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蒞臨廣州,參加“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產業論壇”。 本屆論壇是由中央網信辦、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東省委網信委主辦,中國經濟網、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以及快手科技共同承辦。在這里,我謹代表活動的主承辦方對大家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 主持人: 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了,今年這場論壇的主題是“發展:行穩致遠!” 要想走的遠,首先必須走的穩。這是一個當下中國網絡媒體發展亟待思考的問題和必須付諸努力的方向。 在這樣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已經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發揮著越來越強大的影響力。因此,媒體產業該如何更好擁抱科技、擁抱網絡,實現突破,如何賦能傳統行業轉型,催生新業態;如何堅持規范有序的健康發展,承擔起作為媒體的責任?我們希望在今天的這場論壇當中,可以找到相應的答案,引領我們繼續向前,走的更穩,更遠。 中國經濟網: 領導致辭。 主持人: 接下來進入今天論壇的主旨演講環節:擘畫未來,數字發展。我們一共邀請了6位嘉賓,分別從他們各自擅長的領域,談一談“網絡媒體和產業究竟如何更好的融合發展”。 首先讓我們歡迎,快手科技聯合創始人、內容安全委員會主席楊遠熙先生,來跟我們一起探討“數字變革:產業變革的新方向”,歡迎楊總! 楊遠熙: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快手科技楊遠熙,很榮幸能夠參加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 過去十年,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5G時代,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融合為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推動了數字經濟崛起,互聯網已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產生活。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創造出新業態新模式。 這些年數字經濟深刻影響了各行各業,是挑戰,更是機會。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短視頻社區與內容平臺,快手也被投入到這一大潮中,自身不斷迭代、進化,同時積極與媒體行業展開合作、融合發展,共同應對機遇與挑戰。 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經濟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我們認為,互聯網作為重要助推器,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起到巨大作用。未來,隨著技術不斷演進與突破,數字經濟所帶來的變革將更加迅猛、深入。 楊遠熙: 結合快手在內容社區、直播、電商、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實踐,我談一下對數字經濟變革方向的幾點理解: 第一,基于數字經濟的新業態新模式將蓬勃發展。 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網民規模已超過10億,形成了全球最龐大的數字社會,連接和互動的載體更是從圖文全面轉向視頻。消費互聯網的連接方式、互動方式、交易方式創造出新的場景、新的需求,也在推動供給側的加速變革,實體經濟的數字化、產業價值鏈的重塑,正在誕生越來越多的新業態新模式。最典型的是直播電商。早幾年,直播電商和電商直播經常會被混為一談,實際上直播電商是全新業態,交易不再基于商品的價格,更基于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情感連接,重塑了人、貨、場。 第三方機構預測,未來三年直播電商的年均復合增速為58.3%,2023年直播電商規模將超過4.9萬億元。只要有一臺智能手機,田間地頭的農民都可以方便接入,直播電商擴大了供給規模、提高了交易效率、豐富了交易體驗,為商品的流通、鄉村振興創造了新通路。我們相信,未來數字經濟驅動的新業態新模式將加速發展,帶動實體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相應的,企業的數字化也將讓產業互聯網持續落地和突破。 楊遠熙: 第二,智能化將是大勢所趨,虛擬現實融合為新場景。 數字經濟的另一大變革方向是智能化與混合現實。數字經濟在重塑物理空間和實體經濟,也同時在打造一個更大的數字空間。當所有的智能設備相連接,普通人的生活將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從智能駕駛到服務機器人,從智能家居到智能社區,每一個領域都在不斷迭代,爆發出新機會。 對于媒體行業來說,內容創作的智能化尤其值得關注。媒體的數字化轉型升級,需要大膽運用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以實現傳播效率的最大化和傳播效果的最優化。視頻識別、智能創作、AI美顏、智能語音、混合現實等底層技術將讓視頻創作更加高效和智能。 順應數字經濟的變革方向,快手即將推出的AI開放平臺,將這些核心技術整合形成行業解決方案,面向包括媒體行業在內的各行各業轉型升級,提供支持與服務。無論是出行的智能化、物流的智能化、城市的智能化,還是內容創作的智能化,都是數字經濟所推動的變革方向之一,不斷豐富我們未來的數字空間,最終讓虛擬和現實融合為新場景。 楊遠熙: 第三,數字經濟既要創造商業價值,更要創造社會價值。 數字經濟是新動能,是新的生產力。但同時,數字經濟也要有序、健康發展,這也是數字經濟變革的重要方向。快手創立有10年了,最初它是GIF工具,然后逐漸變成一個國民性的短視頻和直播平臺。這10年時間里,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堅持的是,我們為用戶、為社會創造了什么價值?未來如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因為只有創造社會價值,我們才有價值。 創立之初,快手希望讓每個普通人公平地被看見,如今我們依然堅持將大部分流量分配給普通人,讓他們在這里能夠發現所需、發揮所長,在物質與精神上增加獲得感和幸福感。與此同時,快手也在不斷迭代升級,以打造最有溫度、最值得信任的在線社區。無論是媒體行業,還是短視頻直播平臺,在數字經濟的發展大潮中,我們都是數字生態、數字空間的營造者,既要抓住機會發展,更要守護好人間煙火。 我們認為,數字經濟最終要賦能于人,為所有人提供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的數字基礎設施、產品和服務,需要大力度縮小數字鴻溝,創造更大的社會價值。 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楊總! 的確,現在數字經濟已經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消費的習慣,讓很多原來高不可攀的東西變得觸手可及,像剛才楊總提到,在數字經濟發展的浪潮當中,我們既要抓住機會,也要守得住人間煙火,我們也看到像快手等很多短視頻平臺都在不斷創造社會價值,像剛才楊總提到直播電商,其實也在不斷地進行扶貧助農等等創造社會價值的事情,因此我們相信,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新技術加上媒體的海量資源,以及多元的場景優勢,相信一定會為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助推它們的健康成長。再次感謝楊總。 接下來讓我們歡迎華大集團CEO尹燁為我們分享“科普即公益,技術當向善”,歡迎您! 尹燁: 各位領導,大家下午好!今天中國的人均預期壽命是76歲,建國初期人均預期壽命是39歲。我們現在應該更有時間體驗人生的廣度、長度和風度。 今天核心內容想和大家講一講,你要明白如果一個民族死亡譜以腫瘤為主的話,換而言之,就是長壽了。因此一定要考慮人口學本身,考慮平均預期壽命,再評價該民族為什么死亡譜會轉換。 尹燁: 我做生命科學和科普已經很久了,大家真的要主動站出來,尤其是科研工作者不能只蒙頭讀書,不聞天下事。相當比例的國人,醫療花費最大的悲哀是什么?