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0日訊(記者 楊秀峰)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數字化研發專業技術委員會主任、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制造業未來要向世界行業之巔發起沖擊,就要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必由之路,緊緊牽住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轉型升級的牛鼻子。
全國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數字化研發專業技術委員會主任、總工程師、副總裁單增海 武勝攝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40萬億元大關,占GDP比重達33.2%,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7.7%,規模已經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有力促進了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單增海代表說,當前,徐工已經把智改數轉作為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必答題,已經被列入公司“一號工程”。堅持以智改數轉為抓手,深度推進“數字賦能、智能升級”,提升全價值鏈環節的“智能+”能力,全力打造智慧徐工、智慧產業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深入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業務流程、設備產品上云平臺,不斷以智能化數字化賦能產業鏈創新鏈,打造具有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和世界級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建設世界一流現代化企業,攀登全球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珠峰。
產業數字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僅需要企業有數字化轉型的經濟實力,還需要企業有轉型的決心。
單增海代表說,作為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工程機械行業依靠持續創新突破快速發展,已經在全球范圍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徐工集團圍繞“5G+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產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多次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試點示范項目和首批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數字化覆蓋率由75%提升至9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從70%增長至90%。比如,徐工漢云平臺在80多個細分領域賦能運用,連接全球設備超135萬臺,連續四年獲評國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成功賦能裝備制造、建筑施工、有色金屬、工程機械、新能源、教育等80多個行業。鼓勵制造企業拓展增值服務,從生產型制造邁向服務型制造,重點發展直接為制造業供應鏈服務的嵌入式物流、與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融合的供應鏈物流服務,電商平臺服務制造商超1600家、線上交易規模累計突破230億元。