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2024-04-12 07: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楊秀峰)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2024年04月12日 07:3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又到春季植綠好時節。

  今年4月3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指出:“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要一茬接著一茬種,一代接著一代干,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

  這是高瞻遠矚的清醒判斷——

  2013年4月2日,黨的十八大后首次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

  2014年12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是國家、民族最大的生存資本,是人類生存的根基,關系生存安全、淡水安全、國土安全、物種安全、氣候安全和國家外交大局。必須從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高度來看待這個問題,為子孫后代留下美麗家園,讓歷史的春秋之筆為當代中國人留下正能量的記錄。”

  這是心系人民的擘畫部署——

  2016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時強調:“要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搞好城市內綠化,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

  2019年4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因地制宜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推進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建設,著力改善人居環境”。

  森林,是陸地生態的主體和重要資源,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生態保障;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活動的中心。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自2004年開始,我國持續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森林城市建設。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國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推動城鄉生態建設均衡發展,推進百姓“身邊增綠”,讓森林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生產生活。

  隨著森林城市創建等生態文明建設大力開展,新時代以來,全國森林覆蓋率提升2.39個百分點,達到24.02%,我國人工林面積位居世界第一;全國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2.69%,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5.29平方米。

  目前共建成國家森林城市219個

  北京市朝陽區東壩中心公園,一株株樹苗沐浴在春光里,綠意漸濃,蓬勃生長。這一植樹點原為東壩鄉東風村所在地,經搬遷騰退和環境整治,正在構建以生物多樣性為特色的生態空間。

  2023年4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來到這里,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

  植樹后,在場的中小學生和干部群眾圍攏過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家說:“我是在北京長大的,我的鄉愁很多都與樹有關。”“要在綠化基礎上加強彩化,多種一些色彩斑斕的樹種,努力建設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設得更美。”

  植樹造林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親自推動北京綠化美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每年都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為做好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牢記囑托,真抓實干。北京市將“建設森林城市”列入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以“全域創森”為目標,以分區創建為抓手,積極開展森林進城、森林環城和森林鄉村建設,拓展全市綠色生態空間,改善城鄉生態環境。

  “北京市接續實施兩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全市累計新增森林和濕地243萬畝,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建成一批城市休閑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村頭片林,全市公園總數達到1065個,成為‘千園之城’。”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程建華說。

  隨著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有力推進,“綠色”“宜居”成為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鮮明標識。

  北京通州大運河河畔,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里新綠初綻、生機勃發,不少人正沿著5.5公里長的環路慢跑。這條由騎行道與健步道組成的彩葉林蔭大道,是附近居民健身、休閑的首選地。

  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于2020年建成并向公眾開放。“上世紀90年代這一帶曾有幾個村子,緊挨著東方化工廠和一些‘散亂污’企業。2018年以后開始騰退化工廠、建設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通州區張家灣鎮張辛莊村村民程廣森說,“如今我們搬進了樓房,開窗見綠,出門進園,春賞百花,秋看彩葉,幸福感滿滿。”

  上班路上林蔭伴隨,推窗就能看見公園,城市里也能聽到悅耳鳥鳴……北京市森林覆蓋率增長到44.9%,24項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指標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并順利通過驗收。今年1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北京“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近年來,北京市將森林城市建設作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多措并舉,全力推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實現了森林資源均衡發展、生態格局全面優化、生態福祉惠及大眾,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唐芳林說。

  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北京,踏上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花園城市的新征程。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局長高大偉表示,北京將實施全域森林城市高質量發展五年行動計劃,以花園城市建設為引領,通過生態網絡完善、森林質量提升、生物家園建設、城鄉增彩延綠和鄉愁景觀延續等五方面行動,推進“一屏、三帶、九廊、多片區”生態空間建設。

  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森林城市建設。

  自2020年7月起施行的新修訂的森林法,明確“推動森林城市建設”。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于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25年)》,明確總體思路、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制定《“十四五”林業草原保護發展規劃綱要》,將“科學開展森林城市建設,加強森林城市動態管理”作為有序推進城鄉綠化的重要內容。

  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把森林城市建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大力建設森林城市。自2004年貴州省貴陽市被命名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城市以來,目前全國共建成國家森林城市219個,為推進國土綠化、增進人民生態福祉、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發揮了積極作用。

  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

  “綠化只搞‘奇花異草’不可持續,盲目引進也不一定適應,要探索一條符合自然規律、符合國情地情的綠化之路。”

  “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制宜,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久久為功、善做善成”。

  “擴綠,就是要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適地適樹、適時適法,種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