我們不愿意平時去做體檢,一發現腫瘤就是中晚期。早干什么去了? 我想說,沒有突然發生的腫瘤,只有突然發現的腫瘤。這很關鍵。我和我身邊很多同事或者朋友說,你該做做檢查了。我們應該要有這樣的正能量,早防早治。 尹燁: 對于惰性腫瘤,從開始罹患到中晚期差不多十多年,我們有機會可以遠離它。 因此我總結一下,很多人認為基因萬能,很多人覺得基因無用。我們想生個好孩子,這是基因說了算。但還有好些事,和基因關系不大,比如說得糖尿病,更多的是與飲食相關。 西藏人為什么能爬山?這是基因決定的——基因陽性的,不會有高原反應;基因不是陽性的,上去就得吸氧。你說我特別羨慕藏族人?也不是,如果把他們請到廣州來,他們也會不適應。 我們睡覺為什么會流口水?是什么決定的?只是因為嘴沒有閉上!所有人都會流口水。這就是說基因不是萬能的。 有人問,尹老師,有沒有創業基因?沒有。沒有創業基因,但是有猝死基因。因此,不要有促發猝死的因素,什么是猝死的因素?比如全民跑馬,我是反對的。馬拉松是什么運動?極限運動!不是說所有人都適合跑馬拉松。還有大家不要過度加班。 “孩子查基因能定天賦”,這事情靠譜嗎?肯定不靠譜。 歸根到底,用基因算命不靠譜,現在互聯網充斥大量的這些東西,應該是打假的對象。 尹燁: 做科普最難的是謠言滿街跑的時候,真理還沒有穿上鞋。為了人類的生命健康,我們一直在努力,但是我最擔心的是精準醫學這些技術越做越貴,把精準醫學變成精英醫學,大家做不起。 防大于治非常關鍵,我們用人人可及的疫苗,幫我們遠離了許多治不好或者治不起的傳染病。 我們今天談論的是技術,技術一定要向善。因此科技的邊界必須是向善。醫學的精髓在于精誠。1978年,英國的愛德華茲博士,完成了第一例試管嬰兒,當時卻被很多人罵。而到了2010年,超過300萬名寶寶因為這項技術出生。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我特別想說,已知圈越大,未知圈更大。因此不能唯技術論。沒有科技的人文,可能是愚昧的,但是沒有人文的科技,一定是危險的,我們要明白我們的技術有邊界。 尹燁: 我想說,技術普及、成本可控、渠道可及、認知正確,是網絡科普最重要內容,就是要讓大家有正確的認知。雖然在這過程中,不能保證每一次講話能講全講懂,不一定都受歡迎,或者有人對你有各種各樣的誤解,但很多事情,只有你堅持做,肯定能看到效果。所謂德不孤必有鄰。 我們都明白科普既賦能別人,也造就自己,猛將必發于卒伍。我是做生命科學的,深知生命就是一組代碼,我們所有科普的意義是將這份愛永續傳遞,讓我們大流量去彭湃正能量。 再次感謝! 主持人: 非常感謝尹總。尹總給我們帶來了一場非常幽默生動的演講,我看在座的各位也聽得非常感興趣,尹總給我們做了一堂非常好的科普。我想科技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人類,讓這世界變得更加光明,媒體一定會不斷努力傳遞這種正能量,讓更多的人感到科技所帶來的溫暖和力量。再次感謝尹總。 接下來讓我們歡迎螞蟻集團副總裁、智能科技事業群總裁蔣國飛先生,請蔣總為大家分享“數字科技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歡迎! 蔣國飛: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有機會和大家討論一下怎么樣通過科技和文化產業的融合來做一些創新的實踐。 我們看到報道,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一萬美元,大家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更加熱切,給文化產業發展帶來很大的機遇,也包括媒體產業。給消費者帶來很多多元化、更加有趣的體驗,另一方面也推出新的業態,激發新的動能。 在這過程之中,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很多挑戰,一方面是侵權的問題。我相信在座的可能有很多網絡媒體的創作者,創作非常的不容易,但侵權很容易,維權又非常難、耗時,經常一個案例要花很長的時間。 第二是商業化的問題。有技術的人卻難以在商業、市場上得到回報,沒有形成閉環。 第三是需求的問題。無論是創作者,還是設計師,實際上需要更好地了解消費者或者用戶的需求,這樣才能不斷地推陳出新,更好地連接市場。 第四當然是授權的問題。傳統的IP授權定價非常高,很多時候讓中小商家不太容易去嘗試,形成很大的交易壁壘。 蔣國飛: 當然,有痛點,也會有需求。“螞蟻”運用區塊鏈來打造文化產業全鏈條的服務。推出了“鵲鑿”平臺,還推出了IP商業平臺。為消費者推出數字藏品新的模式,打造IP數字化新的載體。鵲鑿平臺是基于區塊鏈技術不可纂改的特性,為創作者提供了存證等各種各樣的維權服務。鵲鑿技術經過這幾年的沉淀,實實在在地幫助很多創作者提升維權效率,一分鐘可以上鏈存證,如圖片、內容、創作的作品,同時可以實現全網實時的檢索、搜索,有99%以上的圖片和短視頻的查準率和查權率。一個作品完成以后,幫你全網檢索,有99%以上可以查權和查證。提供非常便捷、普惠的版權服務。我們也服務了超過五萬家中小微商家。 蔣國飛: 另一方面,不僅滿足功能性的需求,更需要滿足個性化、認同感這樣情感需求。這給品牌和IP帶來全新的機會。IP商業平臺為原創的IP提供鏈上的版權保護,同時為中小商家提供鏈上授權,而且是按量計費的新模式。可以很好地減少交易中的不確定性。秉承了持續的商業合伙人的關系,一起根據自己的特長,更好地給市場提供服務。目前我們在幾個月內,平臺入駐的IP有330多個,有超過1000個商家入駐,包括義烏的小商店城,以及酒店。 蔣國飛: 另一方面,可以舉個例子,“紋藏”(中國紋樣數據庫)是首批入駐的文化IP。歷史上有很多紋樣設計,有人收集了兩萬多份珍貴的紋樣,整理出數據庫,但是創始人苦于怎樣發揮價值。通過IP平臺,聚積了十幾個品牌方,把很多傳統的紋樣融入到服飾、商品設計之中。在今年的中國非遺日直播間,文藏合作的商品一天差不多賣出十萬多件,因此可以看出大家對這類商品有很大的需求。 另外面向消費者,我們推出了很多數字產品,利用區塊鏈技術、3D技術,打造很多IP數字化載體,提升用戶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每一個數字藏品都有無法纂改的身份憑證,具有文獻和不可拆分性的特征,保證數字產品發行、購買、收藏的可信性。用數字技術,把文化、歷史,包括中華文明的很多內容傳播給大眾,是一種新的方式。 蔣國飛: 我們知道,數字的文創行業發展非常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上個月,我們和很多機構一起,共同發布了數字文創行業自律公約,希望維護生態,更好發展產業,同時通過更好的機制來保證行穩致遠。 文化產業的繁榮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都至關重要。隨著國家的高度重視,文化產業正迎來巨大機遇。科技也正在催生新的發展動能,無論是歷史上沉淀很久的傳統文化,如剛才提到紋樣、故宮的東西,還是新時代蓬勃發展的產業、新的設計、新的IP,都需要新的協作模式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幫助我們進一步促進發展。因此希望有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努力,營造行業共識,助力新的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蔣總!其實這些年,大家應該非常明顯感受到文化產業發展的勢頭,尤其是借助新技術、互聯網,有非常多優秀的文化類節目成為爆款,像大家很熟悉的《上新了故宮》《典籍里的中國》等等。現在滿大街都能夠看到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大家不會再覺得格格不入,而是用非常欣賞的目光看待這些事物。這些是非常好的。我們也非常高興看到有這樣的公司為保護傳承發展做出努力,為文化發展做出技術支撐,再次感謝蔣總! 接下來有請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長肖利華先生為我們分享《數智創新驅動網絡媒體發展》。 肖利華: 非常高興與大家分享《數智創新助力媒體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們認為未來的世界是靠數智、算力、算法驅動的世界。 整個媒體一路的發展過程和ICT技術,包括接下來云技術,都在同步往前發展。媒體最早是報紙,到后面的廣播、模擬電視、數字電視等等,包括現在的超級APP,最近火熱的“元宇宙”,這里面有很多沉浸式的體驗,背后都是我們ICT和云技術和相關變化,從1G、2G、3G、4G到后面的萬物互聯,包括云,一系列的變化,我覺得技術和媒體其實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因此媒體產業在數字技術發展過程當中會不斷創新。總結一下,核心是五個方面,一是計算部分。視頻、圖片在傳輸、存儲、計算過程中,會有一系列很大的變化。二是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怎樣將不同類型的數據進行高效精準的匹配,會有很大的變化。