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創新驅動、技術領航、龍頭帶動,湖北各地生物產業蓬勃興起,形成“1+8”差異化發展格局。
2017年,全省生物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近2300億元,同比增長15.9%
一粒小小的膠囊內窺鏡,可以在人的胃腸內360度觀察;郵票大小的皮膚樣本,可培養出全身所需皮膚……在一項項“黑科技”帶動下,湖北從無到有形成了生物制藥、細胞治療、分子育種、基因檢測等與國際同步的特色產業集群。
湖北順勢而為將生物產業作為全省六大新興支柱產業來打造,著力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促進生物產業蓬勃發展,邁入全國第一梯隊。
確定思路鑄“龍頭”
2008年11月份,地處武漢東南的二妃山下,光谷生物城奠基。
10年彈指一揮間,光谷生物城邁入全國生物產業基地前三,躍上了世界舞臺。
作為湖北省和武漢市政府自上而下推動的產業集群,光谷生物城有別于自發形成的產業集群,走出了一條“強化特色、拓寬領域、高位嫁接、集群發展”的產業發展新路。
2007年6月份,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意武漢東湖高新區建設國家生物產業基地,成為國家發改委第三批批復的國家生物產業基地。
光谷生物城負責人表示,光谷生物城利用本地資源稟賦,結合華中農業大學在轉基因育種、生物農藥、動物疫苗等方面的技術優勢和特色,發展生物農業,實現差異化發展;光電子信息與生命健康的跨界融合,發展醫療器械和生物信息產業,為實現跨越趕超提供可能。
10年來,通過建設國際化專業園區、引進培育市場主體、堅持開展自主創新、推進資本和產業深度融合、優化綜合發展環境等措施,武漢實現了生物健康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
到2017年,武漢東湖高新區生物健康產業總收入突破1200億元,生物產業年均增長率保持在30%以上;集聚各類生物企業超過1800家,擁有8家世界500強企業,50家上市企業在此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或生產基地,賽默飛世爾、霍尼韋爾、賽諾菲巴斯德、國藥集團、美納里尼、中種集團、華大基因、藥明康德、聯影醫療等行業巨頭在此聚集。
一方面引進行業巨頭,另一方面不遺余力地培育本土創新型企業做大做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煥春團隊與華中農業大學聯合創辦的武漢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落戶東湖高新區,建成了年產豬用疫苗4億頭份的動物疫苗現代化生產基地,步入國內動物疫苗行業第一梯隊,去年企業總收入達6.5億元。
2017年,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國家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綜合競爭力50強”,光谷生物城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第三位。
“五鏈”融合搶“灘頭”
近日,武漢璟泓科技董事長王健斌為擴大產能忙碌不已。這家科技型企業自主研發的CRP檢測試劑在區分病毒性感染和細菌性感染上取得了新突破。“原來檢測需要20毫升血、4個小時,現在只需要3滴血、幾分鐘。”
王健斌說,公司能較快成為業界翹楚,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武漢東湖高新區搭建的投融資和孵化平臺,公司借此從國家開發銀行湖北省分行獲得了2500萬元的專利質押貸款。
“光谷生物城大量企業還處于研發期,需要一個穩定的孵化環境。”武漢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建設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錢德平介紹,從藥物篩選、藥理評估、臨床研究、中試放大、注冊認證到量產上市,新藥開發的每個環節,生物城均有平臺提供服務。以政策鏈、基金鏈、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五鏈”并駕護航,重點打造生物產業研發創新體系和總部聚集區,搶占生物產業發展的“灘頭”。
記者采訪時發現,不用自建實驗室、不用買設備,一個人只要有研制新藥的好點子、好技術,就可以來光谷生物城創業,一站式包辦。
“人血清白蛋白”是治療燒傷、肝硬化等疾病的“黃金救命藥”。過去只能從血漿中提取,武漢禾元生物科技公司董事長楊代常教授的一項成果卻能讓它從水稻中“長”出來。“一畝水稻可以產生的人血清白蛋白相當于300人每人平均獻200毫升血的產量。”
這個令人驚艷的科研成果轉化卻歷經坎坷,直到楊代常團隊以“首席科學家+團隊+項目+經費+成果+企業”的形式入駐由武漢大學、華中科大、華中農大等共同組建的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后才得以真正轉化。
楊代常坦言,正是依托研究院提供的300多平方米實驗室,2000萬元項目經費及量身定制的年度發展規劃,讓他多年的心血終于離開了實驗室,成為面向海內外的熱銷產品。
針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光谷生物城實施精準培育。中小型創新企業勢單力薄,光谷生物城就為其提供金融、專利、法律、財務等專業咨詢,打造服務專業、人才自由流動、技術自由轉化的創新生態環境。
企業度過最初的研發期,成為細分領域的“潛力股”后,融資需求分外強烈。光谷生物城又從市場準入、政府采購、上市融資等方面重點幫扶,為其提供“股權+債權+上市”為主體的全方位金融服務。
與此同時,為解決企業產品研發、轉化、注冊、生產、物流等產業鏈環節的共性問題,光谷生物城還打造了一批專業公共服務平臺。目前,基因測序、蛋白質結構分析、生物藥中試放大、公共信息服務、診斷試劑加速生產、種子檢測與交易等30多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投入使用,涵蓋了生物健康各子領域產業鏈的多個環節,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加速了企業的成果轉化步伐。
創新驅動立“潮頭”
不久前,光谷生物城成功引進深圳康昕瑞集團。這是一家擁有國際前沿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核心技術的儀器制造商。光谷生物城聚集了50多家基因測序企業,但大部分是服務商。康昕瑞作為設備和制劑生產商入駐,完善了湖北基因測序的產業鏈,有望形成新的千億元產業。
立于生物醫藥產業的“潮頭”,還需要補短板。過去,湖北醫療器械大部分是中低端醫用耗材。為此,湖北借力優勢產業,推進跨學科研發。
在武漢博激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一款可用于靜脈曲張手術的半導體激光治療儀即將出口歐美。這家醫療器械企業其實是從武漢的另外一家工業激光企業——凌云光電脫胎而來。
湖北引導28家工業激光技術企業與高校院所和醫院跨界融合,組建醫療器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誕生了中國首個醫用飛秒激光器、中國首個微型牙科激光治療儀等創新成果,成為中國最大的激光醫療設備研發生產基地。
通過創新驅動、技術領航、龍頭帶動,湖北各地生物產業蓬勃興起,形成“1+8”差異化發展格局。在武漢,重點發展生物技術藥、高端醫療器械、高端化學藥和研發外包技術服務,正在搶占生物醫藥產業高端;在宜昌,人福藥業建成了全國最大的麻醉藥生產基地,中國麻醉藥品技術第一次走出國門,全國一流的仿制藥生產基地也顯現雛形;在黃石,以保健品生產、中藥材深加工為主體的產業活力四射;在黃岡,化學原料藥、中藥材種植穩步推進;仙桃、天門、十堰等地則成為醫用耗材、中成藥制劑、新型激素中間體等細分產業的聚集區。2017年,全省生物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近2300億元,同比增長15.9%。(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鄭明橋 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