  …………

  習近平總書記為科學推進國土綠化、建設森林城市,明確了路徑、指明了方向。

  ——因地制宜,務求實效。

  福建省福州市濱海新城岸段,融融春色中,防護林、混交林、景觀林挺立海濱,生機盎然。

  隨著時間推移,這里最早種植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防護林逐步老化。結合森林城市建設,福州市長樂區在21公里長的海岸線上重新布設防護林帶。

  “復壯”防護林,樹種選擇至關重要。一般樹種很難既能在濱海沙地生存,又能抵御強臺風侵襲。福建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自主選育的木麻黃二代品種“平潭2號”,抗風性強、耐鹽堿、枝條柔軟不易折斷,非常適合在濱海沙地上建防護林。以鄉土樹種“平潭2號”作為先鋒樹種,一片片防護林拔地而起,一個個風口被順利堵住,這一帶平均風速下降40%。2021年,濱海新城岸段入選“全國美麗海灣案例”。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成為很多地方建設森林城市時遵循的一大原則。遵循這個原則,在森林城市建設中,鄉土樹種使用率達到80%以上。

  “鄉土樹種是千萬年來自然選擇的結果,更能適應本地環境,育苗成本也較低。”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林震說,建設森林城市要根據地塊特性及局部小氣候等精準施策,盡量選擇鄉土樹種、草種,審慎使用外來植物。個別城市跟風引種“網紅”樹種、奇花異草導致成活率不高等走偏苗頭,被堅決糾正。

  “建設森林城市要因地制宜,以水定綠,量水而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保護修復司司長張煒說,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城市在降水量、地形地貌等方面存在差異,為客觀評價森林城市建設成效,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的制定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

  根據降水量的不同,對山區城市和平原城市申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時的林木覆蓋率,提出了不同評價標準。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城市,山區城市林木覆蓋率應達到25%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蓋率應達到20%以上;對于年降水量400毫米—800毫米的城市,山區城市林木覆蓋率應達到30%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蓋率應達到25%以上;對于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城市,山區城市林木覆蓋率應達到35%以上,平原城市林木覆蓋率應達到30%以上。

  ——科學綠化,勤儉節約。

  建設森林城市,需要造林增綠。城市空間寸土寸金,地從哪里來?

  很多城市充分利用廢棄地、邊角地、房前屋后等空間,見縫插綠、拆違補綠、立體綠化,百姓身邊的口袋公園、小微綠地明顯多了起來。

  除了節地,各地在森林城市建設過程中,還想方設法節省造林和管護成本。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市區公園、廣場、道路、居住區的公共綠地都使用現代節水灌溉模式。“我們利用瑪納斯河河水和天山積雪融水,通過管道加壓、自壓方式置換城區綠化用水,形成獨立的綠化灌溉管網,城區綠化每年可節約自來水900萬立方米,全市綠地采用節水灌溉的占80%以上。”石河子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杜占國說。

  石河子市位于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南緣,常年干旱少雨,建設森林城市難度可想而知。石河子市在樹木林蔭道、公共綠地中,大量種植菖蒲、鳶尾、萱草等耐旱地被植物。“這類地被植物比傳統草坪可節水20%—30%。”石河子市園林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賀川江說。

  張煒介紹,《國家林業局關于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增強森林城市建設的實效性。很多地方扎實有序推進森林城市建設,走出了科學、生態、節儉的綠化發展之路。“一夜成林”“大樹古樹進城”等急功近利的蠻干和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師法自然,重視質量。

  春和景明,北京市昌平區十三陵國家森林公園蟒山景區,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這里種植了170多種花草樹木,多彩風光美不勝收。

  過去蟒山大面積種植側柏、油松等常綠樹,林分結構簡單,很容易發生病蟲害。為改善林分結構,近些年來林場結合森林城市創建,種植大量彩色樹種,打造高度參差、樹種多樣的復層混交林。

  “這種師法自然的近自然造林法,能讓樹木更充分地吸收陽光和土壤中的水分、養料,減少發生病蟲害及火災的可能性,也能為野生動物提供更多食物來源,有利于營造穩定可持續的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北京市十三陵林場管理處副主任胡東陽說。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科技處副處長張博介紹,北京在建設森林城市的過程中,栽種了不少紫葉李、銀杏、棗樹、海棠、山楂等食源蜜源樹種,既考慮了人們的觀賞需求,又兼顧了野生動物的生存需求,提升了整個城市生態環境的韌性。

