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也是推動生態環保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推動其落地實施過程中,要統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充分調動全社會積極性。
俗話說“綠水青山金不換”,但“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的現實,讓不少地方頗感無奈。多年來,生態產品“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的現象普遍存在,亟需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通道。
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2020年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等多個場合均強調,要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者付出相應代價。近5年來,我國先后在福建、海南等地啟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先行區、試驗區建設,在貴州、浙江、江西、青海四省開展生態產品市場化先行試點工作,多維度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機制與路徑。
良好的生態會產生無窮的經濟價值和綜合效益。在系統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中辦、國辦日前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簡稱《意見》),從破解“兩山”轉化的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入手,通過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者受益、使用者付費、破壞者賠償的利益導向機制,引導和倒逼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15年來,中央首個將“兩山”理論落實到制度及實操層面的綱領性文件,可謂意義深遠。
生態產品具有公共物品屬性,生態產品的提供長期以來主要靠政府投入。同時,生態也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在推動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方面發揮著“指揮棒”“風向標”作用。從這個意義上看,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僅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關鍵路徑,也是推動生態環保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意見》從建立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價值評價機制,健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機制、保護補償機制、價值實現保障機制、價值實現推進機制等六個方面,對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進行了全方位部署,助力生態成為支撐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
當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本身也是一個新事物,在推動其落地實施過程中,要統籌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有人擔憂,生態產品轉化為經濟效益后,會不會帶來對生態資源的過度索取,繼而破壞了生態環境。這樣的顧慮沒有必要。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本質上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在這一模式下,綠水青山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前提和基礎,沒有良好的生態,生態產品供給就無從談起,更談不上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了。換言之,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就是要讓生態保護變得“有利可圖”,通過對綠水青山經濟價值的合理挖掘,推動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還要充分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雙輪驅動。一方面,要發揮政府作為生態產品供給主體的作用,通過轉移支付、生態補償等手段推動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另一方面,要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引入市場化手段,不斷提高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強調的是,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要注重正向激勵與反向懲戒相結合,積極引導各方從“要我保護”轉向“我要保護”的良性軌道上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是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沒有旁觀者。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