三是AI(人工智能),生產過程中會大幅度改變媒體。四是端,在云網端一體化、媒體元宇宙的時代,創新一定會加速整個過程。五是安全。安全是底線,必須要守住。 肖利華: 接下來分模塊逐一解釋一下。計算的板塊,云上采編、轉播,我們除了強調更高、更快、更強之外,還有更智能。為什么?在傳統方式下,攝像頭基本上只是盯著前面部分,后面的看不到。比如馬拉松,幾萬人在跑,攝像頭永遠只盯著前面幾個。而通過多路信號,你關心哪個,就可以關注哪一個了。2017年,我們成為奧林匹克合作伙伴,提出更高、更強、更智能。在2018年韓國奧運會時,高管全部去了,不是看奧運會,更多是看人家后臺怎么樣做,那時候有8K,最好的機位是兩三個位置。包括采編,現場工作人員減少了27%,面積減少25%。 接下來可以看一下幾個典型的客戶,在阿里云技術的支撐下,央視網覆蓋全球18億人次,構建整個數字中臺,背后的數據量非常大。大數據時代,不僅是數據量本身大,還是多維時代。消費者如果對內容不感興趣,就會關掉,因此推薦合適、感興趣的內容非常重要,否則分分鐘沒有了。 再往下面講,看一下人工智能,簡單可以看一個小視頻。 中國經濟網: 播放視頻 肖利華: 兩會期間,兩會好聲音全網閱讀量迅速超過5000萬,會議一結束馬上就出來了,效果非常好。背后有很多技術,我們達摩院提供整個底層的技術支撐,像里面的智能標簽、智能搜索、智能海報,包括里面提到多國語言的同步翻譯。還有智能清除。在淘寶層面,商品數有多少?不同的商品,這么多視頻怎么處理,10億級的消費者,千人千面,每個人看東西不太一樣,還有這么多直播,因此這背后需要的數據支撐力量是非常的重要,包括智能配音、配樂,以及自動生成。文字輸入進去,自動生成完整的視頻,自動尋找和文字比較匹配的語音、文字、圖片,結合釘釘開會。釘釘有超過5億多的用戶,開會的時候,不同的國家、地區的語言,怎么搞?會議結束,同步的會議記錄馬上就好了,這需要多個工種不同區域進行協同。底層的技術加上網絡協同平臺,通過釘釘非常高效的一鍵,所有板塊同步做轉發和分享。 再往下是終端。終端接下來會是新的爆發,我個人覺得比爾蓋茨有句話非常經典——我們對未來一到兩年的預測總是太過樂觀,但是對未來三到五年預測總是太過保守。因此未來對于媒體行業而言,虛擬的全息演播室,虛擬的數字黨建館已經有了,包括沉浸式的觀影、沉浸式體育賽事,非常黑科技,可能未來五到十年會成為常態。只要想得到,給一些時間,技術基本上就可以把它變成現實。 肖利華: 最后一條非常重要,即安全。因為要行穩致遠,底線要守住,即安全。我們的數據、系統需要安全。阿里云全球所有合規資質都有,這是第一。第二,在亞太區的市場份額也是全球第一,在國內更不用說。 我們還發展了媒體云,ENS的邊緣云,包括ZStack超融合,還有飛天企業版。剛剛播放的視頻是AI編輯器里面生成,包括后面的媒體大數據庫。 總結一下,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內容建設為根本,推動媒體行業的整個健康發展。只有這樣,媒體行業才能夠行穩致遠。再次感謝各位! 主持人: 非常感謝肖總!謝謝剛才肖總給我們介紹了很多數字技術在媒體產業當中的應用,這一些說實話,在過去真的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當中,大家錄節目還是錄像帶,現在上云,一部新聞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對從業的前輩來說更加感受深刻。我們作為媒體從業者,一定要保持一顆好奇心、向外求索的心,保持虛心的態度,保證正確內容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盡情享受技術給我們帶來的新場景,期待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上由阿里云帶來的全球轉播,再次感謝肖總! 接下來有請小紅書創始人瞿芳,請她來為大家講一講小紅書是如何堅守價值導向,鏈接美好生活,歡迎! 瞿芳: 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下午好!我是小紅書的瞿芳,今天非常榮幸給大家分享小紅書在平臺經濟發展和平臺治理上的觀察和思考。 2013年,8年前,小紅書從一本購物攻略起步,經過八年的成長,已經成為廣大用戶的美好生活指南,不管是畢業旅行去哪里,第一次面試怎么樣準備,還是如何給自己和家人做一桌好菜,用戶每天在小紅書上分享自己的點點滴滴,也在這里發現他們的美好生活。 平臺在成長當中,看到人們越來越向在線化發展,比如說大家可能最近都注意到,現在非常受年輕人追捧和喜愛的新一代國貨品牌是伴隨著互聯網起來,比如說大白兔、百雀羚,在很多朋友心中,大白兔最出名的是糖,但是在小紅書上是護手霜、香水。 很多95后、00后都愛上老北京布鞋,在這些年輕人眼里老北京布鞋和他們的板鞋一樣搭。我們看到很多新老品牌百花齊放,包括剛剛過去的國慶,發現露營成為新的生活方式,露營房車變成越來越多人走出家門,去發現大自然美好的方式。迄今為止,在小紅書上今年已經超過22萬用戶分享自己的露營生活,相關筆記超過45萬篇。今年國慶節期間,露營筆記的發布量比去年增長了11倍。我們看到人民對新生活的向往,助推了新場景的發展。在這里面既有新的露營裝備品牌,也有大量的小微露營服務商,我們看到這樣的場景在不斷地涌現,其實大家也非常熟悉,現在剛剛進入冰雪季,北京也即將迎來冬奧會,比如說在滑雪的場景里面,大家不僅要尋找去哪里滑雪,找滑雪的裝備,在如何用平臺經濟反哺現在的新業態,我們看到很多新的模式和新場景。 瞿芳: 互聯網平臺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讓這份向往映射到現實生活中。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到農村老家創業,因此,許多婚紗攝影、婚慶策劃服務開始從城市走向農村,他們中還有一些人回到農村創業,不管是辦有機農場,還是鄉村旅游,他們在鄉村扎根。 去年下半年,我們公司舉辦每年的例行活動,在街頭聽到大家對小紅書最重要的期待是“有用”,大家希望在這里看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他們對平臺的心智是探店,希望通過小紅書發現更多線下有趣的生活方式。 人們對生活經驗有需求,希望借助好的經驗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樣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經常讓我被打動。最近看到一個90后山東女孩啟動了自己籌備的三年開店計劃,評論區里面每天為她加油打氣的粉絲,很多都成為這個小小面包店的第一批顧客。如今開業一年多,不僅在當地賣得不錯,還可以通過線上銷往其他地方。他們已經成為數字化時代推動小店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他們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奮斗的模樣。這也是小紅書平臺價值的底色。 瞿芳: 隨著平臺逐步發展,服務越來越多用戶的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作為一個平臺企業的責任之重,尤其是價值導向上。今年以來,小紅書認真落實各個專項整治的要求,重點針對醫美的“真美行動”等專項行動,對存在違規的內容和賬號從嚴處理,累計處理筆記上萬篇,同時還通過加強技術管控水平,提升機審模型攔截能力,拓寬用戶舉報渠道,加強安全培訓的手段,不斷提升平臺的治理成效。 今年年初,我們對外發布了社區公約,“真誠分享、友好互動”的社區價值觀,這八個字是全公司今年最重要的目標。我們在公司內外進行了宣導,希望告訴社區的每一位參與者,我們在倡導什么樣的價值觀、生活方式。我們覺得這不僅是一句口號,“真誠分享、友好互動”是核心競爭力。 今年,我們對炒作炫富、大吃大喝加大打擊力度。今年5-10月,累計處罰賬號240個,已經把這件事情做到小紅書平臺的基因和血液里面。 我們思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想要展示自己的生活無可厚非。我們要留下更好的內容,對激發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公司除了內容安全部門,還有非常核心的部門是生態部,對于小紅書來說,生態部門已經完成了全閉環,我們更覺得生態部是我們未來核心競爭力,是小紅書區別于其他平臺的差異化所在。 瞿芳: 作為一名創業者,在過去的八年,我非常幸運和感恩,小紅書伴隨數字經濟的發展一路成長而來,我們既是數字經濟的參與者,也是獲益者。作為平臺型公司,見證傳統業態借助數字化在轉型的過程,幸運的陪伴了億萬用戶,通往他們心中的美好生活。堅持價值導向,做好平臺生態的治理,只有嚴厲打擊違法違規信息,營造更加清朗的網絡環境,才能持續地獲得用戶的信任。接下來小紅書將和各位朋友一起,致力于打造健康、優質、可持續發展的互聯網平臺,幫助更多人看見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守護清朗向上的網絡空間,為構建和諧網絡生態貢獻我們自己更多的力量,謝謝各位! 