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7日訊(記者 鞠然)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全球研發創新中心研發總監史玉東圍繞“加快形成乳業新質生產力”“加速食品創新配料落地應用”“加強學生飲用奶推廣”“推動食育法制定”“加強食品聲稱管理制度建設”等主題提出一系列建議,旨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乳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全球研發創新中心研發總監史玉東 受訪者供圖
堅持自主研發創新 加快產業鏈數智化轉型
史玉東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蒙牛長期堅持自主研發創新,不斷加快產業鏈數智化轉型升級,持續打造乳業生產力。”
史玉東介紹,近年來蒙牛在牧草種植、種牛育種、益生菌研發、精準營養和特醫食品等行業“卡脖子”問題上取得了顯著成效。2023年,蒙牛自主研發的母乳低聚糖HMO,相繼通過了中美兩國審批認證,打破了國外的壟斷;2024年,蒙牛長期投入的國產益生菌項目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此外,蒙牛還持續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加快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2023年,蒙牛在寧夏建成的全球首座全數智化工廠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燈塔工廠”,應用了30多項第四次工業革命解決方案,人均效能比傳統工廠提高了20倍,成為全球“人效比”第一的工廠。
把脈乳業頑疾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史玉東指出,長期以來,我國乳業仍面臨“品類多元化不足、供需均衡性矛盾和產業鏈韌性不足”等三大頑疾,這些都在制約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乳制品消費品類較單一,綜合利用率低,配方乳粉關鍵功能基料“卡脖子”問題依然嚴重。
為此,史玉東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要做大做精乳制品深加工產業,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龍頭企業帶頭開展基礎性、原創性研發,實現核心原料的國產化以及產業價值增值。二是要做寬乳業新賽道,聚焦精準營養,著眼運動營養、特醫食品、益生菌、蛋白加工等高潛力領域進行產業布局。此外,還要加速研發成果應用落地,推進產學研一體化建設,在政策法規支撐、項目匹配、獎補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引導。同時,也要通過提高智能制造水平做強液態奶基本盤,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產品品質、提升消費者體驗和擴大市場規模。
加強學生飲用奶推廣 提升營養健康水平
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自2000年啟動以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學校課桌前喝上了牛奶。
“對于處于生長發育黃金期的學生來說,充足的營養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良好發育的重要基礎。”史玉東特別強調了加強學生飲用奶推廣的重要性,他提議通過頂層設計、法制規范、專項資金、科普宣傳等舉措,進一步加大學生營養推廣力度,為青少年營養健康保駕護航。
人均乳制品消費待提高 市場前景廣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議,每人每天奶及奶制品的攝入量要達到300克至500克。史玉東告訴記者,當前我國居民的平均乳制品攝入量遠未達到推薦量,而且我國居民飲食習慣正在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人均乳制品消費水平必將不斷提高,市場規模和前景依然廣闊。
對此,史玉東建議,一方面,要從供給側加大基礎科研和產品創新力度,不斷打造新質生產力,做大做精乳制品深加工產業,尤其在運動營養、特醫食品、益生菌、蛋白加工等前沿領域,不斷豐富產品矩陣和價值鏈條,通過創新撬動消費者新需求。另一方面,要從需求側加大科普宣傳、政策引導,讓消費者完成“從不喝奶到多喝奶,從喝牛奶到吃奶酪”的不斷升級;同時,他建議,要通過進一步推動食育立法,加強食品聲稱管理等法律制度建設,推動乳制品消費健康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