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兩會報道組 張歆 桂小筍
“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已經比較平穩,雖然有小幅度變化,但基本不會再大幅增長。而且,銀行業的資本充足率在13%以上,撥備覆蓋率達到176%,這都為銀行化解不良資產風險提供了支撐。未來一段時間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將基本保持在1.7%左右,并有望進一步降低,但‘降不良’需要一個過程。”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3月14日在福建團組全國人大代表駐地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從我的經驗來看,在經濟調整下行的背景下,1元錢不良貸款的實際損失可能在0.5元左右,在經濟好的時候,實際損失可能在0.3元-0.4元左右,而176%的撥備覆蓋率意味著1元錢的不良貸款背后有1.76元在做防風險的準備。綜合來看,目前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并不可怕,風險可控。”
李禮輝進一步解釋稱,“中國經濟增長已經由過去的超高速轉為中高速,經過近年來的調結構、去產能,2016年中國經濟已基本筑底企穩,今后幾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率可以保持在6.5%左右。經濟增速的調整必然帶來銀行業資產質量的變化,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略有上升是正常的反應,國外的銀行在類似的情況下,不良貸款率可能上升四五個百分點。
對于國有大行積極推進的債轉股相關工作,李禮輝表示,“我國企業總體的杠桿率在世界上居于中等水平,但是非金融類企業的杠桿率在世界范圍內是比較高的,可以說,我們的去杠桿是結構性的。而企業杠桿率高是因為企業的融資以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為主,股權融資的直接融資較少,如果銀行將一部分企業的債權轉換為股權,對于企業降杠桿也是有效的。另一方面,部分企業的不良貸款經過債務重組可以煥發生機,對于銀行改善資產質量也是有幫助的。
身為曾在國有大行服務多年的資深銀行家,李禮輝對于國有大行在“一帶一路”中能夠發揮的作用也頗有心得。“國有大行對于‘一帶一路’的國家和地區提供了許多融資和咨詢服務,例如,中國銀行針對中小企業和中小項目進行了大量的跨境撮合工作,銀行牽頭溝通的方式可以了解企業、政府、資金方等各方面的需求,實踐中也得到了有關國家的熱烈歡迎。”李禮輝表示。
在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方面,首先,銀行可以提供融資服務,畢竟銀行具有資金優勢;其次,銀行還有信息優勢,可以提供咨詢或投資銀行方面的服務,幫助企業更好的選擇項目。由于境外投資面臨著不同的法律環境、社會環境和勞動環境,中國銀行可以借助機構網點全球化布局的優勢和人才優勢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服務”;第三,“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兩項重大戰略在推進過程中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希望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對外合作以及對外并購,能夠越來越多的采用人民幣作為支付貨幣、結算貨幣、投資貨幣,從而降低匯率風險”。
“一帶一路當然也需要注意風險,其中,能否確保項目具有經濟上的可行性是最重要的,也因此需要銀行和企業一起來設計,以避免市場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等等。”李禮輝提醒。
而對于目前最受市場關注的資管產品統一監管標準的問題,李禮輝表示,“資管產品的本質是信托,由于目前的資管產品是跨平臺、跨機構、跨市場的,不同監管部門的尺度有所區別,容易引發監管套利或存在監管空白,如今監管部門正在研究和推進的資管產品統一監管制度、統一監管原則、統一監管標準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李禮輝指出,目前單從股權結構來看,國有大行都是國有股權為主的混合所有制,股東包括國內外機構和個人,就股權結構而言已經屬于“混合所有制”,但是銀行業乃至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混改的核心在于公司治理結構的設計是否合適。“民營銀行是現有銀行體系的補充,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確實需要推進民營銀行的發展,民營銀行機制靈活,更貼近市場是其優勢所在,我個人比較看好。”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