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車”造車記:核心技術是硬通貨

2010年07月29日 09:40   來源:南方周末   

  “中國南車”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策下,通過引進預留創新空間的先進技術,開始了自己的研發之路,并最終成為領先技術的擁有者和輸出者 

  幾年前,跟朋友談起中國南車時,中國南車總工程師張新寧遇到的最多的問題是——“中國南車?生產什么牌子的車?”現在,他的朋友們知道了,“中國南車”就是那個造動車組的公司。目前中國的動車組中70%由中國南車制造。 

  在張新寧出生的1964年,全球首列高速動車組在日本正式投入運行,時速210公里。 

  45年后的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長(1068.6公里)、時速350公里的武廣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張新寧特意選了一個早晨,從武漢坐上他們研發生產的“和諧號”動車組到廣州,吃晚飯的時候,他已經回到武漢。 

  集中力量辦大事  

  中國的高鐵夢做了多年。早在1991年,中央八部委就有了高鐵預可行性研究,1992年出爐了第一份《京滬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 

  到2002年前后,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的瓶頸開始顯現,線路總量不足,運輸能力也不足。“中國的人均鐵路長度原來只有一個火柴盒那么長,經過建設現在也只有一個香煙盒那么長。”張新寧說,2000年前,全國鐵路一年才建500公里左右。 

  從2008年的京津城際鐵路之后,武廣、鄭西、滬寧高鐵陸續開通,三年不到中國有了近7000公里的高鐵。在很多人眼里,仿佛這一天突然就到來,包括中國人自己在內的全世界都開始驚訝,中國怎么就一下子進入了高鐵時代? 

  在張看來,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央的政策好。“國務院給指明了一條路——‘引進先進技術、聯合設計生產、打造中國品牌’。”他說,這一方向意義深刻,指出了動車組發展的三個階段。 

  今年5月,時速380公里新一代高速動車組在世博會上亮相,有人說這是中國用6年走完發達國家40年的路。張新寧表示,這是中國國家體制的優越性決定的——集中力量辦大事。此外,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鐵路短期內實現規模擴張提供了客觀條件。 

  科技部、鐵道部于2008年初編制完成了《中國高速列車自主創新聯合行動計劃》。由兩部委牽頭部署,中科院、清華、浙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大量的院士和科研人員,從基礎理論研究、方案論證,到科學試驗,全部參與。 

  張新寧還以動車組線路試驗為例說,在國外,由于設備制造商、線路運營商都是截然分開的,動車組研制過程中需要到線路上做試驗,設備制造商就要去跟運營商去協商,大量的時間用在協調上。在中國則要順暢得多,有政府主管部門從中協調,白天鐵路運營,晚上就可以見縫插針地在鄭西、武廣等線路上做試驗。留出再創新的空間 

  在一次內部討論中,有院士說,高鐵的技術難度,不亞于導彈。導彈造好了,任務完成一半,使用的時候只要打中,就是成功。但高鐵不是跑起來就算,還要跑得又快又穩又久,上千萬公里跑下來,都要保證安全可靠。“我的天啊,太難了!”他說。 

  對于此前技術基礎相對薄弱的中國動車組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張新寧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鐵路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積極吸納所有先進技術,這為后來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中國和國外的技術交流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就開始了,那時候主要是相互參觀學習,而下定決心做高鐵,是在2003年。在對國外技術綜合評估以后,南車要尋找的是適合中國國情、有后續發展空間的技術。中國南車的CRH2型動車組,就是引入了日本川崎的技術。 

  要找到一個適合中國的技術,不意味著照搬別人的。當時中國南車引進的僅僅是200-250公里時速的技術,給自己留出了再創新的空間,經旗下各個子公司分別攻關和消化,在16家子公司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動車組產業鏈。 

  這里的創新,既包括根據中國地質及氣候環境對車的組件有所改進,譬如中國高鐵車行環境中粉塵過多,濾清裝置裝在車底不能很好地起作用,于是改裝到其他地方;也包括青島四方公司CRH2型高速動車組轉向架的研制,這一動車組核心技術,通過大量的理論分析、系統仿真、分析比較和試驗研究,歷經兩年多的時間研制成功,解決了高速條件下列車抗線路激擾、抗蛇形運動失穩、抗高速脫軌等關鍵技術難題,并實現了中國鐵路動車組在既有線和高速鐵路的兼容運行。 

  核心技術是硬通貨 

  截至2010年6月底,中國南車自主研制的時速350公里動車組已累計安全運行超1500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375圈。這是目前世界上商業運營速度最快,也是運營里程最長的動車組。“真正的技術掌握不僅是在設計階段,更重要的是通過大量的試驗和實際線路運行不斷完善和優化設計,設計一定要轉變成實際運營的東西,這才能說是真正掌握了這門技術。” 

  高速動車組一共由七十多萬個零部件組成,是各種復雜技術的集合體。設計上的每一項改進都意味著巨大的挑戰,都需要有大量的試驗進行支撐。 

  以時速380公里新一代動車組的新頭型為例,列車最高運行時速380公里,試驗時速超過420公里——這已經超過飛機的起飛速度,接近飛機低速巡航的速度。而列車后面還跟著車廂(16節車廂,有400多米),高速運行時與地面、橋梁、隧道及相鄰列車相互激擾,氣動環境極其復雜,高速會車、氣動噪聲、微氣波壓、列車風之類都是很大的創新難題。 

  為此,中國南車一共設計了20種頭型方案,綜合分析技術性、文化性和可實施性之后,初選了10種方案。在極為繁瑣的比對、計算、試驗之后,確定了新一代高速列車的頭型方案。車頭各項指標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氣動阻力比原來動車組降低了4%——這意味著每年可以節約6億度電。 

  “核心技術是我們參與市場的硬通貨。”這是張新寧最近總結出的一句話。中國南車子公司們的發展,也在印證這一說法。譬如,掌握核心部件技術的科技型企業——中國南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的營收額,近年直追整車制造廠的水平,預計今年將達到100億元。而目前高速動車組的九大關鍵技術:總成、車體、轉向架、牽引傳動系統、網絡控制系統、制動系統等,均在中國南車實現自主研制。 

  除了核心技術,中國南車的動車組生產能力也在不斷刷新,目前產能達年產100標準列,10月份完成技術改造后可達年產200標準列。 

  在中國南車2009年財報中,董事長趙小剛寫道:“對南車而言,積極參與全球市場競爭意味著明天的生存與發展。”今年4月,為統一品牌宣傳和擴大“CSR”國際影響,中國南車還修改公司英文名稱,從一長串的China South Locomotive & Roling Stock Corporation Limited精簡為CSR Corporation Limited,簡稱CSR。 

  目前海外市場在中國南車整個營業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到10%,但是增長很快。2009年的海外訂單約為12億美金,同比增長60%。有意思的是,它的整車出口占到出口總份額的80%以上,出口的整車產品涵蓋了幾乎所有品種,動車組、城軌地鐵等高附加值的產品占到了70%。從零部件出口到整車,產品結構和層次的變化,改變了中國制造“價格低,質量差”的形象。 

  今年南車的海外簽約還會更多,有單獨投標,也有與合作伙伴共同投標。“我們要做一個國際化公司,放眼世界,跟其他國際公司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產業鏈相互進入,參與國際化分工。”張新寧說。

(責任編輯:劉朋)

精彩圖片
我要評論
商務進行時
精彩圖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一级 | 在线观看AV免费网址 | 亚洲日本好爽视频在线 | 亚洲一级免费在线免费视频 | 热久久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AV永久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