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老年食堂,上老年大學,報“夕陽紅”旅行團……年輕人頻頻“闖”入老年消費場景
是什么吸引年輕人“蹭老式”消費?
閱讀提示
去老年食堂,上老年大學,報“夕陽紅”旅行團……近來,年輕人頻頻“闖”入老年消費場景,引發網絡熱議。專家認為,“蹭老式”消費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人消費觀念的改變,同時也表明代際間的消費差異在縮小,供給側需要提供更多選擇,更好滿足多元化消費需求。
“本來以為社區食堂是老年人的專屬,但吃過一次以后,我的固有認知被顛覆了。”在上海市工作的王先生對記者說。近日,他與妻子在午餐時間偶然走進位于徐匯區的一家社區食堂,點了兩葷兩素和兩份主食,共花費33元。“就餐體驗非常棒,對我們上班族也很有吸引力。”他說。
近來,像王先生一樣,“闖”入老年消費場景的年輕消費者不少。參加“夕陽紅”旅行團,和老年人一起奔向遠方;不想點外賣,到社區食堂吃一頓;想上興趣班,到老年大學去上課……在網絡上,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開始分享自己的“蹭老”消費體驗,引發熱議,是什么吸引了年輕人“蹭老式”消費?
“蹭老式”消費性價比高
“食堂的裝潢很現代化,點餐臺的隔板干凈又透亮,點餐流程甚至還有些科技感。”談及自己的“蹭老式消費”體驗,王先生直言頗感意外。讓他更驚喜的是食堂的“軟實力”,“菜品很豐富,我們點了9元的糖醋里脊、8元的萵筍肉片、5元的蜜汁南瓜等,味道超出預期,價格也很實惠。”
如今,不少主要面向老年群體的助餐服務點吸引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消費者前來。“菜品分量和口味都非常‘在線’”“搭配合理、少油少鹽,感覺比外賣更適合我的口味”“可以用電子支付也可以用實體飯卡等方式支付,很方便”……不少網友“曬”出了消費感受。
除了餐飲之外,年輕消費者開始發掘更多老年消費場景的“潛力”。“夕陽紅”旅行團、老年大學等都開始進入年輕人的消費視野。
不少年輕人表示,是因為偶然的一次消費體驗或“陪伴式”消費經歷,看到了老年消費場景與自己生活的契合點。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性價比高、理性務實”是年輕人選擇“蹭老”消費的主要原因。在杭州市拱墅區工作的阮女士陪伴82歲的奶奶,到社區里的老年食堂吃過幾次飯。“食堂物美價廉,我們年輕人去吃飯是原價,但也比在外邊的餐廳吃要劃算很多。”
代際間消費差異縮小
“年輕人想要追求的,更多的是消費價值本身,而不是價格。”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教育社會學研究室助理研究員李闖看來,“蹭老式”消費的出現,是年輕人消費觀念變化的一個體現,“年輕人受教育程度提高、接觸的信息更為全面,在消費選擇上更趨理性。”
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代際間的消費差異在減少。”李闖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老年人正在以更積極的心態、更具辨識力的眼光看待消費市場,也更樂于嘗試新的產品和服務。
“老年人的消費觀念并不像大家想象得很老氣、很傳統。在一些領域,他們和年輕人有著共同的興趣。例如老年大學的插花課,深受老年人的歡迎,同時很多年輕人也很喜歡。”李闖舉例說。
除了對相同興趣的追求,促使年輕人進入老年消費場景的另一個因素是差異化的消費體驗。
“老年團一般路線景點全、時間久。對一些生活節奏比較快的年輕人來說,可能并不適合。”在北京一家旅行社工作的劉穎欣告訴記者。
但一些年輕人厭倦了快節奏的旅游打卡,開始追隨“老年團”的腳步。在社交平臺上,有年輕人將自己參加“夕陽紅”旅行團的經驗,制作成vlog(視頻博客)發布到社交平臺,并表示:“沒有社交壓力、不用費心安排、也不用擔心掉隊,真好!”
優化供給更好滿足多元需求
近年來,不少商家在探究年輕人的消費需求,以期打造年輕人青睞的消費模式和消費場景。在餐飲領域,一些商家推出了“外送套餐”“一人食”“兩人食”等產品,滿足多元化的就餐需求。在一些商區,商家為年輕人打造了社交化的消費場景,以期吸引年輕人到商區進行一站式購物。
但“蹭老式”消費的出現,顯示出年輕人的消費需求可能并不是“年輕化”的標簽所能概括的。
“在社區等地,針對老年人的產品、服務吸引年輕人的目光,這說明市場對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有待更多地去了解。”李闖認為,未來應該鼓勵更多機構或商家,針對年輕人的真實需求,推出一些新的消費產品和消費模式。
“現在,有些服務老年人的產品、項目、場地做得越來越好。其實,我們年輕人也希望有一些更物美價廉的產品和服務,希望有更好的消費體驗,而不僅僅是為了‘潮流’‘好玩’等概念買單。”阮女士表示,“年輕人也希望有更多的選擇”。
有專家表示,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在消費領域的交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化學反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消費與文化社會學研究室副主任朱迪表示,年輕人和老年人本來就有很強的互補性,通過休閑娛樂旅游的形式,可以增進雙方理解,也能夠進一步整合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