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再次迎來風電產業“新風口”。
早在37年前,汕頭便在南澳島投運了首臺陸上風電機組。如今,這座被譽為中國風電發源地之一的城市,再次迎來風電產業“新風口”。
12月4日至6日,以“探索風電發展新模式 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為主題的2024汕頭國際風電技術創新大會召開。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國際組織代表、院士、專家學者以及企業高管等各界精英近千人會聚汕頭,共同探討全球風電領域的前沿話題,展示風電行業的最新成果,推動風電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邁向新高度。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陳家源 通訊員汕宣
南粵論“風”:
全球首個“四個一體化”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投產
在2024汕頭國際風電技術創新大會上,一系列風電行業的最新成果對外發布,多個重磅項目在現場集中亮相和簽約。
●全球首個“四個一體化”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舉行投產儀式。
●金風科技新一代深遠海22MW機組舉行下線儀式。
●汕頭海上風電潮陽登陸點集中送出項目(陸上部分)啟動建設。
●《40MW級風電機組電氣及動力學六自由度實驗平臺》協同創新合作組織成立及合作備忘錄舉行簽訂儀式。
●粵東海上風電基地場址三300萬千瓦項目及產業鏈項目舉行集中簽約儀式。
●發布《全球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報告》。
大國“風”范:
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制造基地
2020年,中國向世界提出“雙碳”承諾,新能源產業發展高歌猛進。本次會上發布的《全球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制造基地。從價值鏈來看,中國占到了全球價值鏈的60%。從供應鏈來看,整機方面,全球60%的產能來自中國。
記者留意到,本次大會還特別設置了對話專場,聚焦“南南國家可再生能源合作與能力建設”這一主題,邀請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多名來自亞非拉地區的學員,與中國風電制造、開發企業代表直接對話,共謀清潔能源合作新空間。此外,大會還組織與會者考察汕頭風電產業,分享“中國樣本”,以期促進全球風電供需的精準對接、緊密合作、技術共享。
蔚然成“風”:
吸引全球目光的海上風電盛會為何落戶汕頭?
記者了解到,本次大會參會人數近千人,不僅有國家與多個省市的主管部門領導,更有來自荷蘭、西班牙、阿根廷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交使節、國際組織代表等嘉賓。那么,這場大規模的國際性海上風電盛會為何落戶汕頭,在風電的“大航海”時代,汕頭又何以能夠吸引全球目光?
作為本次大會的主辦地,汕頭擁有得天獨厚的海上風能資源、遼闊的海域面積、優異的開發條件。汕頭海岸線長396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1.05萬平方公里,海上年平均風速達9米/秒至10米/秒,海上風電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時數近4000小時。這些優勢使汕頭成為我國最早利用現代風電技術進行項目開發的城市之一。
三年前,汕頭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謀劃推動6000萬千瓦海上風能資源開發,形成“1+3+3”海上風電生態體系,建成國際風電創新港。在此之后,廣東省黨代會報告及省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支持汕頭建設國際風電創新港。
近年來,汕頭不斷努力構建“三新兩特一大”產業發展格局,特別是加快發展以海上風電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產業。如今,汕頭的海上風電產業已逐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從風機制造、零部件生產到風電場建設、運維管理,再到相關技術研發、檢測認證等眾多海上風電上下游企業集聚在此、協同發展,一個世界級的海上風電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