主持人: 謝謝瞿總!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以及正在觀看直播的很多朋友,好多都是小紅書的使用者。我每天都會打開小紅書看看有什么好玩的東西,去看一看別人最真實的感受給到自己一些參考,再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回饋給別人,這是非常奇妙的認可和被認可的過程。小紅書不僅帶動線下消費,更重要的是傳遞對于生活的理解和態度,是年輕人積極向上向善的生活觀,我們也看到一個更加有責任、有態度的小紅書,希望有更多這樣構筑美好生活平臺造福大眾。再次感謝瞿總! 接下來請出的嘉賓,他的目標是要讓更多人感知世界。掌聲歡迎柔宇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劉自鴻來為我們分享柔性技術的創新與未來,歡迎! 劉自鴻: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線上的各位朋友們,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產業論壇,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關于柔性技術在相關各個行業的應用,尤其今天想探討一下在媒體行業,包括和媒體行業的結合點。 柔性技術本身是非常新的產業,我先大概介紹一下產業的背景。 我們回頭看技術發展的過程,大家可以看到有幾個重大的發展節點,尤其是信息時代,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我們最開始PC的出現改變了工作方式,再到九十年代互聯網出現改變了生活方式,再到2007年蘋果、移動互聯網的出現,未來是萬物互聯。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將變得更加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在未來萬物互聯時代,會有幾個基礎的領域需要我們非常關注,一是感知,二是計算,三是互聯。就像人一樣,用眼睛、鼻子、嘴巴感受這個世界,再用大腦去思考、計算,再用手臂去執行。世界也是這樣,先感知,再用AI計算,再用5G互聯,這是未來的世界。 劉自鴻: 現在都知道AI對于計算是平臺,5G對于連接是平臺,很少人說什么對于感知是平臺,我們一直思考這樣的事情。在感知世界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接受方式,信息顯示,視覺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大概人每天接受70%的信息來自于視覺,媒體朋友對行業非常熟悉,每天接觸到很多顯示方式,因此我們試圖去解決的一個問題即怎么樣能讓視覺感知變得更加方便和無處不在,因此柔性技術希望能夠打破傳統顯示的物理空間限制,比如說原來的顯示大家要做成方方正正、玻璃,能不能做成一個像紙張、布料一樣柔性,不受物理空間限制,這是柔宇創立的初衷。 柔性顯示屬于人機交互的部分。人機交互的發展過程從上個世紀開始,比如說PC打字機再到鼠標,再到后來的觸摸屏,今天看到大部分還是用觸摸屏這樣的技術,但是有一些節點發生之后,體驗感完全不同,比如說在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節點,發現設備做得非常復雜、龐大,人不斷適應機器。當今天技術發展到高度微型化、集成化的時候,這些技術產品的設計已經在越來越趨近于人的需求而不是人去滿足機器。現在帶的東西越來越多,從手表到手機、平板等。買不同的設備,和不同的設備打交道,通過柔性技術可以做更好的規劃。比如說將手機和平板甚至將來的電腦融合在一起,大家隨時隨地都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看的大屏。 劉自鴻: 這里非常簡單的介紹一下柔宇的發展過程。柔宇在做柔性技術,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0-1的技術創新,因為以前沒有這樣的技術,需要從基礎的物理、化學開始,花了多年時間,把基礎原型做出來。然后進入到第二個階段,怎么樣把該技術實現大規模量產和產業化,如果沒有實現產業化,很多技術只能停留在實驗室。我們花了大概三年時間,在深圳建設了全世界第一條生產線,2018年開始投產。在這過程的兩三年時間里面,和各行各業的合作伙伴做很多思想的碰撞,把這技術應用到各行各業中,后面會詳細講一講。 新產業的發展歸納起來有三個階段,0到1的技術創新,1到N的產業化,N到N+的市場化。現在處于第三個階段。 2014年當時做出來業界第一個只有0.01毫米的柔性顯示屏,視頻非常粗糙,沒有任何高超的拍攝技巧,在專業媒體朋友看來是很原始的東西,但是對我們團隊印象非常深刻,因為當時把這做出來,放到實驗室,拍這樣的視頻傳到網上,引起很多關注。最開始時候沒有想那么多,新的技術和大家分享一下,沒想到引起那么多人的關注。這是網絡的力量,快速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認識。 這樣的柔性屏其實經過幾年的發展之后,現在已經遠遠不是當初的原型,已經從大規模量產線上批量生產的大量的柔性顯示屏,而且面積可以做到非常大。今天這樣的屏幕,它已經從實驗室走出來,走入到生活當中,這已經是第三代的蟬翼柔性屏的技術。 這里面花了很多精力去克服背后技術難點,我們所創造一個新的技術路線,即超低溫的非硅技術路線,從基礎的材料到器件設計、工藝設備都不一樣。全世界做柔性顯示屏的只有這兩條路線,一條是我們主導的超低溫的非硅技術路線,一條是三星主導的多晶硅技術路線。還有在顯示壽命方面,有很多優勢,現在使用壽命比傳統的使用壽命要強很多。另外,當我們應用了新的材料體系之后,把生產工藝做了非常大的優化和精簡后,整個設備投資成本和制造成本比多晶硅的成本更有優勢。 劉自鴻: 很多人問我為什么其他大公司沒有用我們技術路線去做產品?傳統的顯示公司做玻璃顯示屏和曲面顯示屏用多晶硅,確實投資很大,大家希望把這樣傳統的技術路線改進,我們當時創業的時候,說得比較通俗一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我們可以從全新的技術路線去探索,該技術以前沒有人去做,但是我們覺得是有前景,但是非常難,沒有任何參考的情況下,要從基礎的物理、化學,包括要產線的時候,是白紙,沒有參考圖給我們參考。每一個技術創新背后,都有大量的付出才能夠走出來。 除了剛才說可以蜷曲的柔性屏之外,還有彈性的柔性屏,大家說你的屏可以卷,是否可以像布料這樣抓,現在可以了,真的可以覆蓋在一個球面上。之前說的可折疊屏不能做到球面,只是2D。將來在生活當中,包括媒體朋友們用到這樣大量的顯示屏,會越來越多樣化、越來越無處不在。 這里稍微簡單和大家分享一個視頻,是我們當初怎么樣從開始建成這樣的生產線,是2016年開始,從荒地開始,160畝在深圳,包括設備要自己去定制。這里頭很難的是很多設備之前都沒有,我們自己要去設計、開發。另外產線非常新,怎么樣的鏈接可以使得實驗室的場景成為可量產的產品,需要很多的時間。大概從2016年到2018年一年半的時間做的工作。差不多接近一千個大的設備,而且很多是真空設備。現在這條生產線一直在大規模的量產當中,該產線還有很大的特點,非常高度的自動化,大家進廠區平時看不到什么人,前面90%以上是自動化,只有后端一些工作才由人去操作,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中國經濟網: 播放視頻 劉自鴻: 2018年6月份的時候,這條產線正式點亮投產,我們進入應用階段,目前在全球大概建立了有三十多個實驗室,有四個研發基地,積累了大概三千多項知識產權。我們是技術投入比較大的團隊,研發團隊占比超過66%。 我們希望通過柔性技術讓人們更好地感知世界,因此現在把這樣的技術和各行各業去結合起來。希望通過柔性電子賦能融媒體,所有的表面可以變成交互的屏幕,其實本身一個屏幕是媒體交互入口,比如說像一棵樹,原來這棵樹是傳統的事業,但是每一片樹葉變成屏幕,而且可以隨風飄動,因此可以做很多宣傳、廣告、交互。因為不受空間的限制,機艙的曲面角落里面都可以放上這樣的柔性屏,還有包括汽車的座椅。 我們和空客合作在飛機后面的座椅上,把傳統的玻璃屏幕變成柔性屏,一是設計感很強,二是減少很多重量。原來的座位的玻璃很重,現在換成柔性屏,非常輕薄,減少燃油、碳排放。還有和中車的合作,應該是今年7月份的時候,磁懸浮列車背后用的是我們柔性屏,它的安全性非常高,也不需要改變座椅的重心,因為比較輕,很好融合到皮革里面。 劉自鴻: 智能手機不講了,大家已經比較熟悉,但是非常驕傲的說一下,其實全球第一款折疊屏手機是柔宇開發出來。2018年的時候,我們第一次把手機、平板弄到折疊屏手機。 還有比如說家里用的音箱,現在可以變成媒體的交互入口,只要用語音呼喚,可以把網上的這些視頻、MTV調出來,在音箱的表面是弧形,可以顯示,也可以播放音樂。今天在開會,還是用的傳統紙張打印的名牌,如果用柔宇的技術,還可以顯示今天開會的議程等等內容,現在有很多會議室在用,變得很數字化、低碳化。 