  “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提升森林質量至關重要。‘堅持保護優先,師法自然’,是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一項基本原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林學會城市森林分會理事長王成說,《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幾度修改完善,都把城市森林自然度、生物多樣性、樹種豐富度作為森林健康的重要指標,明確要求單一樹種的栽植數量不超過樹木總量的20%。

  在森林城市中,以鄉土樹種、近自然林和原生植被為主體的森林景觀,豐富了生物棲息地和遷徙生態廊道,提升了城市生態空間對生物多樣性的承載力,讓城市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

  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植樹造林是實現天藍、地綠、水凈的重要途徑,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守護好祖國的綠水青山,讓人民過上高品質生活。”“持之以恒開展國土綠化,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不刻意追求奇花異草、名貴樹木,真正做到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

  “人民”二字重千鈞。“為人民種樹,為群眾造福”,是我國推進國土綠化、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初心和目標。

  植樹增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家園越來越美。

  “快看,白肩雕!”四川省成都市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遷徙猛禽監測點,觀鳥愛好者王楒婷和同伴們手持望遠鏡、架著照相機,觀測并記錄著看到的鳥類。目前,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達59.5%,共有動植物1724種,監測到的猛禽種類達31種。

  在創建成為國家森林城市的基礎上,成都正在著力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璀璨“綠心”、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綠肺”、天府綠道藍網城市“綠脈”、環城生態區超級“綠環”、錦江公園及沱江公園精品“綠軸”,隨著“五綠潤城”生態示范工程全面實施,如今成都市森林覆蓋率增至40.7%,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增至44.7%。

  森林城市建設加快了國土綠化進程。2023年,全國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綠地3.4萬公頃,建設綠道5325公里。全國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連續多年保持“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多年實現“雙縮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不斷舒展。

  植樹增綠,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越來越強。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農林街道竹絲崗口袋公園,竹茂、花繁、景美,是附近居民休閑散步好去處。

  “這里是老城區,找到合適地塊建公園非常困難,以前附近居民要走20多分鐘去其他公園遛彎。”農林街道綜合行政執法辦主任羅海峰介紹,“竹絲崗口袋公園所在地曾是個違建市場,違建市場拆除后,這里成為廢棄地塊。街道向居民們征求意見建議,最終決定將廢棄地塊改造成口袋公園,居民們都豎大拇指!”

  在森林城市建設過程中,各地大力建設森林公園、郊野公園、街頭休閑綠地等,實行公園免費開放等惠民政策,讓人民群眾走進森林、擁抱自然,顯著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

  植樹增綠,城市的綠色生產力持續提升。

  森林是集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于一身的大寶庫。依托良好的林業資源和生態優勢,各地的森林城市大力發展森林旅游,開發林下經濟,拓展林業產業鏈,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轉化為金山銀山。

  “山脈壯美如畫,沿著山間步道漫步,就可以欣賞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真是不可思議!”最近,一名韓國游客將自己在湖南省張家界市山林中暢游的視頻在網上發布,引發關注和熱議。

  張家界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4.28%,城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84%,基本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張家界市委書記劉革安表示:“生態是張家界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加快構建以森林康養和山地旅居為主要形態,休養、體養、療養、醫養為主要業態的產業體系,在保護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路徑。”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張家界市森林旅游產值達700億元。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最近發布的《2023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達9.28萬億元,同比增長2.3%;全國生態旅游游客量達25.31億人次。

  “大地植綠,心中播綠。”人民群眾既是森林城市建設的受益者,也成為積極行動者。

  今年是新中國植樹節設立45周年。3月12日中國植樹節,豐富多彩的義務植樹活動在各個城市開展。從現場植樹,到“碼上盡責”“云端植樹”,全民義務植樹深入推進。2023年,“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全年上線發布各類盡責活動2.4萬多個,建成“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1500多個,初步實現全年盡責、多樣盡責、方便盡責。

  中國的森林城市建設模式,為世界城市生態建設貢獻了中國智慧。北京和福州入選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全世界遴選出的15個城市森林建設典型案例城市。王成表示:“我國在建設森林城市過程中,不斷深化研究、及時總結經驗,形成了師法自然、統籌城鄉發展、‘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有機統一等建設理念和科學方法,為推動森林城市建設走深走實提供了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4月3日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今天我們一起種樹,就是要號召大家都行動起來,積極參與植樹造林,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為建設美麗中國增綠添彩,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廣大干部群眾正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本報記者顏珂、潘俊強、宋豪新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楊秀峰)

精彩圖片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免费久久成年大A,久久精品道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视频 | 日韩中文在线观看 | 色综合久综合久久综合久鬼88 | 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 | 中文字幕乱偷电影 | 中文字幕色色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