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 ,中國經濟網記者秦靜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7日訊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于3月7下午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就“脫貧攻堅工作”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美國美中時報記者:
我想問的問題是關于生態扶貧的內涵和外延的。因為,我曾經采訪了一個很貧窮、很偏遠的一個縣,廣西桂林的灌陽縣,他們為了扶貧,扶貧人員爬山涉水,去到一家一家的大山里去。這里被扶貧的對象說這是中國歷史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我看到這種現象,從我們外媒的角度也很想幫助像這樣比較貧窮的縣,為他們出謀劃策。去年還是在這個縣,桂林市政府表彰了它們的生態保護和扶貧工作。所以,在這方面我很想聽聽劉主任的看法,因為這個縣是國家級的生態縣,也是國家級的濕地公園,但是交通很不方便,還很窮。請劉主任給我們講講生態扶貧這方面的發展前景。謝謝。
劉永富:
生態扶貧也是扶貧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非常重要。實際上,中國政府以前也是這么來部署的。大家都知道,上世紀80年代,我們在貴州畢節市搞了生態保護與扶貧開發試點,它的方針就是“開發扶貧、生態保護、人口控制”這三句話。當然,由于扶貧的任務比較重,在實際操作中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饑不擇食,只要能脫貧什么項目都上。現在,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包括生態建設,所以我們的扶貧也要適應新的變化、新的要求。首先,扶貧項目要停止破壞生態,同時還要有利于生態的修復,在這個加減法當中找到利益平衡點。
我們這次易地扶貧搬遷,涉及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同時還要同步搬遷一些農村人口。這些人口大多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地方,生態非常脆弱,人在山上住著就要開荒砍樹、種地、燒柴等等,所以越搞越窮,生態惡化。要把這1000萬人搬出來,這是一個大工程,是一個大決策。應該說1000萬人,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這是中國政府下的一個大決心。中央政府確定統一的政策,投入6000億來搬這一批人。
現在我們搞生態保護脫貧,去年全國增加了20多萬護林員,優先安排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基本上是這些窮人、貧困的人口去當護林員。
另外,再給你講兩個例子。一個是內蒙古有一個民營企業叫億利公司,董事長叫王文標,他在杭錦旗治沙20年,把企業發展和生態治理相結合,現在沙產業發展起來了,把周邊的貧困人口帶起來,讓他們脫貧了。
再舉一個例子,2015年,浙江有一個養殖企業,到貴州生態脆弱的武川縣去種構樹,這個企業去投資了3700萬,到去年底已經賺到利潤1600萬,帶動了當地群眾脫貧,還保護了生態。構樹是中國的一種原生品種,蛋白含量很高,非常適合做飼料。雜交構樹種在地里,一年砍三五茬,加工成飼料喂豬,實際上這個飼料養羊、喂牛、喂豬、喂雞、養魚都是可以的。這一類事情都是我們提倡的,謝謝。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