因為今天是媒體論壇,講一下和藝術創意媒體相關的內容,這兩年在春晚上面播過我們相關的畫面,上面用的屏幕都是我們柔性屏,這些在上面,都是可以用無線方式控制,好處是可以很輕很薄,各種形狀,可以移動,代替了傳統的大的固定屏幕。 因為時間關系,我略過關于低碳的事情,稍微講一下,用柔性技術可以帶來低碳、雙碳方面的幫助,舉三個例子,我們現在在研究怎么樣用柔性電子來實現給各行各業減少碳排放,一是飛機,因為減重,一輛飛機減了幾百公斤的重量。對于整個行業來說,能夠減少碳排放一千多萬噸,蠻有價值,一個燃油單程減少兩噸,減少電子廢棄物的產生,可以進一步減少碳排放。如果1%的企業在用柔性技術代替紙張,一年能減少一百多萬噸的樹木使用量。 劉自鴻: 我們也希望能夠通過我們的努力,把碳效率到2030年提升一倍,通過柔性技術賦能各行各業,一起來協作建設綠色的柔性星球。謝謝大家! 主持人: 謝謝劉總!今天劉總準備的內容非常的豐富,我們也希望未來能夠繼續有機會請劉總給我們介紹柔性技術!剛才劉總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柔性的世界,柔性+后面將是無限的想象力,我們都知道,現在外部世界有很多不確定性,對抗這些不確定性,唯有靠我們中國產業鏈自身的強大韌性。我們一起展望由柔性技術推動的超強人機互動的到來。再次感謝劉總,也感謝以上分享嘉賓,可以說內容非常豐滿,給我們打開了全新的視野。 今天除了有各位嘉賓非常精彩的主旨演講,還為大家準備了一場圓桌對話,可以更加充分來討論中國網絡媒體發展的未來。各位嘉賓會圍繞“守正創新、有序發展” 這個主題來探討未來中國網絡媒體產業的發展。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參加圓桌對話的嘉賓,他們是: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任天陽先生 人民網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研究院院長 唐維紅女士 影譜科技董事長 姬曉晨女士 二更創始人兼視然集團CEO 丁豐先生 同時我們還邀請了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賴凱聲先生為我們擔任嘉賓主持,接下來非常歡迎賴教授以及各位對話嘉賓到臺前來,為我們進行接下來的圓桌對話,歡迎各位!接下來把時間交給賴教授。 賴凱聲: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以及現場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今天主辦方邀請我來擔任下午的圓桌對話的環節主持人,我是來自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賴凱聲,現在就職于網絡與新媒體系,近年來關注像網絡與新媒體傳播、網絡謠言等互聯網相關的研究,非常榮幸和來自業界的四位大咖暢談網絡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問題。 首先隆重介紹一下今天參與圓桌對話強大的嘉賓陣容,來自人民網的黨委委員、監事會主席、人民網研究院院長唐維紅女士,來自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任天陽先生;也有來自技術企業的代表,有深耕AI影像技術的獨角獸企業影譜科技創始人姬曉晨女士;還有應該算是由傳統媒體人成功轉型新媒體人,現在也是我們國內知名的原創短視頻內容平臺二更創始人、視然集團CEO丁豐,首先感謝大家來參加對話環節。 賴凱聲: 今天下午的主題是守正創新,有序發展,凝練成兩個關鍵詞即創新和秩序。上半場嘉賓的主旨演講更多的是從產業的發展、技術變革等等這些相對宏觀趨勢的角度給我們做了精彩的分享,接下來我們對話環節,希望更多從如何促進和保障網絡媒體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角度,能夠怎么樣去落地,怎么樣能夠促進它更好的發展,這是我們下午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交流,在技術賦能網絡媒體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哪些創新實踐的經驗以及相關的思考,希望對網絡媒體的發展有所啟發。 接下來我們進入今天要討論的第一個關鍵詞即創新,引出第一個討論的議題,在技術賦能網絡媒體產業發展的過程當中,有哪些是我們今天在座的四位嘉賓想分享的創新實踐案例,接下來邀請四位嘉賓分別用大概6分鐘時間,先介紹各自的經驗,接下來留出的時間會再針對大家分享的經驗展開一些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首先據我所知,人民網其實在很早開始已經布局了內容科技戰略,我了解在昨天,唐總也是代表人民網發布了最新的2021年內容科技年度報告,我想先請唐總給我們分享關于技術賦能創新實踐這方面的實踐,有請! 唐維紅: 謝謝主持人,也謝謝主辦方的邀請,很高興參加產業論壇,剛才在下面認真聆聽上面的嘉賓分享,剛才說關鍵詞技術,產業論壇其實很多技術也無處不在,剛才很多嘉賓的分享也有新技術的展望和應用,我們充滿期待。 在媒體從業那么多年,越來越感覺到技術對內容的助力和引領作用,因此剛才就像主持人所說,人民網定位現在是內容科技產業,因為現在內容科技是越來越融合在一起。內容離不開技術的支撐,無論從采集、制作、播放、反饋,整個產業鏈都離不開技術的支撐。新的技術其實也在引領新的一些內容更好的服務老百姓的需求,因此內容科技是融合在一起,我們定位是內容科技產業,未來的“十四五”規劃也是緊緊圍繞這個。 參加此次論壇,我們主辦的第一個論壇也叫技術論壇,昨天在那上面,大家圍繞媒體融合的四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分享了實驗室成立以來的新成果、新理念。要說案例分享,我今天可能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兩個案例,正好在我們展臺也都有展示,一是“領導留言板”,二是“紅色云展廳”,大家知道今年是建黨百年,各地都會宣傳黨史教育,我們“紅色云展廳”項目是人民網和中國傳媒大學,還有奇安信,三家把各地的紅色資源上云,具體來說,現在已經在云上有一百個紅色展館,還有數十家的電臺、電視臺參與這方面的制作,包括今天的展示,昨天也進行上云,因此大家感興趣可以在那展示。通過該技術的支撐,讓資源打通,大家除了線下可以去紅色旅游地、紅色展覽館去打卡、瀏覽,還可以在線上云端觀看、受教育。 因此通過技術讓紅色資源、歷史資源活了起來,也讓紅色教育活起來,這是一個嘗試,而且這在不斷豐富,歡迎各地有紅色資源,還有技術力量的參與進來,這是一個項目。 唐維紅: 第二個在展廳展示的是“領導留言板”。這是2006年人民網創辦的一個溝通領導和網民的橋梁,即網民有什么難辦、辦不了的事情可以通過留言板上傳,找領導來重視,通過工作流程辦下來。現在保留的最基本留言板,其實隨著技術的支撐,現在無論是收集、辦理整個流程,通過技術改造,已經幾代更迭,因此整個留言板的后臺有大數據在支撐,通過數據挖掘、分析、研判,很好地提升辦理效率、效能。現在留言板從2006年開始,人民網收到網友留言一共350萬件,各級政府領導辦理、回復的已經達到300萬件。今年是建黨百年,其中很重要的一項活動是“我為群眾辦實事”,因此各地很多地方也通過留言板的板塊,在為大家解決急難險愁的事情。我們粗略計算一下,到10月份,通過該留言板,各級黨委政府“我為群眾辦實事”已經達到了60萬件。因此我們希望通過技術的引領,該板塊能夠發揮更多、更強、更好的作用,架起群眾和黨委的連心橋,也讓該問題解決在網上、源頭,謝謝! 賴凱聲: 謝謝唐總給我們介紹人民網最近做的一些工作,尤其像我所知領導留言板的特色的功能,感謝唐總分享。 據我所知,南方財經近些年作為主流的財經媒體,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方面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和案例,因此接下來有請任總給我們介紹相關的經驗。 任天陽: 謝謝!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是一個新成立的媒體集團,剛剛度過五周歲的生日,也是中國第一家中央批準的全媒體集團。談到技術,在媒體融合轉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過去15年,中國媒體融合轉型一直追趕技術。沒有技術,媒體融合無法進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全媒體“四全”(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其中包含技術。媒體融合轉型,內容是根本,技術是支撐,管理是保障。因此在媒體融合轉型當中,技術是不容回避,也是必須要補的短板。 