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4日電(吳濤 姚露)叫外賣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但當你知道自己吃的外賣,可能是半年前就做好的速食餐包時,會是什么感受?
近日,媒體曝光,在外賣平臺上,不少商家售賣的并不是現做的菜品,而是通過網絡渠道購買的速食菜肴包。
商家一般只需要通過微波爐或熱水浸泡的方式加熱菜肴包,就可以直接打包送到你的手上。
知情人爆料:一鍋大米撐起一家店
據知情人向中新網記者透露,“我知道有一家小店,每月差不多賣出3000來份外賣,可是員工只有2人,現做的話,是無論如何都忙不過來的!
“他們每天要做的就是蒸一大鍋米飯,燙點綠葉蔬菜,然后搭配在熱好的速成菜肴里面,這樣一份外賣就能很快出爐,不費什么勁兒!
這些速成菜肴幾乎都是從各大電商平臺購買來的,并非顧客所以為的“現炒”。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家常菜半成品”, 蠔油牛柳、糖醋排骨、魚香肉絲、魚香茄子等半成品料理包應有盡有。
這些產品的保質期大部分為1年。記者發現,有的產品生產日期顯示是2018年4月1日,這意味著還沒賣出去就過去幾個月了,而到消費者嘴里不知是什么時候了。
數據說話:利潤率或超300%
商家為什么用這樣的產品做外賣呢?
某外賣平臺上一位商家透露,菜肴包制作流程簡單,對店內設施、人員技術要求不高,制作一道菜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一下子就縮小了不少。
據他透露,一般像蓋飯、鹵肉飯、烤肉飯等種類的外賣,幾乎都是網上購買的菜肴包,而他的店里,只有木桶飯是現炒的。
用菜肴包做餐,省時省力,可想而知,前面提到的2人每月賣出3000份外賣,每人每天做出50份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兒。
當然,利潤也是可觀的。
以淘寶上出售的一款“蓋澆飯方便速成快餐料理包”為例,包括梅菜扣肉、鹵肉、巴西烤肉等10款口味的料理包售價49.8元,平均下來一份不足5元。
可在一些外賣平臺,一份梅菜扣肉或鹵肉蓋澆飯售價基本在20元左右。按此計算,外賣商家做復熱外賣的毛利潤可達300%。
平臺回應:外賣出現前就存在這種做法
面對商家使用復熱速食餐包銷售的行為,外賣平臺是什么態度呢?
美團外賣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從現行法律法規看,并沒有禁止餐飲服務提供者對預包裝冷藏冷凍膳食進行復熱的規定。在遵守法律法規、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美團外賣允許餐飲商戶采用不同方式進行生產、售賣!
餓了么表示:“食品安全法并未對這個有限制和禁止,外賣平臺對商戶的管理是在法律框架內。商戶這種做法在外賣出現之前就存在。”
滴滴外賣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對此并沒有權力進行強制限制,但會積極查驗其餐品安全性和完整性。平臺方會按照要求公開餐品的制作主要原材料,至于是否公示告知該餐品是否屬于復熱餐品,需要商家和相關部門的明確授權。
商家說:我們跟飛機餐一樣
一部分商家表示,自己用菜肴包制作餐品,和飛機餐如出一轍,“在飛機上吃飯的時候,空姐也沒告訴你這是菜肴包啊!”
在一些商家看來,他們只是追隨行業的做法。但在“追隨行業”時,商家的做法卻又“雙標”了。
據了解,飛機餐的菜肴包是為了保證飛機安全飛行,根據2017年1月頒布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航空食品衛生規范》規定,航空配餐冷鏈熱食,從熱加工完畢至送入成品冷庫,再到上飛機供給旅客食用的最長時限不超過4天。
對比之下,外賣菜肴包的保質期則動輒180天、300天。
能否接受? 網友吵翻了
有消費者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完全不能接受,點外賣就是為了吃現做的,否則還不如自己做呢。”
甚至有部分網友認為,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菜肴包屬于復熱食品,說輕點就是剩飯剩菜,說重點就是方便食品,本質上跟方便面沒什么區別。
也有網友對記者說:“可以接受,只要不影響口感和營養就行了,因為即便去外賣店里吃飯,也不排除會吃到復熱食品,根本無法監督和鑒別。”
還有網友表示:“還可以這樣操作呀,以后自己買一堆速成快餐料理包,比外賣還便宜”、“感覺就是另一種方便面,挺方便的”。
專家說法: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知名IT與知識產權律師趙占領對記者表示,復熱的飯菜在口感等方面肯定和現做的有一定差異,一般來說,消費者在外賣平臺上下訂單,通常理解飯菜是現做的。
趙占領說,商家應當標注出飯菜是現做的還是復熱的,因為國家有相關規定,消費者購買產品,有了解產品規格、性能、型號等權利。商家不標注出來還拿復熱的飯菜出售,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