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國買炒菜鍋,去日本電飯鍋,“中國人買遍全世界”雖是一句調侃,背后卻折射出中國制造業的尷尬境地。
“這個責任在誰?是消費者嗎?是中國人不愛國嗎?都不是。這是我們制造業的問題,因為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沒有好的質量,當我們的產品不能改變和提高消費者生活質量的時候,自然就會被市場所淘汰。”“空調女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如是說。
的確,至少在空調界,中國制造沒讓人失望。從1991年到2017年,格力從一個年產值不到2000萬的小廠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專業化空調企業,完成了一個國際化家電企業的成長蛻變。
憑借技術創新,踐行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發展戰略,格力一步步讓中國民族品牌走向全世界,空調產銷量連續20年位居中國第一,連續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用戶超過3億。
堅持專業化發展道路
格力的發展過程,經歷了質量為本、營銷創新和自主科技等民族工業發展的典型階段,格力走過的路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濃縮。回顧格力發展歷程,它在不同時期打出的口號和廣告語,恰好串聯起格力空調完整的發展脈絡。
上世紀90年代,格力打出“格力電器創造良機”的口號,1994-1996年實施“精品戰略”,建立和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幾年的狠抓質量工作,使格力產品在質量上實現了質的飛躍,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起良好口碑。
1998年,格力廣告語變成了“好空調,格力造”,就此轉入管理深化與大規模擴張時期。格力提出“整頓工作作風,打造百年企業”的目標,向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規范化邁進。2005年,格力家用空調銷量突破1000萬臺,實現銷售世界第一的目標,成為中國家電業在全球的“單打冠軍”。
2010年初,“掌握核心科技”取代沿用了十幾年的“好空調格力造”,宣告格力轉型升級的決心,也是格力這十幾年來堅持自主創新的厚積薄發。
在多年發展歷程中,在同行企業都邁向多元化生產的時候,如美的進軍微波爐,格蘭仕挺進小家電,格力沒有;在大部分企業用“商業精神”、“利潤的尺子”來指導企業發展時,格力仍在固執的做空調。不少人說,格力掌握的現金富余完全可以去做其他投資,但格力從未這樣做。
“專業化是格力最突出的經營特色,也是格力實現技術創新,搶占市場制高點的關鍵,專是為了精,也只有專才能保障精和高。”董明珠道出格力一直走專業化道路的原因,也和她始終堅持工業精神密不可分,“工業精神的實踐者愿意為了這些而放棄眼前的利益。真正的工業者會把推動社會進步作為自己事業的核心,而非簡單的贏取利潤。”
科技創新驅動做強做大
2001年,格力電器向日本企業購買技術,不料遭到拒絕。這迫使格力臥薪嘗膽,花了兩年時間把日本企業花了16年時間才研究出來的技術研制成功。此后,格力電器確立了“技術創新,自主研發”的企業長遠發展戰略。可以說,創新驅動是促使格力成功的最關鍵因素。
在“創新驅動”的戰略指導下,格力潛心研發,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業空調研發中心,獲批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2個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成立7個基礎性研究院,建成727個實驗室。
創新是做前人未做過的事情,失敗在所難免,格力雙級變頻壓縮技術就是歷經4年,在無數個失敗中最終成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技術。
格力領導層曾表態,“企業鼓勵創新,允許犯錯,只要是你為創新而犯的錯,我們不僅不會懲罰,反而會獎勵。”
在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下,格力常年開展全員參與的合理化建議活動,員工就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等提出建議,被公司采用的可以獲得獎勵。這些合理化建議不一定完全“合理”,也不都是“很大”的創新,絕大部分是“丁點”的改進,“比如發現一個螺釘沒有太大作用可以取消,或者螺絲長了可以截短,都可以獲得獎勵。”
在格力,科研投入并沒有固定比例,而是“按需分配”,沒有上限一說,只要經過討論確定的研發方向,需要花多少錢都可以,即使遭遇失敗,依然可以繼續嘗試。目前,格力電器擁有9000多人的專業研發隊伍,按一年研發費用40億元計算,平均每個人拿到的研發經費是50多萬元。
截至2017年7月1日,格力累計申請專利29903項,獲得授權專利18356項。其中申請發明專利12247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553項。2016年申請技術專利7422項,平均每天有超過20項專利問世。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多年來,我們制造業的短板是急于求成,常常以銷量來衡量是否成功,是逐利行為。”董明珠多年前在南非考察市場時,當地經銷商說格力空調確實做得好,但打的牌子是“中國制造”,董明珠問中國制造怎么不好?經銷商說,中國的插座價錢是便宜,但用了兩天就壞了。“從那時起,我就覺得品質對于中國制造的極端重要性。”
董明珠說,現在市場變了,消費者首先看的已不再是價格,而是品牌。所以,中國制造業一定要改變觀念,要有吃虧精神,即便偷工減料可以賺一元錢、不偷工減料只賺一分錢,也要干只賺一分錢的事,不干賺一元錢的事。“所以,中國制造要以誠信為本、質量為上,要讓別人離不開你,當所有人都來買中國的產品,才叫中國‘質’造。”
2015年5月,國務院印發《中國制造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
作為中國民族品牌,格力在國際市場上碩果累累。2008年,格力電器在南非世界杯配套設施中央空調招標中,憑借獨特的低碳節能核心科技、靈活的設計、可靠的安裝脫穎而出,一舉中標在約翰內森堡的世界杯開閉幕式和決賽主體育館工程、世界杯官員辦公大樓、世界杯Sinaba比賽訓練體育館工程項目、機場PROTEA酒店等中央空調設計、制造、安裝、調試等一系列工作。
此外,在意大利2015年米蘭世界博覽會、俄羅斯索契奧運會上,都能搜尋到格力的身影,越來越多的樣板工程正在向世界昭示中國造的嶄新面貌。
“只有堅持自主創新,企業才能度過寒冬,民族品牌才能在世界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董明珠一直在重復著多年不變的答案,“其實中國有很多優秀企業,只是我們的觀念要改變,要有堅強的信念,走一條挑戰自我的戰略,這樣才能最終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