南財成立的時間短,但是對技術的重視和投入,一開始就比較重視,像整個集團大概接近100人的技術人員,除了傳統的編輯記者,現在有首席技術官、數據工程師,他們的工作方式和編輯記者已經是編成一個組,在組織架構上,甚至包括各級的領導班子里面都有技術人員參與,這是一個變化。 任天陽: 說到技術支撐媒體融合轉型的案例,主要講三個: 第一個,我們全媒體管理平臺是自主研發。我們通過自主研發的全媒體管理平臺,實現了報紙、電視、電臺,還有其他資源的融合,現在在全媒體管理平臺上可以一次生成、多次播發,這已經在我們這里實現。剛剛幾位行業的領袖所講,在南方全媒體管理平臺里面,智能標簽已經實現,還有機器學習、智能識別系統。 第二個,技術賦能對我們在渠道的創新,我們客戶端,還有融媒體產品的生產上提供支撐。我們21財經APP剛剛進行8.0版本的迭代,這里面也有很多技術賦能,比如說沉浸式直播、沉浸式視頻,還有我們里邊算法對用戶的定向精準的分發,在我們財經客戶端里面也已經實現了。 第三個,對我們來講比較重要的是南方財經大灣區數據中心,因為作為一家財經媒體,未來除了我們做好報道、經濟輿論引導,其實很大程度上,我們要占領財經數據的制高點和話語權,用數據作為戰略資源,現在已經成為國際各大財經媒體爭奪的焦點,包括我們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內國際各大財經媒體爭相進入,所以財經數據某種程度上是作為財經媒體話語權的一種體現方式。 任天陽: 我們組建的南方財經大灣區數據中心目前大概接近80人,已經推出五個產品,比如說理財通,主要是關于銀行理財產品的評價系統,現在已經覆蓋了400家銀行,它的理財產品大概有17萬只。目前該產品有兩百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在用。該產品有一定的技術含量、技術賦能,包括機器的深度學習。我們還有一個是通過爬蟲系統對銀行理財產品的關鍵字段進行抽取,它有圖像識別技術在里面。 另外一個,我們還推出資訊通產品,每天寫一千條稿。剛剛行業大咖在演講說現在以秒計,我們現在做不到以秒計,我們做到以分鐘計,一分鐘可以發大概一千條稿,這一千條稿里面,有五百條是機器人寫,有一百多條是記者編輯寫,還有是編輯進行整合,技術賦能我們,你打開21財經APP里面,其中有一個南財快訊72小時,每天一千條的寫作從這兒來。當然也包括接下來還要推出的一些財經數據的產品,包括地方債務系統、宏觀經濟預警,宏觀經濟預警對技術的要求更高。 因此總體來講,在媒體融合轉型過程當中,尤其是財經媒體在基于媒體、超越媒體的過程當中,技術是我們必須要加強的,謝謝! 賴凱聲: 謝謝任總,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點,剛才任總提到南財是基于媒體又要超越媒體的定位,我感覺剛才講到技術賦能既體現在對傳統媒體業務的生產、傳播、分發的領域里面,同時又體現在剛才講到的大灣區數據中心拓展和戰略規劃,對數據中心非常感興趣,也期待未來能有更多機會請任總給我們分享關于數據中心后續的技術賦能方面的經典案例,再次感謝任總的分享。 剛才任總提到一點,對于銀行數據有一些像影像數據的分析,剛才前面的嘉賓也有分享到未來我們都知道網絡內容的視頻化非常重要的大趨勢,海量視頻的內容的生產,以及數據的分析挖掘,可能對我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在這一塊,影像技術這塊可能會對我們非常重要討論的話題,接下來我們有請姬總,影譜科技是作為AR影像的企業,如何技術賦能這些實踐? 姬曉晨: 感謝主持人,剛剛唐總和任總非常重視技術,而且作為中國網絡媒體的領軍企業,以及在其中的領軍人物,都把技術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確實我們也看到作為相應的一些新技術的代表,開始影響各個業態。以我們的網絡媒體作為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應用場景來講,它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網絡媒體并不是傳統上面大家上一代去認定的媒體,它有更加豐富的內涵,以及更加具有延展性的外延。今天下午論壇中好幾位嘉賓,無論是從信息保護的邏輯,還是引領美好生活,還是一些載體的邏輯,其實都代表著網絡媒體的一些觸角和更多的一些外延,當然今天還有基因工程、生命科學等等,你可以看到網絡媒體代表著成為人類信息載體的這樣一個獲取的必經且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此過程中,廣義的技術去賦能一些網絡媒體,可能是一些采集、分發、錄入、生產、監管、審核、上下架,以及推廣等等環節,現在和中國的網絡媒體一起,技術也是和網絡媒體一起升級,形成更緊密的關系去影響大家整個的一些全部信息的輸入。 今天劉自鴻總也有說到已經有70%的信息獲取來自于視覺,視覺更大頭是來自于視頻化或者是信息的可視化,我們的網絡媒體也正在充當著其中最重要以及最堅實的橋梁。在此過程中,技術和相應的橋梁結合在一起,我們最早實現了大數據化、信息化,形成了服務的結構化,又將服務的結構化之后,形成了大量的內容自動化生產。內容自動化生產也是影譜科技這么多年在行業里垂直和深耕領域。 姬曉晨: 在此過程中,典型的代表案例是幫助兩會代表委員實現全息履職。以前大家拿一份紙來做報告,或者是呈現一段視頻,現在在向大眾講述和向網絡渠道講述的過程中,不僅產生交互,還產生了各式各樣的一些實時視覺增強。他在講一些非常專有的技術名詞,邊上用最好的方式幫他增強和展示出來;他在講一些和用戶息息相關的信息時,可以和用戶進行實時交互。因此在此過程中,不僅實現了我們更好的一些新聞媒體內容的觸達,以及網絡媒體內容的觸達,并且將它變得更加多元化、數字化、智能化、交互式、沉浸式,來完成整個和大眾的信息可視化的傳導。 同時,我們很有代表性的是完成了兩會領導觀點更好地大眾化傳播,幫助青少年一代更加理解我國未來的發展,以及我國強大過程中很重要的一些法律法規、價值觀、意識形態、相應觀點的輸出,和大眾、青少年形成了更加緊密的聯系。 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因此,我們也幫助貴州進行了相應一些蠟染技術、繡娘刺繡技術社會化的傳播,用領先的自動化的AI的技術把它可以重現在大家面前,并且就像大家可以看到一樣,可以進行相應的交互,把非常多的網絡媒體正在觸達到的方方面面的,不僅僅是圍繞著我們生活、信息傳播,以及今天下午也講到購物、消費,其實都是在于我們網絡媒體信息觸達后的引導,我們也將這樣的文化自信和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帶到大眾面前,以及代表中國文化自信走出去。 賴凱聲: 謝謝姬總從技術的角度,尤其是從影像視覺的角度給我們講了技術賦能生產或者相關產業化的項目和經驗。接下來我們想談的話題是,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的原則仍然成立。丁總的二更和視然集團是以短視頻內容服務商,相信在技術賦能內容生產方面,肯定有很多經典的案例給我們分享,接下來有請丁總。 丁豐: 謝謝主持人!謝謝前面幾位老師。過去二更是個內容公司,從自媒體發展起來的,但是在2019年,整個集團算是從一個純內容公司朝著技術+內容公司轉型。前面幾位老師講的,包括下午講到,技術已經成為去解構內容或者幫助內容更快地生成和傳播的手段,對于我們的轉型,最早幾年創業依靠過往的內容經驗,但是到2019年發現技術已經不能忽視,如果企業不能正視技術的存在,還是想用傳統的生產方式,是不行的。因此我們花了差不多兩年多時間,摸索怎么樣讓內容更高效生產,這和剛才姬總講的用AI的技術生產,完全是另外的邏輯。 我們做幾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我們當初通過自媒體的發展速度,一年生產大量的精品原創短視頻,也投入大量的資金,這方面其實靠人工。想怎么樣用技術讓內容生產更高效,除了AI或者自動化之外,至少從現有還是需要靠人去講故事的基于場景的內容采集、編輯、生產的過程當中,我們想,在5G時代到來的時候,是否可以用5G的技術讓內容創作在云端,這是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或者第一個思考。 丁豐: 因此2019年開始我們做內容生產的SaaS,把全部的產能集中到云端,基于云端的協作共享。做了一段時間發現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因為該行業內容這件事情或者我們因為一直在服務B端,生產一條精品原創內容的時候,客戶需求非常多元,今天的項目,可能三天后,老板拍板又換一個項目。我們發現在非標的場景當中想做成一個更高效,可以讓用戶能直接在平臺上采購的內容,其實需要標準化。但是內容標準化這件事情,特別是服務B端這件事情上很難。 因此我們在2020年5月份,找了很小的切口,切一個本地生活的餐飲場景。因為餐飲場景里面的需求比較統一,看到視頻希望到店來吃或者網購,我們開始利用它的統一性,解構了單一場景影像化的各種分發需要的需求,比如說在抖音、B站、視頻號的場景當中,它需要什么樣的豎屏、橫屏,是否需要人設,是否需要到店來吃,還是可以外賣等等,基于各種維度,我們進行了產品的解構。因此在去年年底,上線了一個更火APP平臺。 