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明天。(作者系山東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理論新飛躍的 中華文化基因

        辛 鳴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人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法寶。這里講的“中國具體實際”包括歷史文化等。在一定意義上,歷史文化實際決定了思想理論體系的風格與氣派。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堅實的文化基礎與文明支撐。從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道路“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再到強調“我國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我國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進、內生性演化的結果”,以及“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等,充分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等經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煥發出持久的精神魅力與文化光輝。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歷史邏輯告訴我們,正是綿延5000年的文化精神滲潤,讓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更加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更加潤物細無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的理論邏輯告訴我們,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無論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丟掉了思想文化這個靈魂,是立不起來的。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

  “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5000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這一認識,表達了中國共產黨人深厚的歷史文化情懷,也傳遞了堅定的歷史文化自覺。這種情懷與自覺體現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體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中。(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把握三個節點 推進偉大事業

    張燕生

  立足新的時代條件,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明確的戰略安排鼓舞人心,雄心擘畫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在這一過程中,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需要重點把握:

  一是到2020年時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小康社會。這需要我們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基礎上,將各項工作按規劃有條不紊地向前順利推進。

  二是從2020年到2035年,奮斗1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其中有幾個方面需要重點關注:其一,要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縮小區域創新投入能力差距,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其二,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三,顯著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其四,推進共同富裕。其五,使社會充滿活力和諧有序,下大氣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其六,建設美麗中國。

  三是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再奮斗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一,成為全球舉足輕重的負責任大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其二,成為影響世界的開放型經濟大國。推動全球貿易投資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向前發展,推動開放型世界經濟建設。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其三,成為創新型大國。在推進全球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人才培養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通過全方位國際合作推動技術重大創新,從而切實推動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增長。其四,成為推動全球包容性發展的大國。進一步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其五,成為維護“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作者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相關專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責任編輯:劉江)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日韩精品系列在线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高清在线精品二区 | 日本又色又爽又黄的观看 | 亚洲大片久久精品 | 伊人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