丁豐: 經過一年左右的測試以后,發現基于這樣先把內容標準化產品做出來,讓用戶在平臺進行采購,明碼標價,用滴滴拍攝服務的方式到店去服務。在這過程當中,你去教育市場的成本挺高,通過一年多的時間,建立了一套可能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行業第一個用公式化用工的模式,把內容生產的環節從影像的創意腳本開始數字化,一直到生產數字化、拍攝數字化、云端剪輯數字化,最后環節可能到姬總那里,到她云端庫里,哪一天真的能做自動化。這也是過往兩年思考或者嘗試的方面。 另外一點,我們也看到隨著這幾年的短視頻的興起,其實B端需求在視頻方面,確實產生大量的新需求,以前一條PPC廣告在央視投一年,但是基本上現在只有三小時,你在分發平臺上架以后,可能就沒有了。因此B端的客戶,特別是大品牌客戶會想以前花幾十萬、幾百萬的一條PPC,現在是否可以更便宜一點,幾千塊、幾萬塊,因為它生命周期那么短。看到大量的基于B端高品質的,但是同時低客單價的需求,在整個市場的趨勢非常明顯,我們基于B端行業性的需求,從餐飲行業生活,一直到服飾、快消,甚至現在可以幫助很多的SaaS平臺利用我們產品的模式、模型,幫他們形成數字化的腳本,同時用系統化的生產來服務。 因此經過這兩年,我們從一個傳統的內容公司,利用了技術、互聯網5G傳輸,嘗試著想朝一家科技公司轉型,謝謝! 賴凱聲: 謝謝!剛才談了關于技術賦能創新的案例,我個人的感受,整個對話環節就是要干貨,我們特別強調的是,對我們未來的技術賦能的實踐工作有所啟發,像剛才丁總的發言當中,我關注到幾個點,比如說第一個,為什么選擇餐飲行業,其實在實踐經驗當中積累發現標準化的特性比較適合我們去做這樣一個工作,這對于我們在座的各位嘉賓,對整個對話環節,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行業實踐經驗。 剛才丁總分享的技術賦能生產,和純技術的AI影像技術不同,但是在產業鏈是不同的端。剛才經過這樣的分享,接下來希望幫助大家再進一步向四位嘉賓挖掘一些干貨。我們想問一下四位,我們在剛才介紹這么多成功的案例背后,做的工作當中可能存在哪些難點?或者說像剛才丁總講到餐飲行業有這樣的特性需要挖掘,類似這樣的工作點做深入交流和討論。我覺得剛才分享的案例其實數量是非常多,接下來想看看在這過程當中,有哪些已經作為這四家企業探索過的案例當中,總結出來有哪些點有哪些難點、重點,或者有哪些經驗,這是今天特別想要聽到的內容。 姬曉晨: 我來分享一下,關于技術向網絡媒體滲透,加大技術的滲透率,同時網絡媒體也向技術去做聯動這樣一個過程。我們都認為共生互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經驗或者是很重要的難點,在我們剛剛分享的從網絡媒體工作鏈條或者產業鏈條,從技術的產業鏈條你可以看到,它也有非常多的多樣性和延伸性,是大家不可控。以僅僅在網絡媒體上看到的交互性為例,可能對應著非常多的物理文件的格式,以及物理文件的存儲、打開、讀取等等。大家可能在十幾年前,打開很多視頻還不能兼容,后面開始有各式各樣的播放器、設備,很多在早年間,打開很大的視頻都是要等待,大家也知道早期的新聞工作者打開很多專業的影像素材庫很慢,以及編輯匯編很難。怎么樣兼容所有的物理文件、物理載體和格式,同時兼容所有的互聯網端的技術相應的一些通信協議,以及技術的工作流,服務器、瀏覽器,還是其他的等等,現在國家正在不停地制定標準,又不停地有新的技術通訊方式、傳輸方式、傳輸格式等等在里面。這樣不僅僅我們兼容所有的格式和所有的技術交互方式,同時還有所有的媒體平臺。我們像唐總和任總他們的媒體集團都有各式各樣的,早期可能有紙媒,后面有網絡端、手機端、直播端,各式各樣包括傳統的廣電系統、報業媒體系統等等,一直在推陳出新。以及現在還有各式各樣硬件的交互端、一體機終端、大屏,我們都講早期有屏到無屏,后來講小屏到大屏,現在講多屏到跨屏,最后講有屏到無屏。柔宇科技講到的,還有任總講到的全息,這是人類信息載體太豐富了,通過網絡媒體可以觸達的東西太多了。在這里全平臺的兼容或者技術的覆蓋很重要,當然到最后,我們全終端也是很重要。現在每個人拿手機能夠解決所有的事情,從早期這樣的手機、照相機、攝像機,后面有AR、VR、手持設備、可穿戴設備、可移動設備等,技術的賦能要將在所有的這種物理文件的格式和試圖打通所有的技術流程和傳輸,以及在所有的平臺和媒體上,以及最后在物理的這種端上的處理,把這些做到全面的兼容,其實是任何一個技術公司在做很重大項目中一定要考慮的很重要的難點所在。 賴凱聲: 謝謝姬總,從技術實現的角度給我們指出這樣工作的難點,我相信對網絡媒體產業來說,如果想要從技術方面進行突破,這也是關注的問題點。 唐維紅: 剛才包括任總也在說,其實媒體融合技術是支撐,內容是根本,就像我剛才分享的案例,領導留言板一樣,技術是幫我們提供效能,無論是最新的技術應用在上面,但最終留言板還是要辦事、辦成事,網友上傳很方便,留言回復很方便,但是最后事情有沒有辦成,這是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專門的團隊是群眾工作部,今年成立的,以前也有,今年是更加強的力量,投入更大的力量是在后臺,因為網友有很多問題提給各地、各部門,包括現在有部委,部委接到問題后怎么辦,這是難點。從2006年到現在這么多年,推動了各地形成了領導留言辦理機制,很多公務員在留言的背后,在形成了一套辦理機制,他收到留言怎么辦,成為他考核的辦法,因此這個機制是我們投入很大的力量,而且才有那么高的辦復率和回復率,老百姓真正受益。 由此想到我們黨報黨網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這可能是我們優勢所在,也是應該下大力氣做大,因此對技術保持一種敏感,跟著技術的引領和支撐作用,但最核心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把自己優勢做大,真正讓老百姓受益,事業有所發展,這是我的體會。 賴凱聲: 謝謝唐總,之前看到很多人分享成功案例,看到都是展現出來的結果,實際上背后還有一個像剛才唐總強調的有一個支撐的機制非常關鍵,沒有支撐的機制,前面技術的呈現出來的內容無法去高效運轉,感覺對我們非常大的啟發。我們看看其他嘉賓有沒有補充? 任天陽: 我大概提兩點體會,傳統媒體在融合轉型當中,技術如何賦能,其實非常難。 第一個難點,思維方式不同。傳統媒體基本上是文人,文人比較多,其實是一個文化和技術公司,甚至包括現在互聯網公司的工程師文化,在思維方式上有很大差距。難點應該在于媒體融合轉型或者融媒體產品的生產,應該是技術+創意、技術+思想、技術+藝術。技術人員和采編人員如何協同起來,單一的技術人員也不能解決媒體所有的問題,單一的傳統媒體人員更不能解決媒體自身發展問題,如何把兩者非常好的融合起來。 比如說一個新的融媒體產品H5,一個動畫或者動漫產品,先有創意,然后有技術的生產,再有傳播,就像抖音的13秒一樣,先要有一個模版,該模版技術的能力很強,再有內容創作者的生產,這在傳統媒體里面有一定的難度。做得比較好都是結合比較好,做得不好,要么一方比較弱,要么另一方也不行。 第二個難點,人才。因為傳統媒體不具備技術的基因,尤其是互聯網基因,像我們做財經數據要從頭建起,人才培養、人才吸納能力,這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因為互聯網平臺本身技術人才的薪酬非常高,傳統媒體要把很優秀的技術人才吸納進來,要付出很高的代價,但是事實上做不到,因此對我們來講,技術人才的團隊建設是一個難點。 賴凱聲: 謝謝!丁總有沒有補充? 丁豐: 其實我剛剛可能針對我們企業服務,在企業服務過程中,發現現在很多的企業特別是大品牌,他們在互聯網媒體做傳播的時候,剛剛提到,因為整個算法的成熟以后,所有的用戶標簽化以后,其實在做多樣性內容當中碰到很大的問題。最近我們密集在接觸一些快消品牌時候,幾乎痛點都是說怎么樣可以讓原來可能各個部門的內容形成一套體系,比如說他們電商部,比如說渠道,線上線下原來不打通,比如說市場,比如說企業文化、培訓等等,因此其實對我們來說,會看到整個企業隨著企業媒體化,企業自己要建立一套內容體系,隨著體系要建立一套數字化,基于視頻的物料、視頻存儲、檢索、標簽,因此經常看到大企業自己建這套內容中臺。 我從傳統媒體出來的時候,確實覺得當大的企業開始重視內容,把內容作為它一個除了產品、市場、營銷、品牌,另外很重要模塊的時候,也可能是整個行業要到了可以迭代的時候,基于原來的廣告、媒介、制作,還有我們分發平臺,包括傳統媒體,因為某種意義上,大量是靠廣告、廣告主,核心還是廣告以客戶為中心的思考,他們需求發生改變,原因是消費者已經時間碎片化或者信息碎片化的時候,他們也希望不可能讓以前生產內容的方式再生產或者以前的廣告公司給他做的物料來傳遞。企業要自己建立內容體系、完整運營體系,其實是很無力,對于品牌來說,沒有那么好,就像剛剛任總說,媒體缺技術人才,但企業是缺內容人才、媒體人。 這里面碰到怎么樣在未來的整個大的互聯網網絡興起的時代,怎么樣可以引導、用產業的政策或者說能不能用一種更好的機制讓更多的像把人民網、全媒體,包括AR的技術再通過內容生產打通閉環,為其提供服務,這是我的思考,謝謝! 賴凱聲: 謝謝!幾位嘉賓剛才給我們再深度分析成功案例背后的難點,總結起來,我個人的體會,要做技術賦能網絡媒體創新,對資源的需求很高,需要打通各種資源,包括技術、人才,同時又對很多協調機制的問題,怎么樣去落地,怎么樣不同工種之間的協調等等,這些機制方面的建設也是一些挑戰。今天對話環節,既能看到一些成功的案例,同時還能知道背后相關的經驗或者說工作的難點。 在我們今天開始討論環節之前,也做了一個小規模的調查,想知道大家對對話環節希望探討什么樣的問題,調查結果發現對于技術賦能網絡媒體創新實踐的話題,大家關注程度是所有備選題目的榜首,可見大家對該話題非常期待,今天通過4位嘉賓給我們深入分享,我相信大家和我感受一樣,感覺收獲滿滿,而且受益匪淺。 接下來因為時間關系,要進入論壇第二個關鍵詞即秩序,顧名思義,論壇第二個問題即怎么樣去實現健康有序發展,第二個要討論議題,在網絡媒體產業發展過程中,如何看待發展和安全之間的關系,如何做到守正創新的同時,又能夠實現有序發展,接下來請各位嘉賓用2-4分鐘簡短時間快速陳述各自的觀點,先有請唐總。 唐維紅: 拋磚引玉。安全發展其實就是一體之兩翼、驅動之兩輪,互動促進、互相支撐,大家肯定有共識。現在講的大安全觀念,國家安全還有內容安全、政治安全,很多方面,經濟安全是大概念,具體到媒體這一塊,可能內容安全壓力更大一些。 不知道是否有注意到,昨天發布了國家重點實驗室和人民中科發布新的搜索工具叫白澤,是跨模態的視頻搜索工具,那是國家重點實驗室基于內容風控的新產品,昨天剛剛發布,為什么叫白澤?大家知道白澤是古代的神獸,通萬物之情,曉萬物之貌,等于是所有的妖魔鬼怪,它都能了解它的形狀,還能了解它的招數,然后還能識破,因此我們說它是抓妖神獸,因此用這個命名。 這搜索引擎是基于視頻,但是跨模態,可以通過圖片、視頻搜視頻,也可以通過語義什么這種跨模態的搜索,通過語義可以解決新聞的溯源問題,可以防止假新聞,還有安全、版權保護,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因此這一塊內容的安全還需要很多技術的支撐,但是安全和發展是大家必須同步強調,這是我的一個基本觀點,謝謝! 賴凱聲: 有請任總。 任天陽: 發展和安全的確現在高度關注,畢竟是網絡媒體,包括數據的發展。沒有發展,就沒有安全,安全包括國家的政治安全、文化安全,還有作為媒體的意識形態安全,在媒體轉型當中,這些已經納入到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框架里面,賦予網絡媒體,應該說更重的社會責任。 在發展和安全當中,肯定是互為支撐。守正才能創新,沒有守正,創新是無從談起,因此這里邊我覺得一是政治安全、導向安全,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價值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絡媒體,包括其他泛媒體,都存在意識形態安全的這方面。 另外一個,可能是法治環境。法治環境的建設對我們來講是確保安全很重要的一環,網絡媒體假如沒有法治環境,一個好的環境,其實沒辦法進行發展。 還有一個,可能是立破并舉,在發展和安全當中,一方面尊重新媒體規律,移動傳播規律,也要發展,沒有發展的安全沒有意義,什么都不做,未必是安全,要尊重規律,怎么樣掌握、利用規律,把網絡媒體做大做強。 賴凱聲: 謝謝任總,接下來請姬總! 姬曉晨: 我們網絡媒體現在已經幾乎全覆蓋,2020年的數據達到9.89億,以及超過70.4%,這么大的規模性安全事件非常重要。任何基于群體或者大規模時第一個安全性一定是防范為主,因為會在第一關口形成最小的篩子,把它先完成最基礎的安全保障,當然首要的還是整個安全防范以及相應的一些安全的制度、技術標準,以及相應的管理標準。 其次,在這之后,這么多的網絡信息內容的情況之下,我們該怎么樣進行其中的一些篩查、篩選、數字化的清洗、存儲、留存,以及驗證也是很重要的工作,并且在此過程中,也引發了一些比如說數據安全的隱私問題,包括之前大家也有一些基于相應的隱私保護的討論等等,都是未來監管部門著力去進行的監管的方向。 在此,我們更需要除了前面幾位老師講的之外,我們后面也需要做更好的綠色的共治,因為現在我們不僅僅是數字中國,我們更要做到綠色低碳,在雙碳這樣的情況之下,我們怎么樣用技術的手段去將我們原來的更多的產業鏈的損耗去掉,去加速整體的效率,以及做到數字化、智能化的過程中,同時做到綠色化的環保低碳的行為,也是未來我們在安全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圍繞這一些我們才能真正意義上做到整個未來技術和網絡安全基于安全情況下的未來穩健的共生發展。 丁豐: 我還是在服務B端的角度談兩個問題,一個問題,因為現在大量幫企業做咨詢,做內容資訊,非常重要談到一個價值觀、初心,其實我們見到大企業能做到那么大,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昨天在一家企業33年,企業老板一定是非常篤定想做好一家企業,價值觀在未來的內容生產過程當中,包括昨天提到非遺等與他品牌結合非常好,我們提倡一家品牌企業要做好內容,首先價值觀非常重要,那就是守正。 第二個,我們這個行業以前大量的內容其實是版權問題,這也是很重要的安全問題。很多企業主可能為了便宜、快,或者版權意識弱,缺乏對版權的真正體系化管理,因此我們提供整體版權的素材、音樂、數字資產庫的服務,背后看到很多企業從原來開始教育市場,讓他用會很抵觸,現在看好像不用不行,甚至我們提倡他們整個辦公軟件體系,包括剪輯軟件的正版化。像我們公司很早以前就用,大家知道你公司做內容,因此我們每年要花幾百萬買軟件,很多這種公司,包括企業自己購買電腦的時候缺乏這種意識,整個從內容生產環節當中,我們幫助企業做安全方面意識的提升。 賴凱聲: 謝謝丁總!剛才四位嘉賓都針對發展與安全的關系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尤其有些嘉賓還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了一些具體工作。重點是,要在做好技術賦能創新的過程當中,在快速推進網絡媒體發展的過程當中,還要做好反思,在這過程當中可能會出現像虛假信息、版權問題等等安全行為的問題,這是保障我們產業能夠健康有序發展非常重要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 在剛才嘉賓的發言當中,其實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談到了我們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要強化法制建設等等這樣的宏觀機制的工作和思考,另外也有一些嘉賓是結合我們在服務的過程當中,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具體的工作舉措,包括像人民網在內容風控方面的工作,還有像剛才丁總介紹的服務B端的經驗當中,我們都有一些具體工作的舉措。 賴凱聲: 在這里面,我補充一點,在網絡媒體產業的健康發展當中,我認為不僅需要我們政府部門、內容方、技術方等等機構力量的工作和努力,更離不開廣大公眾和社會組織的支持、配合和努力,比如說從我們學術界關于像網絡謠言、虛假信息治理來看,如果能夠提升公眾層面,提升大家的媒介素養,引導公眾能夠健康理性的進行內容消費或者信息消費,這可能是支撐或者保障我們網絡媒體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之一。我個人認為,在我們這樣一個產業健康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包括其實結合我個人關于網絡謠言的研究來看,目前學術界有一種治理方面的思考,對于謠言信息,為什么人們相信虛假或者有害信息?他們可以參考免疫學,即打疫苗,生物免疫的角度,學術界提出信息免疫的概念,其實對于信息的防范也是可以做一些像信息免疫的工作,我覺得也是需要我們來自社會各界的共同的努力。 總而言之,我認為我們的網絡媒體的健康發展,守正創新,有序發展需要充分的去挖掘社會多元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多元治理格局,建立支撐產業健康發展的良性生態。 再次感謝我們今天的四位嘉賓的精彩發言,我們今天的圓桌對話環節到此結束,謝謝! 主持人: 非常感謝賴教授,也感謝各位嘉賓嘉賓,請移步就座休息! 今天我們非常感謝賴教授以及各位對話嘉賓針對中國網絡媒體發展如何守正創新、有序發展建言獻策提供的一些思考。我們希望媒體產業能夠和各界一起融合發展,共同來為社會進步,為人民福祉,貢獻著自己的那份力量。2021年還有不到幾十天的時間,就走完這一年的歷程,這一年當中依舊是充滿著各種變化,但唯一不變的就是我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于初心的堅守,以及勇往直前的決心。相信在內容、技術、責任、產業的共同加持下,中國網絡媒體發展一定能夠在變局中開新局,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2021中國網絡媒體論壇產業論壇到這里就圓滿結束了。感謝各位的支持和參與,我們明年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